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塔山!
文/于彦博
合诵:传奇,月影,王少义,箫雅
当历史的车轮迈入公元1948年9月,在东方中国,一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以波澜壮阔之势展开了。它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和政治走向的大决战。
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三大战役的首战——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
实现关门打狗,把东北国民党守军尽歼在关外。做为伟大军事家的毛泽东,以高超的战略布局,看准先打锦州这步妙棋,在博弈上技高一筹。正如锦州守将范汉杰被俘后所说:先打锦州,非雄才大略不能为!
塔山阻击战,是锦州战役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战役的重要一环,是重中之重。改变命运的六天六夜,它决定着锦州战役的成败,决定着东北战场的局势,甚至决定了全国的局势,堪称为“国运之战”。
塔山,东北平原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是国民党军队东进增援的必经之路。守住塔山,是保证锦州战役胜利的关键。
塔山,一个只有140户人家的小村庄,它既没有塔也没有山,低洼平坦的狭长地带决定了它易攻难守,没有依托的地形劣势。从军事常理上来说,优势不在我。
可阻击部队接到的是四个字的死命令:死守不退!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塔山!争取绝对的时间就是胜利!
塔山阻击战对于锦州战役有多重要,以至东野首长说出这样铁血的话: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在阻击战进入白热化时,他派作战处长坐镇塔山前线就地督战。
塔山有塔。这是用信念伫立的塔!
塔山阻击战没有战略和战术可言,拼的就是意志力!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
塔山阻击战有多惨烈?敌人飞机低空投弹,数百门火炮和舰炮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大地在发出抖颤。掩体炸塌、铁轨炸翻、枕木成屑、工事几乎全部摧毁。四倍于我的蒋军不断发起集团波浪式进攻,更有号称“赵子龙师”组织起了军官敢死队冲锋。蒋介石也飞到葫芦岛亲自督战,一遍遍的给他的部队下达进攻死命令。
塔山阻击战有多惨烈?激战六天六夜,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下,战士们血肉纷飞,残肢断臂炸飞到半空。有的阵地上,战士们的遗体竟铺了三层!
作家高玉宝曾参加过这次阻击战,他泪流满面的回忆说:我把200多人的连队带上六号阵地,出发前指导员手握高粱饼大喊。这是我们的最后一顿饭,大家要吃饱。战士们把饼往嘴一塞就上阵了。只一天就全没了!
有一位老兵在讲述当年战斗情景时,感慨长叹说:这就是战争!
是呀,每一场战争,每一场战役,每一次战斗都是分分秒秒对无数将士生命的剥夺。战场从来都只有残酷而言!
四纵的34团,一个2000多人的主力团,战后活着撤下战场的只有21人。它被总部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它所在的第12师有2026人立功获奖。
英勇的东野四纵,硬是把无险可守的塔山打造成让敌人无法逾越的天堑。“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战斗口号声在阵地回荡,直冲云天!一封封血书鲜红耀眼!
正是有了四纵的顽强阻击和巨大牺牲,才为我军主力攻克锦州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此,四纵付出了伤亡3500多人的沉重代价。
四纵,这支以胶东子弟兵为主的英雄部队,一场阻击战打出了四个英雄团。
塔山有山,人民屹起了高山。
在得知部队修建工事材料稀缺时,当地老百姓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拆下来,把家里的桌子扛过来,有的老人甚至献出了为自己预备的寿木棺材。
村民赵炳南得知前线将士给养中断时,他冒着枪林弹雨为阵地送军粮。当距离阵地只有100米时,敌人发现了他,集中火力向他开火,他灵巧的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百米距离他跳过了近四十个弹坑。当他终于背着装有高粱米的粮袋跃进我军战壕时,满满一口袋粮食只剩下小半袋,袋子竟然被子弹打了九个洞。部队首长紧紧握住他的手,含着热泪说:谢谢!谢谢塔山的老乡!
这条有九个弹孔的粮袋现保存在辽沈战役纪念馆里。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音符,塔山人民舍生忘死支援前线的事迹,真的是说不尽道不完,它见证着军民的鱼水情深。千百万心向共产党的老百姓,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高奏了踊跃支前的雄浑的交响曲。他们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老百姓是共产党胜利的源泉!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
蒋介石在得知锦州失守后,气急败坏的坐上飞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飞临塔山上空盘旋了两圈,他要看看在自己优势兵力,优势火力条件下,依然坚如磐石的塔山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看到塔山其实只是一处无险可守之地时,他带着解不开的谜飞走了。直到他败走孤岛,他常遇到类似这样的解不开的谜。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参加过阻击战的开国将军,实现了他们的遗愿归葬塔山。他们中,有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副司令员胡奇才……他们魂聚塔山,与牺牲后埋葬在塔山的747位战友相陪伴。
塔山阻击战,永载我军战史。它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