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军旗下的岁月回响
一一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写给军旗的诗行”同题短诗文随笔
翟基生
编者:文创中心资深作者翟基生战友在阅读完近百篇“写给军旗的诗行”同题短诗文后,写下了近两万字的随笔与诗评。因版面要求以及阅读习惯,英雄铁道兵号拟将全文分上中下三篇推出。敬请关注。


写给军旗的诗行
文/黄玉明
我曾经是你麾下的一名士兵。你鲜艳的颜色是我血管里的颜色;你猎猎的英姿是我冲锋时的英姿;你发出的声响是我胸膛里铿锵的誓言。
有你,母亲的面容更加美丽祥和,婴儿的睡梦更加温馨迷人。号角与你相伴,和平为你授勋!
黄玉明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深情地表达了对军旗下属士兵身份的自豪与荣耀。
诗中通过生动的象征,将军旗的颜色、英姿和声响与士兵的生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形象地描绘了军旗在士兵心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以军旗为象征,传递出军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以及军旗带给人民安宁和荣誉的深远意义。整首诗简洁而充满力量,展现了军人对军旗的深厚情感和敬意。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向德荣
军旗一展。接受一份崇高的奖赏,登上一个崇高的位置。往日的自豪感,时代的紧迫感,在胸中交织。 军旗一挥。前进,需要动力;腾飞,需要羽翼;振兴,需要信念;矗立,需要基石。 军旗下,我宣誓,古稀又春风,从今天做起。
向德荣的《写给军旗的诗行》以军旗为中心象征,表达了军人对职责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感。
诗中通过“军旗一展”和“军旗一挥”两个动作,描绘了军人接受崇高荣誉和前进的决断。诗人强调了自豪感与紧迫感的交织,以及前进所需的动力、信念和基石,反映了军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力量。
结尾的宣誓,体现了诗人即使年事已高,仍保持青春激情,承诺从今天开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整首诗简洁而有力,深刻传达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李友珍
因为当了兵,就对军旅有了特殊的感情。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都以保卫祖国救死扶伤为荣,祖国一声令,援越抗美上前线,国际主义责任重。集合在军旗下,不惧流血牺牲,是我们无上的光荣。
李友珍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表达军人深厚爱国情感和坚定职责感的诗作。通过描述诗人因当兵而对军旅生活产生特殊感情,展现了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诗中开篇即明确指出,“因为当了兵,就对军旅有了特殊的感情”,这句话直接表明了军人身份对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接着,“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都以保卫祖国救死扶伤为荣”,这不仅强调了军人的基本职责和使命,也体现了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诗中的“祖国一声令,援越抗美上前线,国际主义责任重”描述了在国家需要时,军人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展现了军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种无畏的态度和行动,正是军人荣誉的体现。
结尾部分,“集合在军旗下,不惧流血牺牲,是我们无上的光荣”,强调了军人在军旗下的集结,以及为保卫祖国不惜流血牺牲的英勇。这不仅是对军人职责的描述,也是对军人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成功表达了军人对军旗的敬仰,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保卫祖国、履行军人职责的坚定信念。主题鲜明,文笔传神,是对军人职业精神和牺牲精神的美好赞颂。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侯卫
军旗是革命先烈生命的华章,父辈高举军旗打出新世界。军旗下十六岁的我梦想成真,军魂融入青春热血,激励我为军旗增光添彩。年逾古稀初心未改,志愿军旗鲜红夺目,高高飘扬!
侯卫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充满激情和传承意识的诗作,通过对军旗的象征性描述,展现了诗人从青春到老年对军旗的持续热爱和敬仰。
诗中开始即提到“军旗是革命先烈生命的华章”,这不仅赋予了军旗深厚的历史意义,也强调了军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象征作用。
接着,“父辈高举军旗打出新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军旗在家族和国家历史中的关键角色,表达了对前辈军人的尊敬和对军旗的敬仰。
诗中的“军旗下十六岁的我梦想成真,军魂融入青春热血,激励我为军旗增光添彩”描述了诗人自己如何在年轻时代受军旗的启发,实现了加入军队的梦想,并将军人精神融入自己的青春岁月。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个人成长与追求,也是对军旗下青年军人理想和激情的赞美。
结尾部分,“年逾古稀初心未改,志愿军旗鲜红夺目,高高飘扬!”表明了诗人即使年岁已高,但对军旗的热爱和对军人精神的追求依然坚定不移。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军人生涯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军旗之间的情感联系,生动地展示了军旗对于个人和家族的特殊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和精神价值。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是对军旗的深刻致敬和对军人精神的赞颂。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纪晓荣
我们是军旗下的通信兵,是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战场上,保证首长指挥,保证部队通信畅通,是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在八一军旗下锻炼成长,披荆斩棘!为了胜利永远向前进!
