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温哥华(5—8)
文图‖妙月
上接《初识温哥华(1—4)》
5
温哥华大商场挺多,而且基本都是集购物休闲娱乐用餐一站式服务,在里面待一天也饿不着累不着,因为不但有吃有喝,还有很多座位可以随时坐下休息。经常看到有人坐在那里捧着一杯咖啡发呆,或者俩人聊天。大部分商场都上班很晚,一般在10点至11点。
在大商场挑选衣服,进试衣间都有服务员引领,不能自己随意进去,那样被视为不礼貌。试衣间并排着一般都有五六个,里面空间很大,收拾得也很干净整洁,装饰得也很雅致,有的就像温馨的花房。在温哥华买衣服需在成交价基础上交税(10-12)%。不管当地人还是外国人都一样。
在那里,男人女人都可以随意穿衣服,什么款式什么颜色都可以,没有人觉得不正常。老太太一样可以穿着时尚娇嫩的靓装。曾经看见一位白皮肤的老妇人,看上去应该七十多岁了,黄白色的头发扎着一根粉色的丝带作为头绳,米白色的体恤,粉色白色相间的格子休闲裤,粉色的休闲鞋,全身粉嫩粉嫩的,在国内,这绝对是小女生的颜色搭配,但是看上去那位老妇人的穿着一点也不觉得扎眼,反而感觉好美!很多奶奶级的女士,都穿白色牛仔短上衣,或者白色牛仔裤,或者粉色百褶裙。还有六七十岁的大妈,直接穿的就是靓丽的露背吊带裙,尽管肩膀或者胳膊上的肉松弛的像树皮也或者有黑斑,人家一样表情自信地露着,还赤脚穿着鞋拖,染着彩色脚指甲盖。如果在国内,这些估计多半会被列为“老妖精”或者“不守妇道”的异类之列。
那天,远远看到街边人行道上,一个穿红色花上衣,红色格子裙裤的人,在一边随意跳舞转圈,一边前行,走近一看,发现是一位像印度人的小伙子。
在那里,你可以是黑头发、黄头发、绿头发、蓝头发、红头发,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头发,都很正常。许多男人可以随意扎小辫子、留长头发、留长胡子。
也许那里基本没有网购的原因,商场里、超市里人都挺多的。尤其商场里用餐那一层人最多,在那里或吃饭或喝点什么或聊天,人始终不少,好像没有明显的午饭晚饭时间。
老外也许吃西餐吃甜品热量高的缘故,肚大腰圆,挺胸撅臀的很多,那臀部突出部位感觉都能放个东西在上面,想看个苗条的不太容易。像我这样的身材,在温哥华绝对属于小巧玲珑、身材上佳的。温哥华虽然夏天很凉爽,但那里人仍然都穿得很少,好像都很怕热。不知老外会不会得关节炎或者风湿一类的疾病。
他们主要吃西餐,面包、牛肉、热狗、烤肉、火腿、培根、芝士、外加牛奶豆浆,西红柿洋葱和土豆,多数都是含热量高的食物,而且甜食为主,还有大瓶的水果罐头,也很受欢迎。难道他们不谈养生吗?不怕肥胖影响健康吗?不知他们是否会有三高?不知老外得不得糖尿病?
