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巡礼
夏天的老山书屋,被繁茂的绿树环抱,仿佛是一片宁静的绿洲。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为书屋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宁静。这里的树木,无论是高大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为炎热的夏日提供了宝贵的阴凉。
书屋周围,一片片烤烟地映入眼帘。烤烟是这一带的传统农作物,夏季正是烤烟生长的季节。一株株烤烟植株挺拔而立,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空气中弥漫着烤烟特有的香气,那是夏日里独特的味道,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广阔的玉米地也是夏日老山书屋周边的一道亮丽风景。高耸的玉米植株像是一排排绿色的士兵,守护着这片土地。玉米叶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玉米地不仅是农作物的一部分,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是夏日生态多样性的体现。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山书屋显得更加宁静和祥和。夏日的微风、烤烟的香气、玉米地的绿浪,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夏日图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在这片被夏日阳光温暖照耀的老山书屋周围,繁茂的绿树和生机勃勃的农田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世界。这样的环境不仅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宁静,也为到访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灵感迸发的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显得格外有意义。参与者们在这片充满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土地上,通过参观老山书屋、聆听英雄事迹、分享文学创作经验,深刻体验到了老山精神的内涵。夏日的微风、烤烟的香气、玉米地的绿浪,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石头、每一缕阳光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激发着创作者们用笔尖记录下这些故事,将老山精神通过文字传递给更多的人。夏日的老山书屋,不仅是一个宁静的避暑胜地,更是一个激发创作灵感、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家园。 老山书屋的院内,有一棵古老的核桃树,它的树干粗壮,树皮斑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核桃树上长满了青苔,这些青绿色的苔藓在树皮的纹理间生长,给老树增添了一抹古老的韵味。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陪伴着核桃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核桃树的周围,藤蔓缠绕,它们沿着树干蜿蜒而上,有的甚至攀爬到了院墙之上。这些藤蔓的叶子绿油油的,生机勃勃,与古老的核桃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和谐。 在老山书屋的院子里,那棵古老的核桃树上,悬挂着一个风铃。这个风铃由金属制成,或许是由铜或铁,表面已经生出了斑驳的锈迹,显得古色古香。风铃的形状可能是传统的中国风格,有着精美的镂空图案,或者是简单的几何形状,散发着简约的美感。 每当微风吹过,核桃树上的风铃便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这铃声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旋律,与周围的鸟鸣、竹叶沙沙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乐。铃声随风飘散,不仅为院子增添了一份生动的气息,也在无形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个悬挂在核桃树上的风铃,不仅是老山书屋院子里的一件装饰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岁月的沉淀,见证了老山书屋的历史变迁。同时,它也象征着希望与和平,每当铃声响起,都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宁静时光,感恩自然的馈赠。 在夏日的午后,坐在核桃树下,听着风铃的叮咚声,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这个风铃,成为了老山书屋院子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许多人心中美好的回忆。 在院子的另一角,摆放着一些奇石,这些奇石形状各异,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动物,都是老山主题的元素。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更加古朴和韵味十足。奇石周围,花卉争艳,各种颜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吸引着蜜蜂和蝴蝶飞舞其间。 院子的另一侧是一片竹林,竹子笔直挺拔,青翠欲滴。风吹过时,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自然的交响乐。竹林之中,还有一些老山兰,它们静静地开放,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些老山兰是院子的精灵,它们以柔美的姿态,为整个院子增添了一份宁静和优雅。整个老山书屋的院子,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天堂,充满了生机和宁静。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石头、每一尊石磨、每一朵花,都在默默地诉说着老山的故事,传承着老山的精神。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体会到历史的厚重。
7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在老山书屋圆满礼成。本次活动由禹平文学和馨香盈秀联袂主办,老山书屋承办,商洛市市榜书协会、洛南县诗词曲联协会以及洛南县收藏协会协办,旨在纪念八一建军节97华诞,向所有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军人致敬。 老山书屋创建人退伍老兵吴全明,《禹平文学》《馨香盈秀》《洛州诗韵》核心作者萧军、乐俊峰、闫秀民、李斌、张正阳、何雪峰、张秀芳、李书盈、倪双民、张菊芳、余江霞、宋育,商洛市榜书协会主席马英武、洛南县诗词曲联协会会长王刚军以及收藏爱好者薛军鹏计16人参加了本次采风活动。 活动伊始,馨香盈秀主编张秀芳、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平台顾问萧军分别就参会嘉宾及活动设想做了介绍。 吴全明参加过边境作战,退伍后致力于记录和讲述战火硝烟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弘扬革命军人的精神。他在陕西省洛南县永丰镇李洼村自家老宅筹建了红色书屋纪念馆,收藏了1200余件各类藏品,包括珍贵的战斗遗物、纪念章、证书、书籍、报刊等800余件,展示了20余块“保家卫国”等石刻和300余张保卫边疆战斗照片。 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逐一介绍了与会嘉宾,并强调,本次采风活动旨在通过文学创作和传播,将老山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激励当代人继承和发扬这种勇敢、坚守、奉献的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回顾历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 采风活动通过赠送墨宝、书籍及藏品、参观老山书屋、听吴全明同志全程讲解英雄事迹、作品诵读、老兵心路历程分享、活动感言、文学创作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和挖掘老山精神的内涵,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学习和传承老山精神的风气。 在“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中,吴全明同志的讲述环节和参观老山书屋的经历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全明同志,一位充满激情的退役军人和红色收藏家,亲自带领与会者参观了老山书屋。这座书屋不仅是他的家,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记忆的红色纪念馆。 在参观过程中,吴全明同志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他讲述了自己在边境作战的经历,以及战后如何致力于记录和传承那段历史。他的讲述生动而感人,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老山书屋内,陈列着1200余件各类藏品,包括珍贵的战斗遗物、纪念章、证书、书籍、报刊等。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英雄的故事。