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的老人,不一样的人生
文/樊春亮

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伴随着高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家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是乒乓球女单冠军陈梦卫冕的话题。
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梦家人的赛后采访,尤其是她92岁高龄的姥姥,陈梦是由她一手带大的。看到陈梦夺冠后,姥姥绽开了灿烂的笑容:“非常开心,给梦梦打一百分!”,陈梦姥姥那热泪盈眶的一幕和开心的笑容,更是成为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画面之一!能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中国青岛训练基地的观赛现场,亲自为孙女夺冠加油,说明老人家身体健康,头脑清晰,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真是让人羡慕!

无独有偶,8月3日中午我在医院体检拍片时,看见有个坐在轮椅上的大约80岁左右的清瘦老头,面无表情,嘴里不停嘟囔着,身上插着导管,由孙子、女儿、外甥女等四位家属陪同来做ct。在等候区排队时,他的女儿苦笑着说,她的父亲多年前患了阿尔默契综合(老年痴呆)症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连亲人都不认识了,照顾起来非常困难。等进了ct室后,因为老人听不懂指令不能配合医生,竟然大喊大叫说有人打他,孙子轻声安慰也无济于事,检查以失败而告终。亲属们疲惫而无奈地聚集在ct室外,久久不愿离去,恳求医生能不能重新再做一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无从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只是对比两位老人不同的状态,一个精神矍铄,一个意识不清,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将来的养老和看病肯定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因病生活不能自理,自己受罪不说,也将会给儿女们造成很大的麻烦。

同样是8月3日早晨,朋友圈原某部政委李太忠将军的文章《我的诗吟生活》,给我启迪,深受鼓舞。原来他退休以来,坚持锻炼身体,并给自己制定了每日一诗的练脑目标,十多年來坚持不断。写的诗已累计有6354首,各种日志933篇。他在朋友圈中说:"防止老年痴呆是我的写作动力。写东西是个苦差事,但当你深入其中时,写作又是一件自我陶醉的事情。十多年来年龄在增长,但自感智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思维更灵敏,㝍作更顺畅,文字水平比在职时还要更胜一筹。我的文章在网友中创造的最高观众展现量是526万次,只要还能写下去,我还坚守《每日一诗》的目标,写到写不动为止"。多么直白而又生动的言语!李将军曾经参加了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积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并著书成册在军中广泛传播,是我的偶像。

而我所在的西北城际头条群里,还有王福兰、魏霞珍、刘根囤等老师都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他们个个才思敏捷、笔耕不辍、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和佩服。他们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给我们指明了退休生活的方向。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刚刚步入退休生活的小字辈,我们应该每天给自己的生活设立个小小的目标,不论是摄影、书法、画画、写文章或者在田园生活中寻找乐趣,多方面培养自己的爱好,一定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勤动脑,多动手,这样不但自己健康快乐生活每一天,而且能让儿女安心学习和工作,减少对医疗资源的依赖,也是对国家做贡献。

樊春亮,女,1970年出生于陕西韩城,爱好文学、摄影、绘画和韩城民俗文化,先后在《韩城文学》、《渭南网》、《都市头条》等公众号发表文章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