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45)
夏日黄昏,西南的路上车来车往,人们都正忙着回家去,小区的铁艺栏杆上爬满了很多小花,偶有散步的人路过,不同形状的大楼错落有致,组成城市背景中明亮的画面。动、静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极为优美的表现。
如此美丽的黄昏彼此照应,显得真实而美好,自然界所馈赠的美丽与人为的建筑形成了和谐统一。这伟大的、不可征服的自然界,总是能给人瞬间的惊喜。并美丽到不可复制。
只是人们来去匆匆,不知是否会有人,如我这般体验和观察自然的方式,快节奏的生活,功利心太強的欲望,正慢慢淡化人们心中的诗意。
再说,年轻的天才们都在自生自灭,没有真正的大师领引他们走进正确的道路。尽管他们可能在父辈那里得到了一些传承,但实表明,那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不能深入到更高的阶层去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一道道门槛,成了一道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于是,这部分年轻人,只能把精力用在自我娱乐方面,对信仰不再感兴趣。他们不想探究这一学说有什么对或不对,有益或是有害。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持一种消积的态度等待。心中没有了信念,自然也不会有勇气去拼搏。
学校对他们的教育,在现实面前使他们觉得很可笑。既然世间万物都必然有一个对立物,那么每一种说法都应该能找到反证。这样,他们心中的疑问产生了,两者之间,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
于是,他们停下来观望,等待。其实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停留在怀疑阶段,而是要积极认真地去做进一步的探究和检验。如果探究和检验进行得顺利,便会从中产生确信无疑的结论,这样便达到了使人获得完全安宁的目的。纵观所有的哲学体系,大致都是如此。无论再怎么粉饰,也不会有更高明的方法。
所以,历史己经证明,人类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其本质特征表现为:没有一个人物能提出一种说法,而让别人无法进行辩驳的。同样,在民众的心里,再好的政策也会有自己的疑惑,这些都可以通过结果来达到令人确信无疑的效果。但绝不能仅仅靠游说来取信于民。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对空洞的说教,是不会买账的。虽然很多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但起码不能直接定论。而是要先去小心论证与反论证,最后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去实施。与其说这样启迪了人们的思维,激发了创造的卓越见解和伟大的真理,不如说,让我们大家看到,并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思考和寻觅的过程。
毫无疑问,几千年的文化,能传之久远的东西,其影响己深深渗透到我们的生命里,无论后人再说什么,在人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审定的区值。尽管天性使然,让每个人走的路不一样,而任何造物都会因自身的存在而产生不同的观点,但无论怎样,心向美好的愿望,一定是一致的。
风里的花香,轻轻浅浅,我身披霞光,让思维与这个季节的美丽相遇,轻踏着岁月的旋律。任清风穿过我的发丝,吟唱着些许夏的舒闲。
晨曦,2024年7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