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永不磨灭的记忆
文/星辰大海
盛世繁华皆奋斗,风雨来袭现英雄。走遍千山始回眸,红星闪耀民拥军。
这个夏天,如火如荼的红色宣传让尘封的记忆重新唤醒,老山清晰地走进我的视线。如果八十年代少年的激情源于影视《高山下的花环》,源于八七年春晚那一曲热血激荡的《血染的风采》,从此军人、战斗英雄驻进了心间。崇敬军人,仰慕军人,想成为解放军的愿望日益强烈。以至后来听到老山,听到猫耳洞,心中向往愈加强烈,老山前线—战斗英雄成为学生时代遥远而美好的憧憬。黄挎包,兄长穿小了明显领口已经磨损的的四个兜的黄衫子成为了我中学时期最主要的服饰,我享受着和军装一样的颜色,渴望有朝一日能做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
时光更迭,岁月变迁,硝烟散去,英烈长眠。祖国发展蒸蒸日上,美丽中国,强盛中国正在实现。何其有幸生在华夏,军人戍边,国泰民安。沧桑岁月亲历了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南疆麻栗坡烈士陵园那来自19个省,19个民族,960位英灵该会含笑九泉。“甘洒热血守边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回响,祖国领土岂容外敌践踏,艰苦卓绝战争先后持续了十年。老山顶峰血染的兰花深深扎根边陲,馨香历久弥坚……忘不了在天灾面前,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救群众于危难。
红星闪耀处,百姓终心安。如果洪水已成为新时代人民的新敌人,大江南北,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就是百姓的守护神。在远去的1998年长江百年洪水来袭,三十万子弟兵奔赴一线抗洪抢险;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北方,在我的家乡洛南,在平生经历最大险境“8.6”洪水的威胁面前,我亲眼目睹了危急时刻,子弟兵解救百姓于洪水中的奋不顾身。“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洛水河畔,退伍军人们铿锵有力的声音,那一刻,我愈发感受到退役不褪色,军人无论何时都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中。临危不惧、奋勇当先,随时听从党的召唤。
激情燃烧的七月,红色洛南愈发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老山书屋——战斗英雄原来就在我们身边。传奇一样的故事,高大伟岸的英雄中原来就有我的乡亲,有我同饮洛河水,共建家乡美的父兄。从老山书屋中,我认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劫后余生载誉归来的战斗英雄吴全明,泪眼朦胧中似看到了960余位英烈中的袁绍贤、李夏桂、张毅、王侃武、张榜群、冀新哲、夏铁锁、向新平、杨珍峰烈士在老山前线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身影。老山战士们用军人的铮铮铁骨守卫着祖国的疆土,用英雄无悔的青春换取了人民的安宁与幸福。洛水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在我的家乡云蒙山下也有从老山前线立功归来而今在镇机关工作的殷严宇;有靠着耕田,打短工,培育了两个大学生的前线退伍军人张守红;有有着黝黑皮肤复原转业的老山汽车连战士岳进峰,在经历铁厂倒闭,从事公交运输业扎堆后,改做起了现代农业大棚,带领村子百姓走上致富路……
老山精神传千古,英雄事迹昭后人。千千万的中国军人保家卫国,万万千千的退伍军人参加建设。在浴血奋战,护我河山的战斗中,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在奔腾不息的平凡生活中,红星闪耀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
今天,站在老山书屋前,我思绪万千。不忘来时路,初心耕教坛。我会带领我的学生认识这段历史,铭记英雄事迹,让老山兰香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老山精神开出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