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表姐
文|王慧仙
表姐,很有个性,性格倔强,虽然她去世多年,我却会常常想起她。
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说,表姐很有本事,在没有让家里人知道的情况下,就先斩后奏报名解放西藏去了,我想表姐一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所以还没见过表姐时,我就非常渴望见到她。一九五五年表姐回老家,在大人们的簇拥中来到我家,吃了一顿饭,又在大人们的簇拥中送走了,我只看到她穿着大衣、戴着军帽的样子,和我们不一样的是她说话总是笑呵呵的,很大方。
我上初中时,作几何作业要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由于母亲一个人的劳动收入要维持全家七口人的生活,供我们上学的经费全靠助学金,实在没钱买学习用具,只好经常借同学的用,感觉很不好意思。就给远在北京并且没有联系过的表姐写了信求助,没想到表姐很快就给我回信了,信中写道:“一九五五年我回老家时你还是一个拉着小木车玩耍的黄毛丫头,没想到现在竟然是一个能写信的中学生了……”,并且随信寄来了圆规、三角板和一本厚厚的《欧阳海》。收到后,我激动得哭了,同学们羡慕地抢着要用我的高级圆规画图,教过表姐的老师们有的向我打听表姐的情况,有的甚至打听住址,表姐寄给我的书全校老师、学生爱不释手的传着看,老年老师触景生情的看,年轻老师以“欧阳海”的精神鞭策自己、教育学生,传到我看时,新书已经变成了旧书,然而书中“欧阳海”的精神和表姐对我的鼓励,使我的学习更加进步,一生有了努力的目标。
表姐是我姑姑的长女,全家人“含上怕咽了,捧上怕破了”,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千金小姐,可能是娇惯的原因吧,性格非常倔强。可她很懂道理、聪明伶俐。上中学时在离家十里之外的城里上学。姑父、姑姑怕住校吃苦,不会照顾自己,就在城里的我舅舅家住,外婆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舅舅、舅妈,姨妈们也很关心,初中毕业去省城兰州上女子高中,正赶上一九五零年的抗美援朝,她报了名要当志愿军去朝鲜战场,姑父、姑姑知道后,赶到兰州把表姐叫回了家,她在家天天闹情绪,大人说啥都听不进去,只好让她继续去兰州上学。一九五一年,倔强的表姐没让家里人知道,就报名解放西藏去了,直至家里人听到表姐在西藏连人带马掉进通天河里没找到的噩耗时,姑父、姑姑这才知道倔强的女儿已经参了军。正在全家人悲痛欲绝,我姑姑哭得死去活来之际,收到了表姐得救的信。
俗话说“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西藏很快就和平解放了。在西藏表姐百中选一,找了一个自己满意、品貌双全的北京小伙子结婚,一九五七年两人转业到北京郊区良乡医院药房工作,后调到琉璃河医院。在这期间生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都由通情达理的公公、婆婆帮他们带,每周六回北京市里的婆婆家和儿女全家团聚。可能是经过部队生活的原因吧,她很勤劳,到家做饭、洗洗刷刷、什么活都干。婆婆说:“丽英不像地主家庭出身的人,通情达理,她是个好媳妇。”表姐也很关心正在上学的小叔、小姑,他们都称她是好嫂子,她自己的孩子们也聪明伶俐、学习很好、不用操心,丈夫更是体贴入微。总之,那段时间,表姐生活安康、工作顺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一九六六年,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因为表姐家是地主成分,她这个地主子女就成了批斗的对象,批斗的大帽子一顶顶戴的她喘不过气。劳动改造时她一个人担两担大桶,压得直不起腰,实在是“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那些日子,表姐也起了自杀的念头,表姐夫带着孩子一次次地探望、开导、鼓励,终于坚持到解放军管理医院的时候,通过调查,洗刷了表姐的冤屈,给予平反,重返单位恢复工作。而后又调到北京市木材厂担任主任职务,退休后陪同离休的丈夫每年出外旅游,全国各地几乎都玩遍了,还准备去日本、美国旅游,真是富贵到老的命啊。
俗话说“诚实比空话值钱,行动比语言有力”,同事、朋友、亲戚只要有求助表姐的,她都会千方百计的帮助。她的妹夫因病去世后,她的妹妹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到北京来打工,她帮妹妹找做保姆、做清洁工、看电梯等的工作,在她无微不至的帮助下,妹妹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她自己省吃俭用,给甘肃老家同父异母的弟弟寄钱、娶媳妇、修房子。表姐就像及时雨,那家需要就去那家帮忙,跑东跑西的操心、照顾。
俗话说:“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意志无作为。”表姐要不是倔强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三番五次坚持参加志愿军,也许就会在一九五七年的整风运动中成了冤死鬼,她的妈妈就是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中受不了批斗自杀的,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也被批斗,殴打成了腰椎结核,过早离世,妹妹也是死里逃生,自己继续上学的愿望没能实现,辛苦一辈子。

如今,表姐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但表姐热心善良、乐善好施、明德惟馨、性格倔强而不固执等方面的优秀品德一直不能让我忘怀。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