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 罗通山纪行二章
文/ 刘国星
罗通古城
登上罗通山的古城墙,我仿佛看见狼烟滚滚,仿佛听见马蹄声伴着嘶鸣由远而近。兵燹、刀枪……將无数生命抛来抛去,那些紧闭的和不闭的眼睛在蓝天里注视着什么,思索着什么……而那些铁马金戈的人们和他们手中的利器虽失落了千百年,却时时想着旧梦重温。
然而,山野中那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生灵依然在绿色的大幕中闪烁着灿烂着,这石头砌就的古城历经千百个年头,巩卫着良田万顷黎庶千家……
山脚下,一望无垠的沃野,炊烟缕缕的村庄,好一派祥和景象。
突然,有欢声笑语远远的传来,一队队披红挂绿的游客鱼贯而来,拾级而上。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快乐的歌声夹杂着嬉笑随着风儿缭绕于山野之间,摇曳着一丛丛翠绿一簇簇色彩……
于是,我健步登上古城的最高处,仰望着蓝天,站成了一个“人”字的剪影。
影壁崖
生命没有拒绝耐性,耐性繁衍辉煌。
把亘古凝聚成琥珀般的精彩,缄默了亿万年的情怀依旧坦荡。
石破天惊的古榆在你的肩上翠绿了千百个年头。你说佩戴这绿色的头盔,构成惊叹千古的风采,才是我唯一的夙愿。
你是大山的骨骼,大山因你而孕含灵性,而昭示魂魄,于是,这山愈加丰腴,脚印愈加苍桑,鸟鸣愈加翠绿。
于是,你的夙愿在历史的画卷中壮大为一道高耸云端的城垣,壮大为一座抵挡金戈铁马的屏障,壮大为一个令天下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终于,你定格成一尊神圣的雕像。蓦然回首,却惊呼:大山之魂魄在哪里——
刘国星,吉林柳河人,通化市作协会员、柳河县作协理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400余篇,微刊发表作品3000余件,部分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