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四十六辑「飘舞的剑」(6428辑)

七
成都将军恒训在晚饭之前专程去丁宝桢家。
恰逢丁宝桢退衙回家,见到恒训便问:“将军,什么风把你給吹来了?”恒训:“是宫保鸡的香味把我給吸来了。”
丁宝桢: “我知道你一来就是想吃宫保鸡。请坐吧将军,一会儿就好。”说话间已经移步进了内室,对自己的夫人作了交代,“少时茶滚,多时饭熟就好了。”
恒训:“你那个小厨师还在吗?我可是要吃最正宗的宫保鸡啊!”
丁宝桢:“我那不是小厨师,他在外面做事去了。不过你放心,我们家厨师做的更正宗,因为还有我的监督。”
恒训:“是极是极。宝桢兄,我们再手谈好不好?”
丁宝桢:“将军有此兴致,自然要陪伴的。只是宫保鸡一会就好,这一盘可是走不完的。”
恒训:“那不要紧,边走棋边吃鸡,两不误。哈哈哈哈!”
丁宝桢:“好的,只要将军觉得可以就可以。”
果然,棋走了不到十步,一盆热腾腾香喷喷的宫保鸡就端了上来。是由丁宝桢的夫人张氏亲自端上来的。
张夫人:“将军可是好长时间都没有来了。今天务必同我们老爷多吃点鸡肉多走几盘围棋才是。”
恒训:“即来之则安之,我自然是要吵得你们不耐烦的!”
丁宝桢;“好说好说。请吧将军!”
恒训边吃边赞叹:“果然不愧宫保鸡之名。”
丁宝桢:“这还是将军给命名的呢。”
恒训:“正是。可见我们四川文臣武将的情分非同一般。”
丁宝桢:“将军别忙说话,还是吃呀!”
恒训又吃了一块鸡肉,举杯与丁宝桢碰饮之后:“宝桢兄,你可否知道我今天来还有一件要事?”
丁宝桢:“实在不知。”
恒训:“论来我不该告诉你,但我知兄是光明正大之人,还是告诉你吧。宝桢兄,去年都江堰人字堤金刚被水冲毁,改用条石代替笼石是因,此论确否?”
丁宝桢:“是我未能明白李冰父子以笼砌坝的精妙之处,决定采用了此法,自然难辞其咎了。”
恒训:“这就不有点不妙了,宝桢兄,成都诸官联名向朝廷告状,说你糟蹋国家银两,不但治水未成,还造成更大灾害。虽然皇太后、皇上宽大为怀,没有偏听一面之词,却要愚弟查明情况上奏。朝廷将据以确定处分。愚兄但将那以条石代替笼石的责任推給实施之人,便可无事了。”
丁宝桢:“此等行为乃弟所不能也!将军也不必为我担心,据实上报朝廷就是。”
恒训:“此却是愚弟不忍为也。”
丁宝桢:“大丈夫敢说敢当,决不推诿于别人。将军尽管如实报告就是。”
原来,这恒训却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二个儿子豪格的后人,是满清贵族中颇受朝廷倚重之臣,早在前任总督吴棠在任的时候,就被任命为成都将军,统辖四川、西康、昌都等地满汉驻军。他并没有害人之心,却有几分贪财,对上年都江堰出现的溃坝情况,他早已经知道被惩治过的一些官员联名向朝廷奏本状告丁宝桢,他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因为过去他都得到过那些官员的好处,而没有支持则是他对丁宝桢在山东的业绩有比较多的了解。不愿意让一件小事毁了丁宝桢的前程。
但是,朝廷对天下曾经有过“广开言路、有状必查”的承诺,鉴于前面提及的两钦差查勘四川的奏折和丁宝桢回折的交锋,念及恒训身为皇族和成都将军,与丁宝桢既为同僚,相信他会据实以告并且提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意见。
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选择,恒训便决定先来试探丁宝桢。想不到丁宝桢却不买他的账。
恒训在丁宝桢家讨了场没趣,怏怏而回,却早有几个官员和富商在他家里等着。
恒训:“你们都在这里干什么?”
有个官员:“听说将军受命查处丁宝桢的问题,我们是来向将军提供情况的。”
恒训:“都給我滚出去!”
有几个人一脸的惊愕:“将军……”
恒训:“我收到的是密旨,你们乍个会知道?也难怪人家说四川的鬼多,真的是遇到鬼了!給我都出去,出去!”
众人见不是势头,话都不敢再多讲一句,先后退走了。
恒训心里很不自在,在丁宝桢那里碰的软钉子还在其次,可恨的还是这些被丁宝桢处分过的大小官员,竟然连皇太后和皇帝的密旨都探听倒了。等在家里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要我恒训按照你们的意见去整倒丁宝桢。
恒训冷冷一笑:“把我恒训看扁了!”
恒训心里的天枰已经往丁宝桢方面倾斜。
应该说,恒训作为一名封疆大员,良心尚未泯灭。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