纪晓荣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体现军人职责和荣誉感的诗作,特别突出了通信兵在军队中的重要角色和使命。
诗中首先通过“我们是军旗下的通信兵,是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这句话,清晰地描绘了通信兵在军队中的关键作用,形象地比喻他们为军队的信息中枢和感觉器官,显示了他们在战场上的重要性。这种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通信兵的特殊职责,也体现了他们对军队行动的关键支持。
接着,“战场上,保证首长指挥,保证部队通信畅通,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进一步强调了通信兵的使命和责任,表达了他们在确保战场通信畅通、保障指挥官有效指挥中的不可或缺性。这不仅是对通信兵职责的说明,也是对他们工作重要性的肯定。
最后,“我们在八一军旗下锻炼成长,披荆斩棘!为了胜利永远向前进!”展现了通信兵在军旗下成长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彰显了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这一部分不仅是对军人精神的赞颂,也是对军人不断自我完善和为胜利而战的坚定承诺。
这首诗通过对通信兵角色和使命的具体描写,成功传达了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军旗下成长和为胜利奋斗的决心。语言简练有力,情感饱满,深具感染力。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王珍
我们用青春挥洒汗水,可歌可泣。
我们用热血铺路架桥,惊神泣鬼。
我们用生命奉献高原,无怨无悔。
我们用忠诚铸就“雪域”钢铁大动脉,
我们用老铁军人的风骨,为军旗添彩增辉
此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军旗的崇敬以及对军人精神的赞美。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诗人王珍成功地描绘了军人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英雄形象。
诗句中的“挥洒汗水”“铺路架桥”“奉献高原”等短语,生动展现了军人的辛劳与牺牲,而“惊神泣鬼”“无怨无悔”则彰显了他们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通过将“雪域钢铁大动脉”与“老铁军人的风骨”相结合,诗人巧妙地用抽象和具体的元素,将军人的忠诚与军旗的荣耀融为一体,体现了军人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忠诚与贡献。
这首诗行紧凑,情感饱满,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王启慧
毕业报到铁道兵,帽徽领章色增鲜。
军旗下面举右手,昂首挺胸把誓宣。
成昆线上扎营盘,牵着铁轨越山涧。
千难万险无所惧,军旗引路过雄关。
卸甲落户成铁局,军人本色永相传。
王启慧创作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军人身份的自豪与对军旗的敬仰。诗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坚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军人的英勇与忠诚。
首联“毕业报到铁道兵,帽徽领章色增鲜。”描绘了诗人成为一名铁道兵的情景,帽徽和领章的鲜艳色彩象征着军人的荣誉与使命。
紧接着,“军旗下面举右手,昂首挺胸把誓宣。”一句,表现了诗人在军旗面前宣誓的庄严时刻,彰显了军人的决心和信仰。
中间两联“成昆线上扎营盘,牵着铁轨越山涧。千难万险无所惧,军旗引路过雄关。”描述了诗人在成昆线上执行任务的艰苦经历,展现了军人面对困难依然坚定不移的精神。铁轨越过山涧,军旗引领着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军人的坚韧和勇气。
尾联“卸甲落户成铁局,军人本色永相传。”表明诗人虽然已经退役,但军人的精神和本色将永远传承下去,体现了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感。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军人生活的描写,传达了对军旗的敬仰和对军人精神的赞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佳作。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 权郁(学兵)
山民背着沉甸甸的背篓走进军营,拉着连长的手:你们打通了隧道,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走悬崖边的羊肠小道,我们去赶集,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这篓柑橘感谢人民子弟兵!八一军旗下军民鱼水情。
权郁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生动描绘军民关系和军人贡献的诗作。通过具体的场景和情感描述,展现了铁道兵在为民造福和促进地方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诗中开篇以“山民背着沉甸甸的背篓走进军营”这一形象的场景引入,描绘了山民与军队之间的亲密接触。背篓的形象象征着山民的生活重负,而他们走进军营,则预示着军民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接着,“拉着连长的手:‘你们打通了隧道,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走悬崖边的羊肠小道,我们去赶集,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这一段,具体展示了铁道兵帮助修建隧道后,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这不仅是对铁道兵志在四方修铁路成果的肯定,也体现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支持。
