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战国赋(下)
本编主要将战国末年,秦赵长平之战、贤相蔺相如、战国四君以及诗圣屈原等历史故事进行描述。
5、长平之战
▲赵括
赵魏联军侵韩廷,韩国无力与争锋。
请求秦国出兵救助,秦击联军魏败兵。
秦相危雎谋略深,远交近攻击近邻。
韩国上党必争地,太守冯亭献赵国。
秦赵两国起战争,秦击上党大胜兵。
赵国援军扎营寨,廉颇壁垒挡秦军。
秦将王龁兵不前,秦王计谋布谣言。
赵王中计换廉颇,赵括为帅人用错。
上卿相如谏赵王,纸上谈兵误军情。
赵王不信相如谏,信心满满战秦军。
秦王秘密换白起,佯装溃败后撤退。
赵括紧追不舍弃,白起挥军两侧击。
赵军兵将被截断,首尾不及运粮难。
旷日持久粮耗尽,赵括突围被杀身。
四十万军投大秦,秦坑赵军残忍凶。
分兵三路击邯郸,苏代说秦秦撤军。
长平之战秦胜兵,赵国实力大削弱。
秦灭六国格局定,一统山河兴大秦。
6、贤相蔺相如
▲秦昭襄王(赢稷)
赵得楚国和氏璧,秦王讨璧旨令急。
赵王早朝群臣聚,议论纷纷自表白。
缪贤推举蔺相如,送璧入秦有胆识。
秦王接过和氏璧,流传左右侍女嘻。
不见秦王言割城,相如上前瑕疵禀。
要回璧玉怒斥秦,言词俱厉骂秦王。
秦王厚待蔺相如,相如差人壁回归。
完璧归赵赵王喜,相如使秦强国威。
渑池会盟秦赵争,相如智斗秦国臣。
王封相如为国相,将军廉颇找事情。
相如深懂治国理,将相和好君有为。
廉颇知道上卿意,负荆请罪建友谊。
秦赵长平起战争,相如苦谏王不听。
临阵换将兵大忌,纸上谈兵不可依。
长平之战赵军败,四十万军被坑害。
赵孝成王语无拮,未究赵家满门灭。
成王死后悼王继,赵家灭门事又提。
赵括之母找相如,走为上策勿迟疑。
相如假死修墓窀,与赵家人逃关中。
暂安龙泉改名姓,远离秦都谁知情。
蔺姓改任城府深,赵括家族以马尊。
从此龙泉起二窀,任马两家世代宗。
7、战国四君
四君子合相
信陵君(魏无忌)
马陵之战魏惨败,国力削弱受秦害。
封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蓄势力。
秦昭襄王雄心勃,派将白起攻赵国。
赵胜请求魏援救,魏王不敢发救兵。
无忌计谋窃兵符,晋鄙元帅生疑心。
随行朱亥杀晋鄙,夺取兵权发大兵。
追击白起解危难,将军无忌兵战先。
大破秦军黄河岸,窃符救赵英名传。
平原君(赵胜)
赵武灵王赵雍子,赵国国相韬略深。
三任三离三复位,封地东武平原君。
礼贤下士揽人才, 门客三千仁厚德。
忠君义气朝野赞,风采过人信誉先。
秦国都城似铁桶,赵胜楚国搬救兵。
有勇谋士满十九,毛遂自荐赴楚行。
楚赵会谈一日整,楚考烈王棋不定。
毛遂握剑逼楚王。合纵抗秦结同盟。
楚派黄歇援赵国,魏将晋鄙率援军。
秦攻邯郸京告急,赵胜竭力保都城。
援军不到赵胜急,姬妾奴仆编伍中。
分发家财给兵士,敢死队伍三千人。
未等援军到京城,击退秦军锦旗升。
援军到达秦军退,保住邯郸解危厄。
春申君(黄歇)
黄歇非贵见识广,辩才出众博学强。
秦击楚国略城地,黄歇赴秦讲和议。
雄辩才论说昭王,言词俱利原委讲。
缔结盟约为友好,太子熊完人质作。
楚倾襄王重病生,秦王不放太子归。
黄歇设计太子逃,自留秦国施谋略。
黄歇好友范雎相,述说秦王放眼量。
放还黄歇回楚地,太子登位有用场。
太子上位考列王,重用黄歇为国相。
封号尊称申春君,黄歇楚国定国臣。
秦欺三晋与楚国,五国联军合抗秦。
伐秦失败楚遭难,迁都寿春处境艰。
楚考烈王无子嗣,赵国李园欲进妹。
