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中国人都应当住别墅
那天晚上冯国庆和乌长胜都喝多了,乌长胜不醉不算喝酒,一醉就哭,就坦白交待历史问题,跟哪个女人睡过都说得一清二楚。曾经有人要跟他动刀子,现在就成了渔业队的一个娱乐项目,人们都愿意和他喝酒,每到这时候乌红就会上来阻止,渔业队的人都怕这丫头;冯国庆不爱喝酒,他一喝就多,一喝多就笑,看什么什么好笑,就总有些姑娘往上凑,想让他夸她,或发生点什么,也够丢人的。(空一点)这两个人乌红只能顾一个,就把冯国庆拉上了船,后面还听有女人说:“入洞房啦,入洞房啦!”赫哲族男人都爱讲黄笑话,也爱在公开场合姐夫调戏小姨子——这种一种传统游戏,一般是和“干小姨子”,他们说小姨子有姐夫半拉屁股。可他们最终会被女人降服,女人们会突然抓住某个男人把他的裤子扒下来扔在树上,让他光腚回家,就又会传出一段足够人消遣一阵子的笑话。这是一种传统有他的合理性,长期的渔猎生活让他们在野外很少见到人,见到就格外亲,就爱闹,就都是姐夫和小姨子;也是以前长年战争所致,赫哲人曾随着清军南征北战,缺男人,就在性上就比较随便,曾经一夫多妻,也有过一妻多夫,一夫一妻是建国后才有的事,可女人们在婚前很开放,嫁人后才会守妇道,也算本民族的特色。
乌红把冯国庆拉上船,问:“那个扈喜是怎么回事?”
冯国庆酒醉心明,可舌头不听使唤,说:“她,她是我对象,长,长得可漂亮了。”
乌红知道每次吴队长来他都问有没有他的信,有,北京的信,没有日本的信,那个姑娘在日本。她问:“她漂亮还是我漂亮?”
冯国庆说:“我要是回城,扈喜就更漂亮;我要是留在兵团,裘美就更漂亮;我要是留在渔业队,就你更漂亮。”
乌红明白他的意思是:“我要是回城,扈喜更合适;我要是留在兵团,裘美更合适;我要是留在渔业队,你更合适”,他居然有三个目标,问:“裘美是谁?”
冯国庆说:“付总工的女儿,才十一岁,长大可了不得。”
看来男人都一样,乌红把冯国庆扶进了窝棚。
冯国庆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是乌红,身上居然光着,发现自己也光着,原来他失了处子之身!这就是把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他还想体会一下是怎么回事,乌红穿了衣裳起来给他做饭,从褥子上留下的痕迹能看出这姑娘也是破天荒,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了兵团战士——他们俩都是第一遭,还没尝到个中滋味,冯国庆想再来又不好意思。
乌红熬了胖头鱼汤给冯国庆喝,嗤嗤笑,说:“这是给你滋补身子的。我爷肯定知道了,咋办哪?”
冯国庆有点怕那个老头,说:“你说咋办?”
“这回他能教你跳大神了,不传孙女儿传孙女婿。”
冯国庆这才后悔自己做错了事,对不起那个三个多月都没音讯的扈喜,他们俩虽然没做过男女之事却有婚约,这不是背信弃义?
乌红过来委在他身边说:“你不必娶我,大不了我嫁到外面,你还有什么理想我来帮你实现。”
这多不好?好像在利用这爷俩,冯国庆说:“我想给每家网子船的后边加上柴油螺旋桨,渔民们就不那么辛苦了。”
“这个好说,咱家先按,各家看着好就自己花钱按了。”
冯国庆想想,这东西县里就有卖,应该不贵,可他都没存下五十块钱,不能买来当礼物。说:“各家的窝棚也太差了,这在国外会是滨水别墅,带游艇码头那种。”
“这个也好说,树随便伐,木瓦工我找人帮忙,游艇咱家已经有了,码头不就是像大队那样的吗?也好干。”
冯国庆笑了,这姑娘肯定不知道什么是别墅和游艇,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贵都是它,中国人这辈子都别指望,奇怪得是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发财?要不他和乌红会是最早富起来的人。他说:“既然游艇咱们已经有了,就把这个窝棚扩建大点,量力而行,说干就干。”
乌红把脑袋拱在他怀里:“我就喜欢你这样的。”
乌长胜划着桦树皮船回来了,一进窝棚就明白这两个年轻人干了什么事儿,说:“国庆,我可以教你跳大神了。”
冯国庆也知道乌长胜是啥意思。假装没听明白,说:“乌,乌大哥,我打渔的本事还没学会呢,我想把这儿翻盖一下,不知道您同不同意。”
乌长胜假装生气道:“你叫谁大哥?没老没少,随乌红,叫爷爷。”
冯国庆自知理亏,轻声地叫了一声:“爷。”
“哎……。”乌长胜响亮地应了一声,说:“我不同意,除非这是你的家。”
乌红上来哄她爷爷说:“爷,他是想扎根边疆一辈子,真扎,不是假扎,他出主意出力就行了,你出钱,我和他干。”
乌长胜知道什么是别墅却不知道什么是游艇,会不会是条大军舰?说:“我只有五百块,你们可汤下面。”
乌长胜回连队织网去了,他经常会过来送网和生活用品,每次都会看到他家窝棚的变化:打桩了,渔业队有片林地随便伐,这两个年轻人有得是力气,硬是用木头搭起了一块足有一百平方的屋地和十多米长的栈道,连着能开进车来的道路。
代连长来了,带来了日本人用发泡混凝土做的浮码头——水涨码头高,水落码头低,人下船就能进屋;还带来了一台日产的“深水制冷机”——把管子下到五十米以下就会有一个“恒温层”,无论什么季节抽上来的水都在零上10度,冬天采暖省柴,夏天制冷省电。当然,“太阳能照明系统”不能少。
吴队长带乡亲们来帮忙了,渔业队木瓦水电工齐全,管酒就行,不到一个月就盖起了一栋俄罗斯风格的一层半木屋,这不是要过上资本主义的生活吗?
师部付总工带她的大儿子、老闺女来了,她这个“工民建”本科毕业的高工,跨度很大的厂房和俱乐部都盖过,却没盖过别墅,特别是水边的,地基咋打?防潮防腐防风采暖咋办?都被这个外行人搞定了,按时髦的叫法是“四室一厅一厨三卫”,还有码头、栈道、露台、阳台、天台,土地不要钱建材很便宜,中国人都应该住别墅。老闺女裘美跑上跑下转了一圈说:“就缺一部电话。”大儿子裘和和冯国庆早就探讨过能不能把矿石收音机改成电话,技术上没问题,可“无线电管理办”不让,他就给冯国庆留下一台矿石收音机,说:“有它你们就不寂寞了。”
二十九连的三位领导都来了,看了很惊讶,郑连长说:“看来中国人住别墅并不难。老乌,你伐了这么多树,占地也没打招呼,这样吧?就算是你们渔业队的招待所,用于本队聚会,偶尔接待一下连里的客人,剩下时间就你们自己住。”看了看冯国庆,故意说:“你是和这家人是……?”
乌红看到还是孩子的裘美就放心了,不是她的竞争对手,说:“他是我们家人——我爷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