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文旅+康养”“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作者:王东岭 李东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子乡在水一方酒店的客房一角。
走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子乡热水汤村御塞酒楼,后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热油锅里豆腐丸子噼啪作响,厨师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烤羊排、香煎土豆丝、农家一锅出、御膳一品鱼、肉丝荷包蛋……一道道传统手法烹饪的菜肴,征服了众多食客。
“咱们酒楼可容纳60余人就餐,可接待30余人住宿。每年都有京津、赤峰、辽宁、福建等地游客前来游玩,泡温泉。”酒楼经理左会杰说。
山湾子乡的在水一方酒店,可以容纳洗浴住宿40余人。客房中或设泡池,或安淋浴,房间内设施齐全、干净整洁。
“这温泉温度高,硫磺的味道很浓,我这老寒腿泡泡热汤就不会觉得凉了。”家住辽宁的游客张大哥,每年都会到热水汤村泡泡温泉。
据了解,山湾子热水汤温泉属高温弱碱硫磺矿泉,出水温度75摄氏度,水中富含氟、锂、偏硅酸等元素,水温和矿化度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每年吸引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
山湾子乡旧属清朝热河“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的“巴尔图围”。蒙古谓虎为巴尔图,巴尔图者皆因以虎得名,今名仍叫巴图沟。开围后一百多年,附近满族、蒙古族农牧民就有在热水汤温泉洗浴疗疾的习俗。
“山湾子乡扎实推进党组织书记‘双创双争’活动,打造‘九衢山湾’乡村振兴党建品牌。乡里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加大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利用与打造,做大做强汤泉民宿产业。同时,山湾子乡建立牛蛙四季繁育基地,发展中草药、杂粮、改良牛羊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科普长廊、研学基地已陆续开工建设。”山湾子乡党委书记白冰说,避暑避霾避尘、养生养心养老,是健康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山湾子乡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山湾子乡以党建为引擎,立足山区气候适宜优势,依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激活乡村振兴“细胞”,努力打造康养福地,让群众共享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红利”。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子乡红葫芦村精品民宿。
在山湾子乡红葫芦村精品民宿,推开原色木门走进院中,一派古色古香的优雅大气之势。在这里可以品茶读书、赋诗作画,感受与众不同的静谧时光。
红葫芦村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美,利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帮扶优势,建成精品名宿示范点1处,促使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周边群众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创业。
“村里有了精品民宿,以后我们就能向游客售卖柴鸡、柴鸡蛋、蘑菇、榛子等山野特产,还有自家地里的农家特产,这些都可以增加收入。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好风景成就了‘好钱景’。”红葫芦村村民孟凡英说,借着“旅游热”,山野特产、手工工艺、交通运输等外围产业也会火起来,林间的山野菜也成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图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山湾子乡红葫芦村精品民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北纬42度,享有“温泉中的蓝宝石”美誉,出水温度75℃,富含矿物质,被评为“医疗型热矿泉”。在县中医院山湾子医养中心项目建设地,笔者了解到,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工程负责人刘殿名介绍,县中医院山湾子医养中心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医养融合、康复疗养、休闲度假一体化服务,充分满足游客多层次出游需求。
“舒适的温度,夹杂着青草香的空气伴着微凉的风,深吸一口气,褪去一身的倦意与烦躁。今天来到这里游玩太尽兴了,不但品尝了当地美食,还能泡温泉,自己还亲手采摘了山野蘑菇,真的不虚此行。”来自福建的一位游客开心地说。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宣传,努力把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以康养旅游赋能全域全季游,实施“森林康养+”“温泉康养+”战略,不断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硬件设施,推动森林康养、温泉康养与乡村旅游、生态研学、养老产业等有效融合,努力打造环境美、设施齐、服务强的旅游康养基地。把人文历史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旅游业态,让游客产生联结感,时刻将文化融合到文旅康养项目中,丰富项目内容,提升项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