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用一生护佑
文王慧仙
姐姐年龄大了,我决定抽时间去看看姐姐,与儿女商量后我从上海到兰州看望姐姐,在姐姐家生活的二十多天,深深触动了我,现写写我姐姐的大女儿。
姐姐的大女儿今年56岁,高高胖胖的,似乎每天都面带微笑,她离异多年,现在在家照顾已瘫痪6年的弟弟与86岁高龄的母亲。每天早起,先给瘫痪在床的弟弟翻身拍背,然后让他侧卧,再去叫醒她妈妈起床,洗漱,量血压,吃药,而后让妈妈趴在床上,背上抺上按摩疑胶按摩20分钟左右,给妈妈盖上被子躺好,再去给瘫痪不能说话的弟弟洗漱,耐心喂水,喂药,盖被子,安排好两个病人,再去厨房做营养餐,中间穿插自己吃高血压药,给姐姐熬中药。
吃饭时,她先抱比他高出许多的弟弟到轮椅上坐好,推到饭桌前,怕弟弟噎着,将菜,肉一筷子一筷子夹到破壁机里,再放一小块馒头粉碎成糊糊,一小勺一小勺地耐心喂饭,早上的饭菜是丰盛的,我给她说简单做点就好,她说,不行,弟弟,妈妈都要有丰富的营养养身体,简单了营养跟不上。她每天都是变着花样做早餐,喂完弟弟自己狼吞虎咽地吃点剩汤,剩菜,垫垫肚子。还要督促她妈妈好好吃饭。偶尔出去就嘱咐我给她妈妈按时吃药,给弟弟喂水,喂水果等该注意的事项。一般吃完早饭她会带她妈妈与弟弟出去晒晒太阳,一个小时左右,再回家。她把弟弟抱上床喂水,喂水果,其间与智商很低的弟弟说笑,互动。她弟弟头老向左歪,喂水时吞咽困难,她就给弟弟做康复,训练他说话,活动身体。让弟弟自己学“抬头”,“头朝右斜”等,耐心细致不急不躁。
中午,没事的话她会小睡一会后又为我们准备午饭,给她弟弟擦洗身体,收拾房间,洗衣服等,还没等忙完又要去准备晚饭,给妈妈熬中药,做饭,依旧是丰盛的晚餐。吃完晚饭,她会将药渣,花椒叶熬半盆洗脚水端到沙发前让妈妈与我泡脚,又给她弟弟另外盛半盆洗脚水放在扣着的盆子上,将弟弟的脚吃力地挪到洗脚盆里泡,自己坐在前面给泡脚,洗脚,最后到卫生间门前,给弟弟擦洗身体后抱到床上,给妈妈吃药,自己才洗漱休息。每隔2天还要给弟弟通便,那个费劲别提了。
她是个能文能武的多面手,自己开个手工坊,经营的铺子里货物琳琅满目,编出来的手工精益求精,钩出来的拖鞋舒适温暖,周而复始,她在合作教出来的徒弟不计其数,做出来的手工供不应求,只因要全心全意照顾年老的母亲和瘫痪的弟弟,忍痛关掉了经营了近二十年的店铺,不知道她心里有多少的不舍啊。
她为了两个妹妹,妹夫安心工作,从不在她们面前叫苦说累,轻易不让她们帮忙,万不得已时才叫他们帮忙。她是我姐夫,姐姐年龄大了生的第一胎,全家宠爱,娇惯,在我记忆中的她娇气十足,有点粗心,如今变得这么细心地照顾弟弟,妈妈了,慈母柔情,姐弟情深。
她离异之后女儿随她了,自从她父亲去世,弟弟瘫痪,她就义无反顾地和妈妈弟弟生活在一起。为了照顾娘家不再找对象,自从弟弟瘫痪后,独身生活的意志更坚定了,亲戚,朋友看她还年轻,单身生活辛苦,给她介绍对象,她毫不犹豫地一口拒绝,她知道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她找个对象年迈的妈妈和瘫痪的弟弟没人照顾。
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妹妹也是一有时间就去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女儿也特别孝敬姥姥,虽然居住距离甚远,可几乎每晚视频,询问姥姥的病情,舅舅的近况,女儿在医院工作,也是忙里偷闲,尽量找时间让老公开车来看望姥姥,进门就三步并作两步的奔到姥姥床前拉着姥姥的手问长问短,关心备至。在外孙女的带动下,孙女对奶奶也很关心,给奶奶按时给药,给水,扶奶奶去户外活动,在奶奶睡觉时时盖好被子,给他爸爸喂水、喂水果。老二、老三女儿的孩子都对姥姥孝敬有加,对舅舅也是特别的关心。
