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之张总
陈士兆
张总,名建平,祖籍淮安,现居于清江浦区,乃“润平”“润华”两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我习惯称之曰:张总。2022二月,因诗友孟秀花引见,得以相识。初见其人,已年近古稀,衣冠简而洁,穿戴朴而正,有花草松竹之相伴,无金银珠玉之随身。观其形,魁梧清瘦,洒脱恬逸;看其色,苍而不老,红而泽润;察其神,深䆳矍铄,气爽平和;听其音,声微而力巨,语缓而词清。此乃我大半生所见过的成功之人中不可多得者!
为人处世干练,待人接物真诚。虽未读多少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也少谈老庄孔孟,后汉前唐,然阅人无数。世人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有不施脂粉,有浓妆艳抹,净丑生旦,北调南腔,各演春秋。他能从诸多形色中识别真伪,分辨美丑。素闻昔日清江轴承厂当书记时,能韬光养晦,凝神聚力,识人心,察事理,交贤士,远奸佞。升清江变压器厂厂长时,遂有用武之地。斩奸邪,树正气,鬼魅丧胆,君子暖心!遂使将亡之厂起死回生,并蒸蒸日上,省内同行俯首。及至转任供销公司总经理时,更是大刀阔斧。抓改革,斗强权,瓦解“五人联盟”。其间遇强不弱,遇弱不凌。保润平,建润化,知勇并举,兰桂齐芳,终成一代名商。
对同行友人,有求必应。仗义行事,宽厚仁慈。友人或遇资金短缺,或遇产销瓶颈,他定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之排忧解难,不图回报。棉花乡租赁公司苏总,特地请他现场指导,以期兴旺。张总仔细观察场地厂房,公司规模,享受政策,公司现状,将来构想,遂进行综合研判。给出的结论是:规模不宜扩大,存在风险;建筑市场萧条,马上收笼资金,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已有的土地资源,另辟蹊径,放眼未来!苏总夫妻听后,如春梦初醒,多日之困惑烟消云散。
勤俭睿智,雅致脱俗。日常穿着,平淡无奇。若非其子张义帮他买一块劳力士表和多年前买的一部大奔,无人知他是身家数亿的大老板。若朋友请他作客,从不挑三拣四,别人能食他亦能食,且不亭称赞味美可口。他素来不沾烟酒,可家有烟酒如山。若有客来访,他会亲自烹茶煮酒,上烟添菜,兴潮来时,他会高歌一曲以助兴,会吟诗的吟诗,会书法的书法,大家皆有如归之感,醉后不思离去。
王安石诗云: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他家是小院常扫,花草满园。闲暇之余,他会亲自栽花剪竹,引水润绿,且筑山修亭,挖池建廊。拾露亭,花语廊,千秋池,四季山,松风园,翠竹林,皆是他之杰作。假山上,长廊侧,鱼池边,小亭前,各式盆景,红绿相间,错落有致。令人观之入梦,见之忘俗。昔笑陶潜编谎话,今知天下有桃源!另喜名人字画,古瓷文玩。阁中秀字盈室,名画满墙。一支兰花,一张古桌,佩联:茶苦有余味,兰幽无骤香。何等雅致!一幅长城,加毛泽东原字句“沁园春”,何等状观。其余丽字佳墨,不一而足。更为亮眼者,汉玉宋瓷,光彩夺目。玉润而泽,瓷光而古。玉瓷字画,相映成趣。观其物,可知其人。心有山川,能容草木,心有湖海,能纳日月。玩之品味也,岂庸人能知!
其睿智更表现在他善于用脑,敢于挑战。他的小院主楼(大别墅)落成后,多家装修公司前来洽谈。他让其报价并说明理由。几番商谈之后,他决定自己设计!他调阅了许多图纸,并到别人家现场拍照,再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审美观拿出一套完美的装修方案。从材料的选用,色调的搭配,电路的铺排,水管的放置等等,自己画图,指派专人购买,亲自指挥工人施工,中途发现有错,立即更正。人累是累点,但很有成就感,就此装修一项,节省两佰多万。还有后面新建一栋厂房,与施工方签好协议,按图纸付款。竣工后,钱已付乞。施工方说按图纸还要再付二十万。他一方面自已研判,一方面找内行友人一起看图,结果不但无须再付二十万,施工方还要返还二十万。包工头傻眼了,求饶了。张总本就宽厚之人,不但没有让其返还,还额外开恩,赠他伍万,包工头拱手泪谢而去。
说了这许多,张总更为闪光的是持家有道,教子有方。他少年时期,家道贫寒,常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虽父亲拿点工资,然兄弟姐妹多,很难支持全家温饱。因而张总对妻儿要求极严,他经常用古训告诫他们“是衣遮体,是饭充饥”。永远不能忘本,饮食不可挑肥拣瘦,服饰平常则可,金银首饰能免则免。富人面前不卑不亢,穷人面前不夸不炫。不该铺张不铺张,不该浪费不浪费。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皆由己,败莫怪人。勤奋,机遇,细节,态度,乃成功之本。其子张义在如此悉心教导下,发奋图强,打起背包,南下广东,打工当学徒,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分析形势,寻觅商机。二零零六回淮,筹备创业,零九年成立纽泰格公司,一零年正式注册,到如今已十三年余。已从小公变成淮阴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年交利税过亿,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皆亲临现场,大加赞许,前景之广不可限量。按说,就凭张总创下的家业,足以让其子躺平当公子哥,但张总非但没有让其享清福,而让其振翅高飞,迎风破浪,勇往直前。言传身教,父子双馨。其孙张子涵,现就读于美国滨夕法尼亚商学院,为接班积蓄力量。家风正则家道兴,自身德则子孙贤。根基坚则大厦固,沧海渊则蛟龙生。此人道也,天道也!
本文有耳闻,有目睹,且挂一漏万,若要详细了解其人,请读张总自传《建平春秋》!措辞失当,博方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