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英雄树
张佐香
古丝绸之路,每天都有大量的时光消磨在旅途之上,我坐在汽车上隔着车窗,凝望胡杨的身影。
胡杨是西域生长的一种古老而珍奇的树种,维吾尔族乡亲叫它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因之又称“沙漠英雄树”。在这浩瀚高远的大漠深处,亲睹胡杨的英姿,心中潜滋暗长一种敬仰之情。
成年的胡杨树高十多米,树干粗大,足可数人合抱;而映入我眼帘的胡杨树大多数约七八米高,矮的只有二三米,类似较高的灌木。利用旅途的憩息,我和几位文友走进了空旷的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的一片胡杨林,没有顾盼,没有犹疑,没有退却,没有逃逸。
胡杨是首先进驻沙漠的精兵,也是最后坚守的卫士。一株株胡杨相互簇拥着生长,一列列,一排排,结成阵线,组成兵团。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沧桑,请来这里看看这些胡杨,每一棵树都是一部关于生命与自然搏斗的英雄史诗。如果你的灵魂不够坚强,请来这里看看胡杨,每一棵树都会给你勇气和韧劲,使你热血沸腾,羞于怯懦。
每一株胡杨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根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胡杨树皮纵裂,呈灰白或灰褐色,树冠阔大如伞,叶子呈灰绿色。烈日炎炎之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蓬勃葱茏与昂奋俊秀。有的胡杨树皮的褶皱高高地凸起,时光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的树枝依然绿意盎然;有的已经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挺拔的身躯;还有的已经被埋进了沙丘,但突兀古劲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沙石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一片片沙土。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贾平凹先生对胡杨的评价:“在那样的风沙干渴中,可以整整地活一千年,死了,又可以挺挺地站立一千年;最后倒下了,又还可以不腐烂不散架,把自己的形态保持一千年!”这是生命的极致,伟大的生命史诗。傲视苍穹,极目八荒,到荒原上创造,在绝地里争斗,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仍然悲壮地坚守,将躯体和筋骨延伸到大地的深层。
胡杨以英勇无畏的战士的姿势,以最亲近的方式拥抱大地,守护大地。汽车在天山公路上从南往北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它们是大漠中的战士,英勇而虔诚地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随之扑入眼帘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戎边生产的将士。万里边疆有了他们的守护才坚如磐石,荒凉的沙漠戈壁有了他们的劳作才显得生机勃勃。
建国之初的1950年,王震将军率领进疆的战士在石河子屯垦戍边,建了一座新城留给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和军人相继赴新疆参加开发。杨虎城之女杨拯陆在依奇克里克为了寻找石油而牺牲于洪水。一位花季少女还没来得及品尝爱情的酒浆,就不幸提前凋谢了;一位为了建设祖国而寻找油井的伟大女性,还没有抚育可爱的婴儿,就被洪流吞没了。
石油是与人类命运攸关的珍贵燃料。杨拯陆入山勘探,突遇山洪,攀援不及,被裹着泥沙和滚石的洪水卷出十几里,天塌地陷似的暴雨和千万头猛兽似的黑浪吞没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石油是与人类命运攸关的珍贵燃料。杨拯陆牺牲时手中紧攥着一摞厚厚的资料,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我们日益雄厚的石油工业绝非从天而降,而是以杨拯陆这样的优秀儿女的血肉之躯一步步铺垫的,他们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和智慧。这位伟大的女性像坚韧的胡杨,不避艰险,不怕牺牲,即使倒下了,她的生命还在大地的深层中延续着……
天山公路两旁在风中飒飒作响的胡杨枝叶,让我蓦然想起了1979年奔赴新疆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1980年4月,大雪封山。在修建的天山公路的42公里处,许多电线杆被风雪刮倒了,通信中断。团里决定派人给他们送信。连长让班长郑林书挑选了素质高、体质好的陈俊贵、罗强和陈卫星三人,去给在隧道里施工的战士们送信。白茫茫的厚厚的积雪覆盖了路基,他们只能顺着电线杆在风雪中赶路。如果不小心掉进一两米深的雪坑,要费很大的力气和功夫才能爬出来。棉袄、棉裤被冻住了,像盔甲一样,穿在身上,腿都打不了弯。
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郑林书他们把棉袄、棉裤全脱了,穿着绒衣继续前进。刀子似的寒风,直刺着肌肤,直扎着骨骼。干粮殆尽,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罗强,罗强又传给了陈卫星,陈卫星又传给了陈俊贵,大家都不肯吃可以维持体力的最后一个馒头。最后班长命令陈俊贵吃下了最后一个馒头。逆着风雪前进,班长走在最前面给后面人遮挡风雪。突然,班长郑林书倒下了,他趴在冰雪上,闭上了眼睛,他的身体很快被冻僵了,紧接着罗强也牺牲了。
寒冷、饥饿和恐惧一点点地浸润到他们的心里,占领了他们灵魂的角角落落,但陈俊贵背着奄奄一息的陈卫星,神态威严在风雪中继续前进,坚定而艰难地向前迈步。走着走着,他也昏倒了。幸好,一位哈萨克老牧民救了他和陈卫星,帮助他们完成了上级安排的送信任务。
如今,二百多万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建兵组成的胡杨,成为这片疆土之上和平稳定的中坚力量。无论物质技术条件如何发达,作为主体的人依然需要拼搏、牺牲和奉献,否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发展。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兵团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人,正继承着先辈的遗志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最新最美的诗篇。
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人们如同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为华夏文明输入绵绵无尽的活力与营养。多少年,多少年来,他们站立在这片高寒却又丰饶的热土上,拼搏着、奉献着,与胡杨一同把自己站成了奇迹。
作者简介:
张佐香,女,国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近年在《散文选刊》《散文》《北京文学》等发表作品2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和中高考真题试卷、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曾与曹文轩、红柯等5人同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主奖,并获过老舍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著有散文集《亲亲麦子》(加印10次),《鲜花照亮了我的房间》(加印4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