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痴情最是桂花落
作者: 萧润泽
朗诵: 静秋
夜读杨慎之《词品》,又萌生了二度新都之旅的想法。
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期,读《三国演义》之开篇词和《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专程到“升庵祠”打了一次卡。
或许当时旅游业方兴未艾,或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印象不深。光阴荏苒,三十九年弹指一挥间,那就来一次心灵之旅吧!
深秋时节,天高气清。我们先来到宝光寺礼佛。当从侧门进入回望紧闭的正门时,杨廷和,杨慎父子的塑像,分别被供奉在两侧,彰显的气场,一下子就加速了我们去桂湖拜偈先贤的步伐。
郭沫若题写的藏头名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似乎把古老的城墙和旧事与如今的桂湖公园串联了起来。
进园即进入主题。走过紫藤长廊,就来到了“升庵祠”,著名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书法横幅背景前,杨慎铜像的气场,展现出明朝第一才子的精气神。
细品中,突然想起滇池西山的“升庵祠”。杨慎因“大议礼”事件,被贬云南充军,直至去逝。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并未因环境恶劣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其功绩就象苏东坡之海南。在云南三十多年的生涯中,传道授业解惑。勤于著述,是有明代第一博学家之称,还为当地编撰了《白族史》,硕果累累……
走出祠堂,飘来淡淡的桂花香,沁人心脾。近处“桂湖”题字石碑还未细看,远处朱自清题字“荷塘月色”就抢了眼球。荷叶留残,桂花余香,黄绿交错深处,亭台楼阁无数。
沿湖观光道漫步,杨状元种下的桂花树,枝繁叶茂。花落不知处,木桃琼瑶来。
杨慎与黄峨凄美的爱情故事浮现在脑海。苦涩等待十年的才女,在金桂飘香时节,与才子终成眷属。可好景不长,就天各一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黄娥苦等30多年,并没有盼到夫妻团圆,年过六旬的黄娥,等来的却是接丈夫灵柩回家之路。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作为蜀中才女的黄峨,没有卓文君、凤求凰的轰轰烈烈,没有薛涛笺的以诗交友。却有着平平淡淡,尽孝长辈,教育侄辈的家风。用最平实的生活态度,演义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同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在《杨夫人乐府词余》序中说:“杨夫人(黄峨)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李清照)、淑真(朱淑真)。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
一曲《寄外》诗,缠绵悲切,品读起来,声泪俱下。一生难道太短,只够爱一人吗?
明清古城墙上的小憩。看绿树环抱的桂湖,亭台楼榭依旧在,池塘荷叶已始残。那时黄峨是否也在此?年复一年等君归,花开的希冀香满衣,花落的惆怅人憔悴?
人生自是有情痴,真是:痴情最是桂花落。

【作者简介】肖(萧)润泽,别号,源泽居士,虚无斋主,一九六三年生于重庆。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理事,重庆市老年大学书法系教师,第三届重庆市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会长。
【朗诵者简介】静秋,陕西旬阳人,自幼生长在天然太极城,一位热爱朗诵艺术的爱好者,喜欢用自然淳朴的声音传递一份感动,再塑文字魅力,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倾吐心灵之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