听说楚王不孕后 献给春申作妾人。
李园之妹有孕身,黄歇进献楚王宫。
生下子嗣立太子,后为楚国幽王熊。
楚考烈王病重逝,黄歇奔丧去宫中。
李国宫中伏杀手,击杀黄歇命归阴。
孟尝君(田文)
齐国威王嫡系孙,田文盛名在国中。
广纳贤士门客众,秦昭襄王识田文。
秦王欲用田文相,担心齐室危害秦。
囚禁杀害起歹心,奇方妙计逃离秦。
齐国泯王用田文,田文为相战征程。
齐人叛乱王猜忌,田文稳退不露身。
泯王灭宋志高傲,想除田文君逃亡。
田文入魏作宰相,联合燕赵攻齐王。
齐国泯王逃莒地,死在莒国惨伤悲。
田文回归齐封地,襄王即位生和气。
保持中立不通君,国中立地也祥和。
与齐划清地界畔,国中之国树威严。
田文死后子争位,襄王起兵杀家院。
田文后人血鞍溅。英名一世下场惨。
8、诗圣屈原
屈原
诗圣屈原忠怀王。忧国忧民谏议商。
联齐抗秦施仁政,怀王不听信奸臣。
秦约怀王武关会,武关设陷王遭罪。
秦王翻脸扣怀王,屈原无奈割断肠。
怀王信任封左徒,贵族挑拨王离心。
秦楚联姻屈不满,远齐亲秦是圈套。
屈原拦车死劝谏,秦逼怀王割地盘。
襄王继位断秦交,诋毁屈原排挤多。
楚倾襄王十九年,秦兵伐楚刀兵见。
秦将白起克寿春,楚王畏敌东逃生。
国家前途无指望,天命多舛心透伤。
挥笔写诗怀沙篇,怀石跳入汨罗江。
时值农历五月五,举国悲泪祭公君。
秦灭楚国屈原愤,以身许国表忠心。
屈原诗赋美文多,浪漫文学文笔豪。
离骚天问是悬念,楚辞之祖声誉高。
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屈原作决议。
正道直行竭尽忠,爱国风范留美名。
9、楚国灭鲁
鲁国主要君主
周公(姬旦) (姬伯禽) 鲁隐公(姬姑息)
鲁桓公(姬允) 鲁庄公(姬同)
文王之子周公旦,武王灭商封鲁山。
其子伯禽助王政,讨伐管蔡立大功。
建立鲁国都曲阜,东方强蕃压诸侯。
伯禽之后七位君,传承周礼祖训风。
春秋时期鲁惠公,妾室生子姑息名。
惠公赏识宋国女,欲娶女子作儿媳。
宋女美貌惠公纳,生子姬允太子立。
惠公驾崩太子幼,长兄代理掌权政。
隐公代政政局稳,对外结盟交友明。
羽父軍权握手中,暗劝隐公自立君。
隐公大怒斥羽父,羽父颠倒反咬公。
姬允羽父设毒计,杀死稳公允登基。
姬允登基称桓公,娶妻齐王妹文姜。
文姜在齐与兄淫,害死桓公子继宗。
文姜桓公生姬同,庙号庄公一代君。
迎娶哀姜齐侯女,妹妹淑姜陪嫁随。
庄公之弟名庆父,私通哀姜乱伦行。
哀姜庄公无子嗣,宠妃孟任子继立。
公子姬班上王位,庆父杀班君另立。
淑姜之子名姬开,继承君位闵公威。
庆父哀姜私相商,杀死闵公自立王。
为非作歹庆父恶,鲁国政局失控多。
庆父哀姜逃邾莒,祸国被鲁追兵捉。
邪淫自杀悔罪恶,哀姜回齐兄杀戮。
庆父不死国人愤,鲁难未已心不定。
孔子编年写春秋,庆父恶名传世人。
周公姜尚周重臣,分封诸侯建齐鲁。
两国有和又有争,东方大国传周风。
昭公定公尊孔子,丘入政坛施仁政。
削弱三桓树君威,克己复礼国风正。
夜不闭户人自爱,道不拾遗张德才。
好景不长君王傲,终日玩乐礼崩了。
孔子离鲁游列国,一路遇险受惊害。
回鲁编经写春秋,六经问卷唤世人。
哀公以后国乏力,王位频移人相欺。
楚考烈王坐王位,任用黄歇施计策。
秦攻赵国邯郸城,楚救赵国大胜兵。
东方诸国联盟订,合纵抗秦势必行。
楚考烈王合纵长,六国攻秦旌旗扬。
秦击楚军楚不胜,向东扩张占地盘。
一战夺鲁徐州地,发展势力增国力。
时隔六年北伐鲁,天亡鲁国占曲阜。
迁鲁顷公到下邑,断烟绝祀为平民。