在列治文购物中心,出现了一件出乎预料的事儿—那天,我在一个女装品牌专柜前随意看衣服,一个亚洲人脸谱的女士直接说中文很热情地帮我推荐,后知她是韩国人。试了几件衣服,最后选中两件。包装前检查时发现,一件衣服的下角的包边线有一点松,我当时说换一件,一查库存就这一件了。那位女士说,可以把衣服留在柜台马上让专柜的师傅修一下,也就半个小时。我把衣服留在那里,就去其它柜台逛了逛。一个多小时回来后,我取了衣服就回住处了。
过了一周,我拿出这件衣服要穿时,突然想起看看修的那个松线的地方,一看,没想到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是没修啊。当时我太相信他们的诚信了,所以取了衣服没看就回来了。女儿一听有点生气,要去商场找专柜问问,可我已经把发票扔了,我也嫌麻烦,就说这样吧,影响不大,回家再找裁缝处理一下就行了。

6
那里垃圾分类非常严格、规范。女儿住处的垃圾间就设在车库一角的一个不算小的房间里,里面很干净,几个大垃圾桶依序靠墙排列,贴着英语和汉语两种标识,垃圾桶都有盖子,而且都盖着,垃圾桶的桶体也很干净。一台大抽风机始终在运转排风,有很粗的风道,为了去除异味。垃圾间有摄像头监控。有一次,我出去散步,顺便拿着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下楼了。到了垃圾间,经仔细辨认各垃圾桶,就把垃圾投进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桶。两天后,我出去散步,在楼门口被楼管喊住,他问我能听懂汉语吧,我点头。他说可找到你了,问我是哪一家的,因为他不认识我,只能根据垃圾间监控里的我,在楼门口慢慢看着找我。我不知发生什么事了,就停下认真听他说话。“你那天扔垃圾有问题”,我说:“我按要求扔的呀”,他说:“垃圾放对了,但是把垃圾倒出来后,应该把塑料袋(是可分解的塑料袋)单独放在另一个垃圾桶里”。我赶紧说“不好意思,初来乍到,弄不清楚,没有注意垃圾袋还得另外放的问题”。“你家人没告诉你吗?”我说我拿垃圾出来他们不知道。他又说:“弄错垃圾要罚款的,你初次,不了解详情,暂时不罚你了”。经过交流,知道楼管是广东人,来温哥华已经八年了,一个认真负责,比较和气的人。女儿知道后跟我说:“妈妈,你以后可不要那么勤快再倒垃圾了,弄错了真罚款的,而且罚得很厉害”。我心想一次就记住了,哪还会有第二次啊。

7
温哥华(Vancouver)正式设市历史并不长,只有130多年。其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乔治·温哥华(英国人)而命名。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虽是国际化大都市之一,但温哥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高楼大厦。因为地大人太少,许多大型场所都是平地上一层且占地面积很大,也没有太多古文化遗址,它的国际化都市的感觉也许只有住一段时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慢慢感受体会出来。比较突出的感觉就是自然风光很美,天空很清透,环境很干净,树叶透着光亮的绿,花儿透着滋润的鲜。
这期间,我游览了温哥华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如斯坦利公园,伊丽莎白女王公园,狮门大桥,煤气镇,著名的UBC大学,渔人码头等。
斯坦利公园很大(名字源自当时的加拿大总督斯坦利爵士),占地一千英亩。感觉就是巨大的森林公园和花园的组合。公园里满满都是浓密的绿树和各色艳丽清雅奇美的鲜花。漫步其中,心情自然愉悦。林间有蜿蜒的小路,随意你去穿行。也有大路可开车穿行。在林间大路开着车,不下心也会迷了路。因为公园很大,有公交车到达公园。
公园内自行车骑行者随处可见,即使不认识,也会微笑着跟你来一声“hello”!斯坦利公园人工景物极少,以红杉等针叶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是公园最知名的美景。在公园北端一隅,可以观赏到著名的狮门大桥。公园内路边的小动物随处可见,还可以看到可爱的浣熊。公园内的海滩、湖泊、游乐园及咖啡厅、野餐地点,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体验。
