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丕奎
出生在四十年代初期的岳父岳母,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饱尝了饥寒交迫的岁月。又把美好青春,用在了建设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这代人是值得尊敬的强者,更懂得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我的岳父是平凡的农民,中等身材。平日里沉默寡言,心态乐观,对吃穿从不苛刻,对他人也从不苛求,从来没有批评过任何人。每日早出晚归,总有干不完的活。以前的他烟酒不沾,近几年不知不觉中与酒结了缘,却从不过量,非常自律,这点就让我望尘莫及了。
闲瑕之余与之交谈,却惊讶发现,他对天文,地理历史甚是通晓。经常捧一本历史类的书籍读的津津有味。每天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新闻联播,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据说上学时,成绩特别优秀,却不料荡秋千不慎受伤,在家休养了一年,耽误了学习。那个年代,父母也不甚重视教育,自此,便荒废了学业。
岳母则出生在兄弟众多的家庭。她自己从小就对学校生活非常向往,但受封建传统影响,也受生活所迫,未曾进过校门。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对子女们要求甚是严格。儿女们也不负所望,努力学习,找到了理想工作,默默奉献,努力向上。
刚结婚那年,因生活中的繁锁小事,我俩吵了几句,妻便负气回了娘家。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岳母家。本以为一向严厉的老人家,会对我一顿责罚。却不料,只是语重心长的说了妻几句,“活儿多又累,谁还能没有脾气?过日子不容易。”这出乎意料的结果,到让我有些始料未及。这绝对比责骂我,更令我惭愧,更令我无地自容。虽无文化却蕴含着大智慧,让我从心底对她老人家又增添了沉甸甸的敬重!
生意上岳母也是我的导师,教导我应眼光远大,莫让一亩三分地而缚手缚脚,多向优秀的人学习,多向做生意的人交流。于是,身无寸技的我,便开始转变思路。刚开始困难重重,在她老人家的引导,鼓励,帮助下,我便慢慢的起了步。从此,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虽无太大建树,而诚信无欺,良心经营的生意,也让我收获了颇丰的赞誉。
如今八十余高龄的两位老人,依然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细心管理,经营着他们心爱的菜园子。每当蔬菜收获时节,在集市固定的地方,总是能见到他们忙碌而喜悦的脸庞。而我的岳母更是让我佩服,不仅学会了算帐,两人分头赶集,她总能比我的岳父多收入,这真是营销的智慧。
儿女们也心疼两位老人,几次三番劝他们安享晚年。可两位老人却不愿闲下来,总是心满意足笑哈哈的说,不图收入多少钱,忙碌而有意义的生活,让他们过的富足而充实。
是啊!相较与那些年轻一些,整天无所事事,三五一群,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我更加尊敬他们。勤劳、朴实、节俭、宽容、乐观向上的品质在他俩身上闪闪发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老人谁不尊敬呢?
作者简介,周丕奎,农民工,长年与钢筋打交道,也做点小生意。喜欢文学,偶尔有感而发,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