楚国灭鲁气数尽,一代诸侯八百春。
10、秦灭六国
1.秦灭韩国
秦王(嬴政) 灭韩主将(内史腾)
秦王嬴政上大位,铲除国贼吕不韦。
笼络燕齐稳楚魏,消灭赵韩第一策。
韩国国弱地土窄,通往齐楚咽喉隔。
秦韩四次大交战,韩国削弱兵力疲。
秦王嬴政十七年,秦内史腾兵伐韩。
南渡黄河围新郑,擒韩王安灭弱韩。
2.秦灭赵国
秦将(王翦)赵将 (李牧) 秦将(王贲) 秦将(桓齮)
燕赵交兵后方空,秦将王翦率大军。
兵分两路攻平阳,桓齮败赵十万伤。
赵派李牧抗秦军,番吾之战赵胜兵。
死守邯郸保都城,秦军无奈难进兵。
秦王嬴政十八年,赵闹饥荒国不安。
王翦杨端围赵都,李牧坚守不鏖战。
王翦出使反间计,贿赂郭开设杀机。
赵王信邪斩李牧,王翦兵进邯郸城。
赵王被俘公子逃,逃入代国称王俏。
王翦之子王贲追,俘获太子灭赵国。
3.秦灭燕园
秦将(王翦)秦将(李信)燕王(姬喜)
秦灭韩赵燕国惊,荆轲刺秦王怒生。
王翦大军中山驻,兵锋直指北燕国。
燕国依托易水河,北靠长城屏障阁。
秦军绕道入燕蓟,出其不易兵临域。
秦军主帅王翦勇,城破燕王逃辽东。
秦将李信追燕王,燕王自保太子亡。
秦击魏楚南调兵,王贲奉命击燕军。
残余势力仍顽抗,王贲俘喜燕国亡。
秦在燕地设州郡,北方大地并入秦。
4.秦灭魏国
秦帅(王翦)秦将(王贲)魏王(魏王假)
魏国文侯谋略深,重视人才震国风。
翟璜为相革蔽政,乐羊为将整軍容。
李悝变法传法经,吴起抗秦大胜兵。
子夏为师兴儒教,战国初年称霸凌。
文侯以后王昏庸,人才流失国不宁。
秦国欲通中原道,谋略灭魏布兵阵。
秦将白起大军动。伊阙之战败联军。
夺取魏城韩安邑,坑杀十万韩魏兵。
王翦领兵灭燕蓟,择兵南下指魏廷。
秦灭燕国魏王怕,魏軍守城不动兵。
王贲领兵攻楚城,李信请缨同出征。
楚秦交战楚大败,王贲挥师东进兵。
韩国被灭贵族反,张良复国献计策。
王贲入韩大镇压,立逼张良逃楚国。
秦魏四次大交战,魏国无将可领兵。
灭燕安韩楚王惊,楚王不敢出救兵。
李信拥兵二十万,攻城略地耀武功。
秦将王贲围大梁,水淹都城魏王降。
5.秦灭楚国
主帅(王翦)楚王(芈负刍)楚将(项燕)
三晋灭亡秦用兵,齐弱楚强战略明。
先击楚国灭强悍,弱齐胆怯防守严。
楚国大将名项燕,诱敌深入包围圈。
李信误判兵大败,逃回秦国王未怪。
王请王翦率大军,王翦挂帅又出征。
拥兵自重六十万,屯兵寿春观时变。
王翦韬略先疲敌,任敌挑战不动气。
旷日持久楚东进,兵锋如泄攻楚军。
楚将项燕被秦困,自杀殉国表忠心。
王剪破城俘楚王,设州立县楚归秦。
6.秦灭齐国
秦将(王贲) 齐相(后胜) 齐王(田建)
济水之战齐惨败,元气大伤国力衰。
秦灭五国身度外,讨好秦国不妨设。
丞相后胜邪奸心,收受秦国贿赂金。
秦王说客骗齐王,投降秦园封侯卿。
王贲灭燕兵锋盛,南下捣齐击都城。
齐军不挡拱手让,秦入临淄王出降。
齐王高兴去秦国,拘禁山村断食衣。
活活饿死君臣悲,秦灭齐国没费力。
秦云六国大统一,千年分裂一夜熄。
中华大地波涛涌,历史展望新时期。
【诠释】
1.壁垒:赵将廉颇修筑高大城墙以挡秦军,不与秦军鏖战。
2.纸上谈兵:纸上,文字上书中的表面文章,谈兵,谈论用兵,议论军事,在纸面上谈论用兵的策略。比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
3.坑:活埋。
4.苏代: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的族弟。
5.瑕疵:微小的缺点毛病。