坐在咖啡厅,或者咖啡厅外的长椅上,捧一杯热咖啡看着风景发呆的人,给人一种特别享受的感觉。那是一种慢下来的时光,没有急躁,没有喧嚣,可以尽情放松自己。
伊丽莎白女王公园,是因伊丽莎白女王曾经访温到过这里而命名。感觉这里就是各色花卉的大集合,尤其玫瑰花园的绮丽景观简直让人流连忘返。女王公园是一个最大的市内公园,建在温哥华的至高点上(原址是一个采石场)。登高远眺,可以鸟瞰全市风光。女王公园里,还有一个“景中景”—即一个半球形的室内热带园,里面有五百多种独特的热带植物花卉,和一百多种鸟类。室内热带园仅方寸之地,奇花异草,鹦鹉学舌,用绳索悬于水上的竹桥,“天堂鸟树”等奇特的景观竟让人目不暇接。
女王公园里的“刀锋”雕塑、喷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餐厅等,让你在游览娱乐之余,还可以享用一顿美餐。用心体会所到之处的感受,会觉得那一刻的时光仿佛不是属于自己的。
煤气镇,以本市第一间酒吧的东主“Gassy”之名为名。是温哥华这个年轻都市最具历史感的地方,有温哥华最老的街区。红砖与鹅卵石铺成的小径,维多利亚式建筑,咖啡馆,透着一股淡淡的古欧洲韵味。其代表性的标志就是那座蒸汽式立钟。蒸汽钟历史悠久,每隔15分钟就会伴随着温婉的音乐冒出白色蒸汽,激荡着钟表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是一种历史的回音穿越而来。煤气镇历史景观不少,狱卒广场、枫树广场、血腥巷、三角形建筑结构的经典之作—欧洲旅馆、因纽特美术馆等,都仿佛涂抹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夕阳余晖下,闪着油画般的光。走近,会觉得有一种蕴含着古韵又静谧的朦胧气息弥散开来。
期间,女儿还带我去了维斯勒雪山。维斯勒雪山是2010年冬奥会会场,北美著名滑雪胜地,有好几条上山的索道,山头之间也有索道运行。从索道上俯瞰,雪山上的滑雪道亮白清晰,蜿蜒盘旋,宛如银蛇。维斯勒雪山山顶那个“五环标志”下,拍照的人很多,估计到过雪山的游客没有不在那里拍照的。在雪山顶游玩毕,还可以坐着索道直接去另一个山头观光,然后可以在另一个山头再下山。在山中,看见几个袖珍又秀美的湖在阳光下闪着蓝色的或者绿色的波光,就像镶嵌在山腰的宝石一样,璀璨夺目,又像有情人的眼睛那么动人。
维斯勒小镇,是一个欧陆风情的小镇。小镇上的酒吧、西餐厅、咖啡厅、甜品店、商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去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的啤酒节,露天小广场上,高亢的爵士音乐,兴奋的舞者,尽情饮酒的人,让观者的情绪也情不自禁跟着高涨起来。善感的我当然也会时不时发出几声感叹。
在小镇也感受了不一样的农家乐生活。小镇的农家乐旅馆,全部是二层或者三层的家庭别墅。提前网上预约,主客不见面,自助入住,自助结算离开,这样游客自身的自由度更高,尤其不会暴露隐私。当地是非常在意人的自由和隐私保护的。旅馆内,电视机、壁炉、冰箱、烤箱、洗碗机、家常炊具、洗衣机、烘干机、烫衣机一应俱全,使用起来很方便。院内,绿树成林,鲜花遍地,环境清幽。那天,正下着小雨,雨雾如仙气缭绕,如梦如幻。附近的山体若隐若现,仿佛隐匿在云中,尽显朦胧美。
在渔人码头,因为不是节假日,人更少。我们漫步海边,海风吹拂着长发。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儿,码头上的渔船上有新鲜的鱼虾在售卖。站在海边栈道,看渔船在水中漫行,看大鹅在水中闲游,看海鸥机灵地在水面捕食鱼虾……心中不用考虑其它,仿佛不曾有过任何烦恼和忧愁。
渔人码头附近的小街上,小商品店、咖啡店、甜品店比比皆是,各具特色,随意进去看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和小收获。坐在路边有落地窗的小甜品店,让诱人的甜品满足一下味蕾,慢慢感受那里的下午茶和咖啡时光,心中多了一份久违的浪漫和安然。
