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丈人的曲折人生
文/何桂军
钟瑞发,乃是我老伴的亲舅舅,如今已逾八十多高龄,现居承德市双滦区三岔口,他身患脑血栓,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我每年都会特意抽出时间去探望他。
我舅丈人钟瑞发的老家,住在承德县两家乡横道子村南沟里的一个小山村里。年轻时候的他,曾投身军旅,有着军人独有的气派。他身材高大挺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军官。他气质非凡,腹有诗书,颇具水平。退伍之后,他在村里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也曾在商海闯荡,从事收购红果等生意。
然而,命运的波澜总是不期而至。收购红果时,起初价格较高,可待到出售之时,价格却陡然跌落,还卖不出去。那些日子里,他整日愁眉不展,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望着堆积如山的红果,心焦如焚。债务如泰山压顶般袭来,讨债之人凶神恶煞,堵在他家门口,破口大骂,摔砸东西,让这个原本温馨的家变得一片狼藉。他试图解释,可愤怒的债主们根本不听,那一张张狰狞的面孔,一句句恶毒的话语,像一把把利刃,深深刺痛着他的心。派出所还在到处抓他,
在老家,他已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那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趁着夜色深沉,人们的防备松懈,他悄然离开了家乡。当时,他的手中竟连路费钱都没有,硬是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来到了我家。一路上,道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夏夜的蚊虫不停地在他耳边嗡嗡作响,肆意叮咬,他顾不上拍打。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疲惫和恐惧交织在心头,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寻找新的生机。
我家地处一个偏僻的深山沟里,交通极为不便,他趟着河水,河水湍急,他几次险些被冲倒。历经艰辛,才终于抵达我家。说明来意之后,我那善良的老伴赶忙出去找人借了三十元钱给他。匆匆吃完饭,他片刻未歇,从大北沟里搭梁到荒地,又穿过荒地前往隆化。至于从隆化去往何处,我们不得而知。
自他决然离开之家后,悠悠岁月流转,许多年过去竟都杳无音信,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家里的亲人日日夜夜牵肠挂肚,不知他究竟漂泊在何方,是否安好。然而,在二零零三年那个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春天,在横道子南沟那仅有几户人家、宁静得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里,忽然间,一辆鲜艳夺目的红色小轿车打破了原有的寂静,平稳而又坚定地停在了蜿蜒的小村里。
车门缓缓打开,从车里下来一位西装革履之人,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手中提着一只精致的皮箱。本村的人怀着好奇的目光,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后,先是一阵惊讶,而后则是满心的惊喜,不禁脱口而出:“这不是钟瑞发大叔吗,您可回来了,我们都以为您失踪了。”这令人震惊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不胫而走。很快,村里的人们都知晓了老钟回来了,整个村子瞬间如同煮沸的开水一般沸腾起来,大家奔走相告,传递着这令人激动不已的消息。
归来后的他,没有丝毫的耽搁。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便将曾经欠下的收购红果的钱款全部还清。曾经的困境如沉重的枷锁,试图将他困住,却终究没能压垮他。如今的他,用坚定的行动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他好喝酒,把酒喝到一定程度上,就放开喉咙高唱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唱得是悠扬动听,有板有眼,有京剧味。人们都很爱听。
通过他自己详细的介绍,大家方才知晓他走出去的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挣到了如此丰厚的财富。原来,他凭着自己的多才多艺,那超乎常人的超强记忆以及聪明过人的才智,在北京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他结识到了社会各界的友好人士,成为了多家企业的顾问,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专车接送,人们都尊称他为钟老。给他送的礼品皆是名烟、名酒、名画等高档之品,有的价值甚至上千上万。
我曾有幸见过一张珍贵无比的《清明上河图》,还有北京市名人的字画多幅。此外,还有多种精美的瓷器、意义非凡的纪念章等。他送给我们的一对画着九条龙图案、高达一米六的大花瓶,还有一对画着蟠桃会图案的掸瓶,带有精致的底座,看上去十分的精致。在今年春天我去看他,临走时又送我几本精美的文革时期的图册,让我如获至宝,珍藏起来。
走进他的家,看到家里面摆放的各种高档瓷器琳琅满目,名人字画挂满墙壁,珍贵照片记录着往昔的辉煌,收藏的古董更是数不胜数,可以说价值连城。他曾经和北京市原市委领导在一起合影,二人是要好的朋友。
他主要是这些年在外边学到了看阴阳二宅的真实本领,在北京昌平居住了十几年,挣到了大钱,不仅如此,还帮儿子在市里购置了楼房。瓷器送亲戚朋友很多。正所谓:有一技之长能养千家万口,一口伶牙俐齿能压倒群儒。
愿我的大舅身体强壮,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
写于承德市
2024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