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的冬季,肥城日、伪军在茂山、于家南山安了据点,的日、伪军在圣佛站、高家崖安了据点以后,经常对马东、关王庙、杨土、小辛庄一带的村镇进行清剿"扫荡”,屠杀抗日军民。日军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出于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面作战的需要,在华北地区彻底实施军事、政治、文化、特务等手段密切结合的所谓"总力战",以图把华北变为"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敌人在抽调大批兵力对抗日根据地不断进行军事"扫荡"的同时,对根据地和边沿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蚕食"活动。
在长清大峰山根据地区,敌人的这种"蚕食"活动,日益猖獗。当时我党政军共一千余人,日、伪军,加上顽固派、投降派、“还乡团”的队伍近万人,超过我大峰山军队总兵力数倍。敌人依仗军事上的优势,采取分割封锁的"蚕食"、"囚笼"政策,在我峰山根据地安设大量据点,以小规模的分区"扫荡"相配合,逐步向根据地推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伪化活动,变根据地为伪化区,并威逼群众沿主要交通线和抗日根据地周围垒封锁墙,挖封锁沟,妄图割断抗日军民之间的联系,消灭大峰山抗日武装力量,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二年冬季"扫荡"之后,敌人在大峰山区新建了许多据点。大峰山抗日根据地被压缩得仅剩下双泉南北一条山脊,东西只有五华里,战士们形容说"一枪就能打透"。当时只有马山、双泉平均五平方公里,日、伪设据点一处。孝里八区平均十多个村庄有一处日、伪据点。沿平阴路两侧挖有封锁沟,五里一碉堡,十里一据点。大峰山基本被"蚕食"得只剩下崮头以南的十几个村庄和孝里以东的十几个村,峰山县敌人据点有五十多处。一九四二年上半年,日伪又新增了些临时据点。
日军这种疯狂的"蚕食"和"囚笼"政策,给我们峰山游击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蚕食"与"扫荡"有所不同。敌人的"扫荡"以军事行动为主,大张旗鼓,气势汹汹,"蚕食"采取的是逐步伪化的渐进方式,"扫荡"往往集中兵力于某一二个地区,"蚕食"则是凡有日、伪军驻扎的地方,就竭力向四周扩展;"扫荡"带有一定的阶段性,"蚕食"却是几乎天天在进行,侵蚀抗日根据地,与我争夺群众,加强伪化活动。日伪顽固派、投降派也接连窜犯我根据地,趁火打劫,扩充势力。敌人的"蚕食"和"囚笼"政策是必须打破的,也是能够打破的。这时候总的形势,从表面上看敌人频频占地掠边,仍然十分张狂,实际上以 一九四二年山东军民粉碎敌人冬季大"扫荡"的胜利为标志,敌人对我泰西根据地的进攻大势已去。
在泰西党委和泰西行署及军区统一领导下,我们大峰山根据地峰山县委和抗日政府贯彻执行了"敌进我进,敌不进我也进"的方针,以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相结合,广泛运用"翻边战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反"蚕食"、反封锁斗争,并有重点地发动军政攻势,积蓄和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展根据地。
为了适应尖锐复杂的反"蚕食"斗争的形势,更好地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加强地方武装,减轻人民负担,泰西军区部队在一九四二年两次精简整编的基础上,又精简整编。根据上级指示,峰山成为了独立营转入地方武装。
这个时候,我们的县委、县政府、县大队大部分时间活动在马西、柳杭头、五红庙一带。有一天,我们大峰山游击队四连驻在帽子峪,半夜以后,带岗的分队长张凯带着一位年龄近40岁的小放脚的女同志到连部里找连长。指导员石坪同志和连长郭哲生问她从何而来。这位女同志回答说关王村 ,是村妇女会长,姓刘,和七区长孙庆平很熟,今晚郭玉山同志派她来送情报。
这位妇女会长还说:“崮头据点的日、伪军今夜要出发,扫荡,帽子峪。”这位女同志还问认识不认识郭玉山。郭连长回答认识,郭玉山是我们的地下工作者,是专门负责搞崮头据点情报的。郭连长听到妇委会会长说的敌人要来帽子峪“扫荡”这个话后,认为形势紧迫:敌人今夜要来“扫荡”帽子峪,现在已经12点多了。郭连长请她把情报拿出来,他们看看。她笑着说:“情报有,守着你们男同志不好拿。”这个时候郭连长就有点发火。她接着说:“同志啊别生气,情报藏在包脚布里,你们快到门外去,我脱了鞋,解了包脚布把情报拿出来给你们看看。”过去,人们思想封建,虽然妇委会会长比一般妇女思想解放,但也不好意思当着男同志面把自己裹脚布解开。
郭连长他们立即走出门外,妇委会会长刘丁氏迅速解开自己的裹脚布,她把藏在裹脚布里情报拿出来以后,情报确系郭玉山写的。为什么郭玉山会给帽子峪送情报呢?因为我们部队有一个侦察员王立东住下之后就给郭玉山联系了,告诉了他部队驻的地方,所以他知道四连驻帽子峪。根据情报提供的这个情况,连长郭哲生一面通知部队,集合准备战斗,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快到夜里一点多了,一面和石坪指导员研究如何转移。正在研究转移的时候,侦察员董建富同志(房头人)从尹庄民兵队长陈光华同志处来了,报告说:“四台山据点的日、伪军经准备出发了,要,扫荡,帽子峪、小尹庄。”刚说完,王立东同志从圣佛站情报组张延富同志处跑来说:“圣佛站据点的敌人也准备"扫荡,小尹庄、帽子峪。”我们部队根据这三个方面送来的情报,立即做出迅速转移,部队翻过帽子峪的东山经过棉花店、宋家庄、马东的南头上了地楼口子、大山槐。天亮之后,圣佛站、四台山、崮头据点的日、伪军合围了帽子峪、小尹庄。部队早已安全转移了。
那一位妇救会长是关王庙的刘守顺的爱人,叫刘丁氏,她娘家姓丁,和郭玉山住对门。那次如果不是情报及时送到部队,我们的部队就会遭到敌人的包围,部队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后果就不可设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峰山县(长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人民群众不怕牺牲,积极拥军支前,展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鱼水情,舍生救伤员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