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赖的菜园
(散文)
作者:莫善贤
诵读:孔祥会

菜园是乡下农民必备的地方,可以种菜,种瓜果。自己的菜园,自己说了算。想种就种,想吃就种。但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个年代,农民是不可以有自己的菜园的。要有,也是有严格的面积规定。一个小小的菜园会产生资本主义吗?也是令人疑惑不解,但,这是规定。
我到木赖插队落户的时候,已经开始允许农民有少量自留地,用来做菜园。面积都很小,而且是山地。农民也高兴啊,起码吃菜不用愁了,那时,允许农民留一些自留地做菜地,应该是大得人心的。
木赖村民的菜园,多在山边地头,一些边角废料的地方,种不了粮食的地方。菜园围护多是用石块,或者毛竹的枝条来围蔽。可以说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真有人进入菜园偷菜,那是防不住的,但村民们都很自觉,不会去偷别家蔬菜的。

村民的菜园围栏上,最容易生长二样植物。一样是牵牛花,几乎有菜园的地方都会生长出牵牛花来。牵牛花的生命力极强,有红色的花,紫色的花,白色的花,不需要播种,就会长出牵牛花来。牵牛花只能用于观赏,没有别的用途。村民们还是善待牵牛花,并没有因为它的用处不大而拔掉它。而是让它与菜园共存,展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
另一样植物就是南瓜,南瓜比较贱生。它的藤蔓攀爬在菜园的围墙上。种南瓜常常有意外的收获,一株南瓜秧会长出有大有小的南瓜。在早上还能够去摘南瓜花,南瓜苗,南瓜花。这是村民们喜欢的菜谱,把茎上的毛刺剥开,就可以煮来吃。南瓜的种植不会选择非常肥沃的土地,种子下了地,总会有收获。而全不会有虫子来伤害它,反而在南瓜开花的时候,会引来许多蜜蜂来采蜜。
菜园最怕两样东西:一怕耕牛冲进菜园,那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掳掠,所有的蔬菜会被搞得一塌糊涂。二是怕有鸡鸭钻进菜园,一般而言,菜园是用竹篱笆维护好的,但也难免有些地方会有漏洞。漏洞一旦被鸡鸭发现,他们就会钻入菜园。这些不速之客倒是不理会主人辛劳。能够进得去,就一定会饱餐一顿,然后才会走出来。当主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苦不堪言。

种菜也是有讲究的。在山区,不是你想种什么菜都能种得活,种得好的。山区天气凉,山溪水比较冷,日照比较少。适合种耐寒的蔬菜,比如芥菜。也是大家经常说的青菜,这种青菜在菜园里会种得很大一兜。村民们不是把一蔸青菜连根拔起来煮来吃,而是剥开一片两片叶子就够一餐了。
山区的菜地里比较容易种的是茄子、葱、姜、蒜和辣椒。这些也是家庭必备的菜蔬和佐料,大家比较喜欢种。瓜豆也是比较喜欢种的蔬菜,苦瓜、黄瓜、丝瓜……,和各种豆角,五月豆,八月豆,四季豆等等。那时候的乡村,蔬菜必须靠自给自足,一是市上没有蔬菜卖,二来从生产队到公社集市路途遥远,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选择。
木赖盛产辣椒。有一种辣椒品种比较少有,叫灯笼椒。灯笼椒圆圆的个头,村民们喜欢把它用来做酿辣椒。配上瘦肉和香菇、木耳。这种灯笼椒样酿出来的辣椒,不辣,味道真是一个好吃。问题是灯笼椒有季节性,也不易储藏 ,一年能够吃上灯笼胶时间也不多。所以,村民们很珍惜灯笼椒的时令。到了灯笼椒成熟的时候,都会摘下来做成样酿辣椒 饱吃一餐。
不知道是特定环境的原因,还是乡村种的蔬菜特别好吃。乡村的蔬菜不放农药,不放化肥。菜吃起来有菜味,感觉特别清甜。作为知青,干好农活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在乡村把蔬菜种好更不容易。一般而言,知青的菜园总是荒草丛生,不景气的。主要是知青没有心机去打理菜园。你越不愿意去打理,就越得不到蔬菜吃。所以,当时乡村农民给知青送蔬菜,知青有时也拿面条换蔬菜,城市可以买到面条,农村没有面条供应。能吃到老乡们送来的蔬菜和面条换的蔬菜。知青自然会感激不尽,自己种不出这么好的蔬菜来。

木赖的山场是木赖人开放的大菜园。由于山场的面积很宽,山上生长着有各种林木。尤其是竹子,有毛竹,有各种杂竹。于是,木赖村民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还有竹笋吃。春天有春笋,冬天有冬笋。春笋的品种是很多,毛竹的春笋很大条。其他金竹,实心竹等的小杂竹,笋子非常多,也很好吃。
再一个是蕨菜,木赖的蕨菜品种多。有苦蕨、红橘蕨、甜蕨、大虫蕨等等。可以说是取之无尽,信手拈来。但是在当时,没有跨越温饱线的环境下,村民们是不大敢多吃这些野菜的。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说吃了这些野菜“刮肚子”。意思是刮肚子里的油水。不像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笋子,蕨菜这些野菜。也真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松树菌,茶树菇也是大山赐予村民的美味佳肴,被称之为“山珍”。在某些日子,这些菇、菌会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下冒了出来,有时间的话,尽管上山採摘就好。如果说菜园里的蔬菜带着几分温柔的话,那么山上的野菜,就带着大山几分粗犷,而地下长出来的菇菌,总会带来几分惊喜。几种来自大山的礼物,风格不同,都丰富了村民们的一日三餐。
各位,请移步一下,看看过去木赖人的餐桌。他们的一日三餐是简朴的,简单的。以菜送饭,看菜吃饭,不会有很排场的菜肴,但饭一定要吃饱。于是,木赖农民自耕的菜地和开放的菜园,满足木赖人简单吃菜需求。菜园意味着自给自足,意味着原生态蔬菜,意味着信手拈来。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孔祥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喜欢朗诵,愿用我的声音带给您的快乐。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家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