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雨
◎李益萍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如炽热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带着几个孙辈们在萍乡东源一个四面环的(石马陂)小山村度暑假,一条哗啦啦的小溪欢快地从北向南缓缓流过,这个不足十户人家的自然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三十多岁之前我从未远离过这里。有二条沥青马路穿村而过,一条修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县乡公路,每当夕阳西下,女人们已经早早的吃过晚饭,三五一群,或十几个结伴,从河口泉沿着马路散步到龙潭陂,一边走一边还在议论着今天打麻将的情景,李姐说:我今天好背时连放几个大胡,王姐道:你今天手气最好,赚了吧,王姐解释:我才赚一点点,老米她每天都赚,弄得别人都不敢跟她打了。一条则是才修四五年的旅游公路,北边连着杨岐山南边连着武功山,人们习惯叫它杨武公路。大车小车都是往杨武公路上跑,这不让那条古老的县乡公路成了老乡们早晚散步的好地方。
时值大暑,一年中暑气最旺盛的季节。三十七八度的高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仰望蓝得如洗的天空,没有半片白云,却见一架飞机在刺眼的阳光照射下徐徐而过。杨武公路上轰隆隆驶来的大货车声音,让过往马路两边的人更加觉得炽热。
平日叫个不停的蝉热得停止了声音。倘若起得早点,能看见几只白鹭从兰家冲飞到小溪边觅食,后背岭上也会传来咕咕的斑鸠声。
中午山上的树木如立正的士兵一动不动,有点微风就能摇摆的竹子直直的挺身昂头望着天空,都在充满着对雨水的渴望,期盼下一场大雨,将大地的火焰熄灭。
走进屋侧菜园里,望着被烈日烤焦的土地,心中只有无奈。已入头伏,这里的生物都在渴望水。母亲的菜地,已经干涸得裂开了缝隙,仿佛是大地的伤口,让八十多岁的她很无助,地里种的南瓜、辣椒、玉米、豇豆、洋辣椒、地瓜、丝瓜原本郁郁葱葱,如今却变得枯黄,几根干煸的藤有气无力的牵着几只晒红的南瓜,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站在百年老土砖屋檐下,不竞想起儿时下雨的情景。那时候的三伏天,大人们都在田里抢收早稻赶插晚稻。生产队晒谷坪里晒着金灿灿的谷子,留下晒谷子的都是不能下田劳动年老体弱的妇女,每当乌云密布时,她们总会叫小朋友们去帮忙,一群小伙伴欢呼雀跃,仿佛是上战场似的,个个拿起大扫帚,人人弄起翻谷爬,在晒谷坪里大显身手,一阵紧张的忙碌抢收后,上千斤谷子全部归仓了。这时天空刚好落下哗啦啦的大雨,我们会在雨中嬉戏,任由雨水打湿衣衫,享受那份胜利后喜悦与快乐。
如今的三伏天,人们都躲在空调房间。母亲却不停的在地里转,浇水成了抢救蔬菜的唯一措施。多么渴望来场雨,能把大地滋润,唤醒那些沉睡的蔬菜。洗净空气中的尘埃,让菜园变得绿油油。
久早的夏天,雨总是让人期盼。它不同于春雨的细腻,也不同于秋雨的绵长。它是一场及时的甘霖,一场拯救生物的及时雨。当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阵凉风吹过,随风飘来雨点,如银丝般泻下,那一刻,整个村庄都焕然一新。雨中的世界,总是那么动人。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那是树木在说谢谢。雨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那是生命的跳跃。在雨中,人们的心也会变得平静,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雨水冲刷走了。 雨中感受着雨水打在脸上的清凉。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儿时,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想起了那些与雨有关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夏乃发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些诗句,让我感受到了雨水的珍贵与美好。
然而,我们盼来的雨一滳都没有下。乌云也都没有岀遮住太阳,每天准时东升西落,三伏天的炎热让人心烦气躁。 盼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渴望雨水,渴望它带来清凉与生机。已经二十几天烈日灼心。共同期盼来场雨,期盼它带来凉快。因为在这酷热的季节里,没有什么比雨水更能滋润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