诗中的“这篓柑橘感谢人民子弟兵!八一军旗下军民鱼水情”,通过赠送柑橘这一行动,表达了山民对铁道兵的感激和敬意。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在八一军旗下,军民之间如同鱼水一般的密切关系,形象地描绘了军民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生动地展示了铁道兵在服务人民、改善民生方面的具体贡献,以及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语言朴实无华,文笔生动,有效传达了军民一家亲的主题。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张杏珍(学兵)
没有军装
也不曾佩戴帽徽领章
却有着革命熔炉里
近千个日夜的淬炼和成长
在八一军旗的引领下
在襄渝铁路的工地上
与铁道兵携手并肩
开山凿隧架桥梁
勇当开路先锋
是学兵一生的荣光
张杏珍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表达对军旗深切情感和对学兵岁月怀念的诗作。通过描述作为学兵的经历,展现了在军旗下成长和奋斗的荣耀。
诗中开始即提到“没有军装,也不曾佩戴帽徽领章”,这句话明确了诗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人,但却有着与军人相似的经历和心志。
接着,“却有着革命熔炉里,近千个日夜的淬炼和成长”,强调了诗人在革命环境中所经历的锻炼和成长,虽然没有军人的外在标志,但内在精神和经历却是十分丰富的。
中间部分,“在八一军旗的引领下,在襄渝铁路的工地上,与铁道兵携手并肩,开山凿隧架桥梁,勇当开路先锋”,具体描绘了学兵与铁道兵一起在重点工程中工作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军旗下人们团结协作、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体现了学兵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感受到的荣光。
最后,“是学兵一生的荣光”,总结了上述经历对诗人个人意义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那段经历的自豪和珍贵回忆。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个人经历,传达了对军旗下学兵生活和奋斗的怀念,以及对军人精神的赞美。语言简练,情景交融,是对学兵曾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经历的美好回顾和对军旗的敬意表达。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 孙建敏(铁二代)
我生在军营,军旗下长大。军旗指引,跟随父母铁道兵志在四方。花甲之年,我融入铁道兵战友网。军旗下,跟随着当年英雄的铁道兵,勤奋“耕耘”、歌声嘹亮,军魂永驻度夕阳!
孙建敏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怀旧色彩的诗作,表达了诗人作为军人后代对军旗下生活和成长经历的怀念。
诗中开头即提到“我生在军营,在军旗下长大”,这句话不仅设定了诗人与军营的深厚联系,也暗示了后续文中对军旗下生活的描述。
接着,“军旗指引,跟随父母铁道兵志在四方”,描绘了诗人童年时期在军旗的指导下,随着担任铁道兵的父母四处迁移,表达了军人家庭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奉献精神。
中间部分,“花甲之年,我溶入铁道兵战友网”,说明诗人即便在年岁已长的时候,仍旧选择加入铁道兵战友的网络,保持与同袍的联系。这不仅是对过往记忆的珍惜,也是对军人精神的持续追随。
最后,“军旗下,跟随着当年英雄的铁道兵,勤奋‘耕耘’、歌声嘹亮,军魂永驻度夕阳!”强调了在军旗下的团结和活力,诗人与昔日的英雄铁道兵们一起努力和歌唱,展现了军魂依旧鲜活,并继续在夕阳年华中发光发热。
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对军旗下生活的回顾,传达了对军人生涯及其精神的赞美和怀念。语言朴实而情感丰富,有效地表达了诗人对军旗下生活的无尽眷恋和对军人精神的传承。

写作军旗的诗行
作者/李雅君(铁二代)
多少次在梦中我参了军,
姐的军装在身如蜜甜心。
红领章恰似军旗随身带,
帽上的五星是军人的魂。
虽然机遇与我擦肩而过,
有幸花甲进入第二军营。
书写献给那军旗的诗行,
传承军旗下不朽的精神。
李雅君的《写作军旗的诗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梦想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军人精神的传承。
诗中开篇即提到“多少次在梦中我参了军,姐的军装在身如蜜甜心”,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诗人对参军梦想的渴望,也通过“如蜜甜心”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她对军装所代表的荣耀和身份的向往。
接着,“红领章恰似军旗随身带,帽上的五星是军人的魂”,通过对军装上象征性标志的描述,强调了军旗和五角星作为军人精神和荣誉的象征。
中间部分,“虽然机遇与我擦肩而过,有幸花甲进入第二军营”,表明了诗人虽未在年轻时实现军人梦想,但在花甲之年有机会参与到与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相关的活动中,体现了对军人生活持续的热爱和参与。
结尾处,“书写献给那军旗的诗行,传承军旗下不朽的精神”,总结了诗人的情怀和目的,即通过诗歌这种形式向军旗致敬,并传承军人的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实现,也是对军人精神的赞美和传播。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军人梦想的追求,传达了对军旗下不朽精神的敬仰和传承。语言温馨而富有力量,文笔清新,是对军人精神的美好赞颂和对军旗的深情致敬。

写给军旗的诗行
作者/宋延霞(铁二代)
鲜红的军旗飞扬,绿色的青春闪光。当一名军人,那是我一生的向往。儿时,小小的心脏挤满了高贵的红色,军营里的老爸是我的偶像。跟着红色走啊走,花甲之年,我在第二军营书写献给军旗的诗行……
宋延霞的《写给军旗的诗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怀旧色彩的诗歌,诗人作为一位“铁二代”,深情地表达了对军旗的敬仰以及对父亲的崇拜。
首句“鲜红的军旗飞扬,绿色的青春闪光。”描绘了军旗的生动形象,并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诗人将青春与军旗紧密联系在一起,暗示着年轻时代的她对军人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紧接着,“当一名军人,那是我一生的向往。”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表达了对军人职业的崇敬与追求。
