文/姜霞
医院小区是第一次我下沉的地方,第一个下沉的地点原本应该在天山花园小区,但睡了一觉醒来,情况已经有了变化,我打电话给天山北路社区的王书记,问工作怎样安排,王书记告诉我准备好行李到天北社区。我打好行李出了小区,走在空寂的人行道上,我的脑子里充满了新鲜感。我一路背着行囊来到了天北社区,见到忙得脚不沾地的王书记,书记问我:“你在单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电脑熟悉吗?”我说:“熟悉,那我干点什么?”“在社区干内务吧,主要是做表,打打文件。”我点点头,等身边的人都走开以后,我小声问书记:“书记,能不能把我调剂到军北社区,我家在医院小区。”书记沉思了一会儿说:“我给你问问,我们是一个街道,我给你联系一下。”随即,书记打通了军北社区的电话,“给你调配一个下沉干部,她家住在医院小区,能干得很,为完成填表工作,晚上都不睡觉。好,那就这样安排,让她到你们社区报到。”书记很简短的两句话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几乎不相信事情居然办得这么简单快速,连声向王书记道谢,然后拿起行李走出天北社区的大门,再次走在空空的大街上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力量,也做好了要圆满完成下沉任务的准备。
一路欢快地回到家,对接了下沉工作,我负责11号楼,跟李继红一起。书记带我去干部宿舍跟大家见了面,我也见到了社区的工作人员李继红,一个极其普通的大姐,人不可貌相,在随后经常接触的日子里,我才感受到了这位大姐人有多好,社区的干部与我们有多么的不同,社区工作又是怎样开展的。通过与天北社区王书记的一来二往,我看到了社区工作繁忙的一面,通过简单的接触也了解了社区干部工作的高效与辛苦,行事的果断与很强的沟通和办事能力,更看到了她们为人的亲和与善良。接手了11号楼的服务工作,李继红把住户的情况不断地灌输给我,填鸭式的。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进入了新的工作状态。
路继阁是一位94岁的高龄老人,老伴96岁,老两口高寿,路建军是他们的二儿子,负责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昨天,我收到了路建军打来的电话,电话的内容是问我交给下沉干部买的药到了没有。我说,还没有。今天一早,我去了他家,一敲开门,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家里老人已经断药几天了,你们什么效率,还没有把药买回来,我会向社区投诉你的。”“我给你解释一下,一是你的药不是我订的,我刚接手。另外,订药要提前,不要等到没有了才去买。”路建军虽然不再说什么,但是焦急的神情我非常理解,我不再生气,走出单元门不远,路建军的电话又打来了,“我母亲常年行动不便,最近有几天没有排便了,能不能给买几支开塞露,急用,麻烦想想办法吧。”我接了电话,想到在医院上班的老公,急忙找到他帮忙买药。一个小时以后,我拿着六支开塞露急忙往路继阁家走去,开门的是路建军,看我手里拿的药,他上前接过去,一边连忙地道谢:“太谢谢你了,这下可是帮了大忙了,谢谢。”“不用谢,以后有什么事要帮忙,打我电话就行。” 我说。
再次返回家里,已经过了饭点,手机通讯录里我存了很多小区住户的电话号码,因为住户的需要,因为工作的需要,因为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我没有算过手机这个月的话费是多少,手机里各种微信群也很多,从早上睁开眼不断的信息铃声,不断地翻看手机。虽然工作繁忙了许多,但是住户们生活需要这样的服务,我也乐于做这样的好事,都是街坊邻居,谁没有用到谁的时候,谁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理解住户的焦急和无奈,了解他们的心里需要关心,需要慰藉,需要爱,我也理解路建新苛刻的言辞背后的困难。从今天起,我多了一个朋友叫路建新,为他做这些,对于我而言并不是很难,却满足了路继阁老人的急需,解决了他家生活中的困难,事情很小,但回想起路建新感动的话语,我的心平静了。
作者简介:
姜霞,就职于新疆五家渠市水利局,常年从事水利工程工作,目前已经进入了退休的倒计时,平日里喜欢写一些日记,散文,小说等等,爱好文学的生活使我的人生有了极大的改观,心态也随之变得豁达开朗,平和而淡然,生命进入金秋,我仍在继续着这一份热情,认真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