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沟北村又出大孝子
文/高克勤

苍天伤心泪涟涟,大地悲痛风呜咽。厚德老妇瑶池返,儿女孝道树典范。
甲辰年辛未月,己亥日子时,韩城市沟北村一位厚德老妇人,走完她人生的最后一刻,安详的返回天宫瑫池,过上了无犹无虑的神仙生活,她那儿女媳妇们,成了村上最新又涌现出来的大孝子,深受广大村民赞扬,成为年青一代学习的榜样。

她是我在村中最好的伙伴朋友高向前的妇人,两口子都是聪慧能干,心地良善之辈。孝敬父母,和睦邻里,热爱国家,积极奉献,为儿女劳尽心血,累断筋骨也在所不惜。
她又是一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内内外外一把手的能人,不但每天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外边事也按排得妥妥当当。

生产队里每年的播种收获,碾打凉晒,或地里的収割摘拾,犁耧耙耱,场内的脱粒铡草,扬场撘秸子,或务弄机械等,没有那样能难倒她两口。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三线建设全面上马,年青一代的农民,成了义务支援国建设的主力军。修铁路,修公路,建桥樑,铺铁轨,修水库,建干渠,拉土方,抱石头。走南转北,由西到东,住潮湿,忍饥寒,出大力,流大汗,轻伤不下火线。那位最开朗,整天笑哈哈,最能吃苦,一个人顶几个人干活的疙瘩,向前,丑儿,就是她老汉。嘴大吃四方,唇厚饮长江,疤屎一盘龙,尿尿上硷棱,拉车运土象冲锋,轮锤破石不歇停,这就是他,一位普通劳动模范人物的真实写照。

在那最艰苦的岁月,她俩口也和大家一样,跑山西,进宜川,过金水沟,去大荔,借粮,煤换红薯,挖马蔺根,剝榆根皮度难关。把家能那些少得可怜的粮食留给老人和孩子们,而自己却忍饥挨饿,呑野菜,咽米糠。
从小心灵手巧的她,很早就从毌亲那里学会了纺线和织布,裁衣和缝补。经常夜里那嗡嗡的纺线声,咔嗒咔嗒的织布声,在那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衣服那疲倦的面容,陪伴着孩子们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可怜的主妇们,由于有了孩子,自己就变成了那正在燃烧的蜡烛,直到蜡尽泪干。

她们家的哥哥,是村上最早的大学生,政法大学毕业,在宁夏公安厅工作。她们和哥嫂一起孝敬老人,由于无微不至的关怀,饮食周到,衣冠整洁,心情舒畅,两位老人皆高寿而终。
由于她夫妻心地善良,经常助人为乐。那里遇灾难,她俩口就去捐款,谁家遇困难,就去帮助。讨饭人到门口,总不会空回。那位老大哥在沟下出现了危险,他俩口同我一起硬把人救了回来。邻家孩子掉到沟下,是他俩快速下去救援。

这么好的人家,却遭遇飞来横祸。我那朋友去合阳用煤换红薯,因车祸去世,一个家庭的生活重担,及孩子们的上学等问题,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精神上的打击,生活中的劳累,把这位铁人也折磨的倒下了。l997年,严重的脑血管病半身瘫痪,让她一病不起,从此下不了床。一位历来好胜,不服输的女强人,瞬间变成了废人,免强能说话。但她有着顽强意志和疾病抗争的决心,不哭不闹,配合着医生的治疗。用笑脸安慰着儿女,教育他们走正路,靠自身能力去创业。

人常说:有厚德的父母,必有厚德的子女。她的两个女儿为母亲,尽到了自己最大的能力责任和孝心。她的儿子高伟福,儿媳俞晓燕,二十七年如一日,尽到了他们百分之百的努力,尽到了他们的全部孝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寻医购药,递茶送饭,擦屎倒尿,翻身按摩,陪床护理,一切应该做的都作的很完美。

和她儿子伟福谈到他的毌亲,小伙子还难受的哽咽不己,眼泪夺眶而出,失去慈母这地陷之痛,何时才能抚平。村中朋友劝到:你已尽到了最大的孝心,给后辈树立了典范,没留下什么后悔的,要节哀。
沟北村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村庄,在高公家庙和坟园那墙上,很早就印着二十四孝图。村民接受的教育不同,祖祖辈辈那厚德之人和大孝子就层出不穷,含盖了四个生产队,许多户人家,成为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

大孝子高伟福两口的名子,多年前已在沟北村委和村民公认,并表彰发证的摸范名单之中。据可靠消息,他的亲朋及村中父老,在送别葬礼上己准备好,为高伟福的妻子俞晓燕披红挂花,表彰她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侍奉孝敬瘫痪在床的公婆,从不言苦,不是亲生胜亲生,道德高尚,精神可佳。

亲爱的年青朋友们,家家都有两尊佛,这就是父母。为儿女付出了一切,保护你们长大成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把中华孝道永远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