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红色教育的图书《香河》
文/宋芳华
文化是一种不朽的载体,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一部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香河》,通过费聿新老师细腻的笔触,如同一幅画卷,铺展开来。小说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日照香河村一带以及沈洪烈领导下的青岛市政府在被日寇侵占胶东半岛大肆掠夺扫荡,我山东岌岌可危的关键时候,以费家兄妹为骨干的敌后武工队,在八路军和地下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从被动到主动,再到改造土匪队伍,使敌化友,成为一只最强的雷霆武工队。他们用实际行动带领当地老百姓与日寇的广莱队和矢部大队斗智斗勇,喋血奋战,在日寇对日照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时,武工队进行有力的反击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日寇最终落荒而逃。
这支武工队与日寇斗智斗勇的英勇壮举,歌颂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才有主心骨。地下组织带领敌后武工队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香河武工队最终取得了抗日胜利。
《香河》中的人物鲜活,可塑性强,读之有一种立体的场景感,将我们代入到那个年代,脑海中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如费家兄妹,在设置人物性格上十分突出,每个人物的灵动跃然纸上,象费老大木讷,费老二勇猛,费老三大条,费老四智慧,费老五果敢,费老六随性,费老七精明,而对费小妹的人物刻画上更多几分细腻,费小妹明理大方,有铿锵之气,有柔和之美,在嫁给三牙子又察觉出有猫腻之后却发现自己心怀有孕,她的那种无可奈何与豁然坦荡,一个小女子转化成大女人,是在雷霆万钧之下的心理动荡中树立起来的,人物内心纠葛以及情感交错呼之欲出,令人感慨之余心生爱怜。

费家兄妹和当时参与抗日的老百姓们都有着一颗火辣辣的爱国心。而反面人物的三牙子的出现给小说增添了分层元素,在山牙子为了得到费家老九费小妹,设计拉拢腐化费家老三时,读者会揪着心的去想,正面人物此时是不是该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认清三牙子的诡计,而故事却用顺比手法,自然而然的逻辑性发展,让费老三上当、再上当。结局就是费小妹被三牙子顺理成章的娶回家。但后面的反转,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三牙子被费家兄弟动员劝服后加入到敌后武工队,他把自己的土匪溜子队伍也劝服归顺,最终全部参加费家兄妹为骨干的敌后武工队。“小泊里”“小诸城”等,这些不上讲究,作恶多端的二流子们,也最终倒在正义的枪下。
故事十分有看头,有嚼头,读之,让人回味无穷。
《香河》以感人肺腑的叙事方法,再现抗日斗争中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们,不畏艰难,勇敢的抗战在第一线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基层抗日组织和人民群众敢于面对困难与日寇斗智斗勇,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是旨在歌颂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壮举,倡导正义,弘扬主旋律,对挖掘红色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品以细腻的手法,脍炙人口的描写,幽默风趣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叙事性极强,体现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水准。
香河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
有人说,文笔好的人犹如一位精湛的画家,他们用文字勾勒出细腻的情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是啊,文化是一种不朽的载体,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费聿新老师以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发扬文学力量,弘扬红色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祝愿费聿新老师《香河》早上搬上荧屏,让广大观众们一睹为快,火遍大江南北。

宋芳华:作家、编剧,网名一滴…雨。2016年编入《中国新时期文艺人才库》,创作长篇小说《美人有约》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合工大大学、四川大学等馆藏。
编剧《神奇之旅》、百集《古今成语故事》、《放飞自我》、《十三太保》、《大内密探之夺宝风云录》、《天池水怪之缘起》、《老街芳华》等,参与编剧《喜羊羊与灰太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