与会者们在参观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在吴全明同志的讲述环节之后,张正阳带来了一曲深情的《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曲充满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国的忠诚情怀。当张正阳站在台上,他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眼神中透露着对远方母亲的思念。他的声音温柔而有力,随着旋律的起伏,他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了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像是他内心深处的话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恋和愧疚。 歌曲的旋律简单而动人,配以张正阳深情的演绎,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听众们仿佛能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深情,那种对母亲的思念,那种在战火中坚守岗位的坚定,那种对家国深深的热爱。 在那一刻,整个活动现场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亲情和爱国情怀。张正阳的演唱不仅是对母亲的思念,也是对所有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人们的致敬。他的歌声,如同夏日的微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唤起了大家内心深处的共鸣。 《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曲,通过张正阳的演绎,成为了“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中一个难忘的瞬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老山精神的力量和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中,赠送环节和文学创作经验分享环节同样令人难忘。 在赠送环节中,多位艺术家和协会代表向老山书屋赠送了他们的作品和珍贵藏品。 商洛市榜书协会主席马英武的书法作品赠送环节,无疑是对“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的一种美好补充。他向老山书屋及平台主编赠送了书法作品,“老山书屋军旗红”“老山精神永放光芒”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表达了对老山精神的敬意。
通过他的书法艺术,禹平文学、馨香盈秀以及部分文友收到了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如“志博云天”、“馨香盈秀”、“春华秋实”、“踏雪寻梅”和“玉宇生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马英武主席的书法造诣,也传达了对文学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文化、自然和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例如,“志博云天”体现了追求卓越、不断向上的精神;“馨香盈秀”则是对文学之美的赞誉;“春华秋实”寓意着辛勤耕耘后的收获;“踏雪寻梅”象征着在艰难中追求高洁与坚韧;“玉宇生辉”则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些书法作品不仅丰富了老山书屋的文化收藏,也为参与者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进一步强化了活动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意义。 同时,县诗词曲联协会及收藏协会王刚军和薛军鹏也分别向老山书屋赠送了协会期刊《洛州诗韵》及珍贵藏品《毛泽东》画像及《孙中山》纪念币。这些期刊和藏品不仅丰富了老山书屋的收藏,也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多了解老山精神的机会。
在文学创作经验分享环节中,多位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如何将老山精神融入文学创作的经验和技巧。 地情专员萧军分享了如何将老山精神融入文学创作的过程。他强调了塑造英雄形象、描绘战争场景、叙述个人成长、体现集体主义、强调爱国情怀、描写人性光辉、融入时代背景、运用象征手法、注重细节描写、展现传承意义等方面的重要性。 文史专员倪双民则从情感共鸣、情节设计、角色塑造、环境描写、历史背景、对话设计、象征手法、细节描写、节奏控制、反思与启示等方面,分享了他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实现虚构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平衡。他特地将刊发有红色人物作品的商洛日报赠予吴全明先生。 这些分享不仅为在场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老山精神的内涵和文学创作的技巧。与会者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经验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老山精神。 在“老山书屋军旗红”主题采风活动的诵读环节中,多位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通过朗诵自己的作品,将老山精神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地展现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首先,闫秀民诵读了他的诗歌《老山书屋断想》,通过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山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接着,乐俊峰诵读了报告文学《血染的老山兰》的部分章节,他的朗诵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让在场的听众仿佛置身于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之中,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 随后,何雪峰诵读了新诗《走进老山书屋》,他的朗诵细腻而深情,通过对老山书屋的描绘,展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和老山精神的内涵。最后,第五小学教师宋育诵读了张正阳新近创作的诗歌作品以及自己的采风作品,他的朗诵充满了对老山精神的赞美和传承的决心。 整个诵读环节,朗诵者们用声音和情感,将老山精神的力量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朗诵或激昂、或深情、或振奋人心,让在场的听众深受感动。通过这些朗诵,与会者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山精神的内涵,也被朗诵者们的热情和才华所打动。 诵读环节不仅是一次文学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和心灵的洗礼。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老山精神的力量,激励着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与会者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李书盈、余江霞、张菊芳、姜福军、马英武、王刚军等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参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山精神的内涵,也被吴全明同志的坚持和奉献所感动。他们认识到,作为当代人,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山精神,将这种勇敢、坚守、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会者们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参观的经历和感受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李斌答谢词后,与会人员齐唱《血染的风采》为采风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段充满硝烟与热血的历史。也许战士们告别,将不再回来,但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牺牲精神,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这激昂的歌词,饱含着战士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与会人员们用饱含深情的歌声,向那些英勇的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歌声中,有对烈士的缅怀,有对和平的珍视,更有对未来的期许。在这激昂的旋律中,采风研讨会圆满结束,而这首歌所传递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行。 本次采风活动环环相扣,精彩纷呈,通过回顾历史、体验生活、创作文学等多种形式,达到了纪念历史、传承精神、教育社会、促进发展的多重目的,为八一建军节97华诞献上了一份文化厚礼。 撰稿:兰馨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