那天,还去了固蓝湖岛游玩。这是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也是在去过的景点中遇到的唯一一处游人非常多的景点,游客之多用熙熙攘攘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点餐排长队,餐桌也得排队等着。也许是因为靠近海边,海水的清美吸引了游客,也许是因为周末,也许是因为那里有个购物市场……没弄明白为什么那里人那么多,感觉仿佛到了国内热门景点一样。购物市场里,餐馆、鲜花、水果、古董、服装、首饰等商品林林总总,许多自创品牌手工工艺品非常吸引人,但价格也有点小贵。在购物市场,我禁不住诱惑,买了两包女儿推荐的英式手工花香红茶和一束娇嫩的鲜花带了回来。
固蓝湖岛上充满现代艺术的浪漫气息,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女主角坠入爱河的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这个岛,非常值得一看的就是海中的burard大桥和穿梭不停的游轮以及蓝色的海水。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年龄比较大的当地艺人带着音箱,抱着吉他在海边自弹自唱,一会是英语歌曲,一会是法语歌曲,他表情丰富有趣,眼神灵动,肢体动作幽默,时不时和游客抛个媚眼。他的演唱让海边的气氛活跃起来,不少游客走近他欣赏着、扭动着。
我们还观览了UBC大学。这是一所花园式大学,也是一所森林公园式的大学。校园里的下沉式花园别具特色。大树参天笔直挺拔,好多树上都有编号,不知做什么用的。教学楼与办公楼分布在绿树掩映的各个片区,教学楼都不太高,有的甚至很旧,有的阳台走廊还是裸露的。在亚洲文学院前,看见五块形状各异的石头上,分别刻有“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而且是繁体中文,心中倍感亲切。
在景点我和女儿互相拍照时,经常碰到有外国人主动热情地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拍合影?每当这时,我们就乐呵呵地接受他们的善意帮助,并表示感谢,尤其是我,会及时地很愉快地说一声“Thank you!”,好像自己英语多么好似的,其实嘿嘿……

8
在温哥华,也品尝了一些美食。这里可以随意吃到不少国家的餐品。如温哥华当地有名的大披萨,当地的一些地道甜品店、西餐屋,都是爱甜食的我比较钟爱的地方。其次,越南面、印度餐品、马来西亚菜、泰国料理、意大利料理、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都有很多店面,都是各国人在那里开的餐馆,餐馆都不大,但是都比较紧凑整洁,味道相对比较正宗。在大型商场里,一般都有一层专供餐饮用,餐品种类很多,在里面一般都能点到自己需要的口味,酸辣甜咸或者苦应有尽有。当然,还有我们赫赫有名的中餐。中餐在那里占据相当的比例,而且味道很正宗,服务也很热情,像粤菜、川菜、鲁菜、湘菜,甚至东北菜都有。中餐馆很多,生意很火。中餐比西餐价格也贵不少,一顿一般的中餐,人均人民币差不多七八十到近一百元。
正儿八经地吃饭,结账时都是要单独给服务员小费的,中餐西餐都有。小费占用餐费用的10%、12%、15%、18%不等。
我因爱吃甜食,所以吃西餐是没问题的,但最爱吃的当然还是中餐,毕竟那是从小就吃,是吃了几十年的味道儿,已经浸入骨髓,习惯了。(完)
写于2019年秋

作者简介:
杜东平,笔名:妙月、沐桐。曾是理工女,电气工程师(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爱好文学。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及理事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周三读书会会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作品刊于多家报刊。散文作品曾在“华成杯”首届吴伯箫全国散文大赛及第一届、第二届“青未了”全国散文大赛等多次赛事中获奖。参加了济南市档案文集《街巷故事》的采写。散文《河工 河夫》等多篇散文被收录不同文集。著有散文集《刚好遇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