诗中的“儿时,小小的心脏挤满了高贵的红色,军营里的老爸是我的偶像。”透露出诗人童年时期的感染与影响,父亲的形象在她的心中无比高大,成为她心中的榜样。通过个人的情感经历,诗人将军人的形象升华,使其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最后,“跟着红色走啊走,花甲之年,我在第二军营书写献给军旗的诗行……”体现了诗人即使步入老年,依然保持着对军人精神的追随与传承。她自称为在铁道兵战友网“第二军营”书写诗行,意指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仍然心系军营,用自己的笔继续为军旗增光添彩。
这首诗歌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军旗的深厚情感和对军人精神的继承。这是一首情感真挚、饱含敬意的作品,向读者传达了军人精神的世代相传和对军旗的永恒敬仰。

军旗永远在我心中
作者/李 刚
十八岁,我走进了军营。站在鲜艳的军旗下,向军旗敬礼。从此军旗在我心中安了家,我和战友们一起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危的职责,军旗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岁月荏苒,年虽古稀,初心不改,军旗永远在我心中。
李刚的《军旗永远在我心中》是一首简洁而情感深沉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军旗下服务和牺牲的长久承诺以及对军队的深厚情感。
诗中开篇即提到“十八岁,我走进了军营。站在鲜艳的军旗下,向军旗敬礼。”这句话不仅设定了诗人与军旗的初次邂逅,而且通过“向军旗敬礼”这一动作,表明了对军旗的尊敬和忠诚。
接着,“从此军旗在我心中安了家”,说明从那一刻起,军旗不仅是外在的象征,更成为内心的信念和力量源泉。
中间部分,“我和战友们一起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危的职责,军旗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强调了在军旗下,诗人与战友们共同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要职责,以及军旗作为精神指引的重要性。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军人的职责意识,也展现了军旗在激励军人勇往直前方面的重要作用。
结尾处,“岁月荏苒,年虽古稀,初心不改,军旗永远在我心中。”总结了诗人的感受和信念。即使时光流逝,年龄增长,但对军旗的敬仰和对军人职责的忠诚依旧不变。这既是对个人军人生涯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成功传达了对军旗下生活和信仰的坚守,以及对军人精神的赞美。语言朴实而充满力量,情感真挚,是对一个军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对军旗下铁血柔情的深刻致敬。

军旗在我心中,不仅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更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我们经历风雨,引领我们走向胜利。在军营中,军旗是我们的信仰和力量源泉,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无论是八十多岁的老兵,还是曾经的“三线”学兵,甚至是铁后代,我们都深知军旅生涯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们曾经是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是永远的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者。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写给军旗的诗行】每篇作品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文笔的运用到情节的布局,再到军旗下人物的塑造,每个作者都有其独到之处,让我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文学的养分。不仅让人欣赏到浓缩80字精美的文字艺术,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认真阅读【写给军旗的诗行】31篇征文作品,最大的触动莫过于情感的共鸣。不论是作者对军旗下军旅生涯的深情回顾,还是对铁道兵精神的热烈颂扬,或是对军营生活的细腻回忆,每一种情感都跃然纸上,触动人心。
通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我仿佛能够与作者心灵相通,体验到那份自豪、那份坚韧、那份无私奉献的情感。
在赏析这些征文作品时,我心中充满敬意,同时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我深知,每一位作者都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注入了文字之中。
因此,我在冒昧予以评论和感悟时,始终尊重每位作者的创作成果,希望自己的每一次下笔都能做到深思熟虑,以公正地评价作品的价值,并始终保持学习和开放的心态。
虽然对自己的赏析和感悟持有信心,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的审美和感受都是主观的,而且诗文作品本身往往具有多种解读角度。
因此,在做出赏析时,我总会有一丝犹豫,担心自己的解读是否完全恰当,是否完全贴近了作者原本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这次赏析部分作品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体验。它不仅让我深入领略了诗文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是如何通过文字被巧妙地搭建起来的。
我深感每一篇作品都如同智者的低语,它们不仅是对军旗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这些诗行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深刻反思初心,思考我们始终坚守的价值和信念。
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过往与未来,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坚持那份为国为民的初心。
槛外人 202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