有一次,老大外甥女要出去办事,她把她妈妈吃的药分三次放在桌面上,让我3点开始给吃,每隔20分钟吃一种药。她走后,我给她弟弟喂水果,姐姐睡醒慢慢来到客厅,我去拿杯子给她倒水吃药,看到桌上第三次吃的四颗黑色胶囊药没有了,看时间才两点半,药没了,肯定是姐姐吃了,姐姐得过脑梗,有时糊里糊涂,“是药三分毒”,吓得我一边观察姐姐的反应,一边赶紧给外甥女发信息,说明情况,焦急地看着姐姐的动态,等回音,不一会儿,她回音说“提前吃药了,问题不大”,再看姐姐没啥反应,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纵观她的前半生,她是坚强的,三十多岁下岗后离异,没有工作,带着孩子,与孩子相依为命,相互依靠,给人打工,摆地摊,买早点,做手工,从一位地毯绘图设计师到开手工坊,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乐观向上,她用她的信念诠释对生活的热爱。
她是懂生活的。她一个人提着一个拉杆箱全国各地去旅游,拍照。到上海我家,带她逛商场,她没有买衣服而是买了许多鞋底,线,给我们钩拖鞋,到现在,上海儿子家,北京女儿家都有她钩的拖鞋,我都舍不得穿。
她热爱摄影和文艺,她的旅游照拍得很有意境,配的文字通俗易懂,她给她父亲做的美篇百张照片,百段文字,有诗词,有随笔,有散文,有文有图,让人感动。
她是会生活的,她一个人的日子除了旅游,开店,还喜欢健身,撸铁,跳舞,瑜伽,她样样喜欢,还做得有模有样。喜欢爬山,挖野菜,捡蘑菇,骑行。一个人的日子过🉐依旧丰富多彩。
她是善良的,当家里出了事她放弃了她自己全部的生活去照顾因为脑出血而瘫痪的弟弟,弟弟在重症监护室两个月,出来如植物人一般,在她倾尽全力的照顾下弟弟有了些许的思维,会笑会闹,会简单沟通了,至今将近6年的时间,没有褥疮,没有血栓,没有肺炎,家里没有异味。连大夫都说创造了奇迹,弟弟那样的病人能活两三年就相当不容易了,况且这么久,这么好,有谁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姐姐高龄,身体不好,每天的照顾也离不开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也是疼她在心里。
她是乐观的,每天面对她的这个家,对她来说睡个懒觉都是奢侈,每天忙忙碌碌的,可是她总是乐呵呵的,我也问她,你觉得亏吗?她说,不亏,遇上了就接住了,都是亲人,不舍。妹妹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不能把每个家都拖累跨,我有能力就撑着,撑不住了再说。我也是无言劝慰,她用微笑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
她也是硬气的,在照顾两个病人的前提下督促装修房子,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让姐姐,她弟弟在兰州有了落脚点,且收拾的有模有样,对她妈妈也是精心照顾,家里的感应灯,姐姐洗澡的座椅,竹子的枕头,玉枕头,各种膏药应有尽有,她妈妈哪里疼哪里贴,还有好多玩意让我都感叹,照顾病人真不容易啊!不知我的老大外甥女差不多六年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的外甥女说:“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我们姊妹4个是血脉相连的亲人,我用一生护佑弟弟周全”。
希望她毅力永存,她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照顾,为弟弟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养病环境,为母亲安度晚年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家。她为瘫痪的弟弟奉献着一份诚挚的爱心,悉心照料年迈的母亲,她用柔弱的肩膀为这个风雨飘零的家撑起一片蓝天,让关爱的阳光照亮瘫痪弟弟的心灵,照亮妈妈的心胸。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早年创作,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