6.完璧归赵:指赵使蔺相如暗中派人提前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7.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罪:刑罚、责罚;背着荆条请求责罚。
8.韬略:打仗用兵的谋略与古兵书上,〈六韬〉〈三略>泛指计谋。
9.三任三离三复位:三次离开相国职住三次又官复原职 。
10.五国联军:韩赵魏燕楚。
11.羽父,鲁隐公时军马总领。
1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国的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没有尽头。
13.三桓:鲁国三桓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深子氏和季孙氏,都是鲁桓公三个儿子庆义、叔牙、季友的后代;是把持鲁国国政几百年的大家族,合称三桓。
14.番吾之战:番吾之战是秦赵两国在番吾一次激战;赵将李牧凭自己准确的判断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同副将司马尚全力打败了由秦将主翦率领的秦军。这也是赵国最后一次胜仗。
15、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的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南洛阳市龙门镇)歼灭魏韩24万联军的作战。
16. 王:指秦王嬴政.
17.旷日持久:旷:耽误,荒废;日:时间;持久:拖延;
指拖延时间很久。
18.兵锋如泄:剑锋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好像决堤的河水,一泻千里。
19.济水之战:公元286年,燕昭王联合秦赵魏韩拜乐毅为上将军,出兵攻打齐国,史称五国伐齐,当五国联军抵达济水之西时,齐湣王仓促应战结果大败,乐毅率大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基本被灭。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1944年,家住扶风县城关街道双乐村,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曾两次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退休后,创办(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为秦腔梨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曾担任城关街道政协组长,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支部演艺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扶风县乐稼后村誌》(30万字),《扶风城西系列故事集》,戏曲《利剑出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