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四十二辑「飘舞的剑」(6389辑)

三
钦差大臣、礼部尚书恩承正在驿馆里一一复读川省官吏弹劾丁宝桢的奏章,却有一人到访。来人进门即高声大叫:“恩兄,来成都也不知会一声啊!”
恩承抬头一看,原是曾经与自己一道共事的原礼部侍郎董波,后来外放到了山西,想不到会在这里相会,乃道:“董兄为何也在这里?”
董波:“愚弟原先外放山西,光绪二年调任川北道,听说兄台任钦差到川省,真是喜出望外,所以找来了。”
恩承:“一别数年,弟对兄亦久怀云树之思,家中可大安好?”
董波:“托仁兄之福,全家自从来到成都之后,竟没有一件事情不称意的。今年小儿——就是兄台曾经预言可为卿相的那个——还竟考中了举人。可巧的是今日就是家里举行谢师宴会。此来便是约兄同喜。”
恩承:“论来是应该去道喜的。只是弟有圣命在身,丝毫也懈怠不得,改日再登门谢罪了。”
董波:“圣命也没有不准我们聊叙兄弟情谊的道理。”
恩承:“虽然如此,我与童华童大人早有共识,在未曾向朝廷奏告查勘情况之前,绝不接触与案无关之人,也不去涉及与案无关之事。”
董波:“你二人也太迂腐了。若是查勘之事一年未了,你就一年也不理睬我们这些朋友么?恩兄,约你也是贱内的意思,说她还许过你一件事,是必在成都給你兑现的,还望不要推辞为好。”
一听“贱内”之说,恩承也就动心了:“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只是我还得給童大人相商。”
董波:“那就约童大人一起去好了。”
恩承和董波就到隔壁童华的房间。董波的再三邀请都被童华婉言谢绝了,主要是说:“这是你们原本同僚的叙旧,不好岔进去的。改日定到府上叨扰。”
董波见不能相强,也就罢了,将恩承带回了自己家。
川北道道台董波的谢师宴只摆了一桌。座中有主人董波和他的夫人、他的儿子董继善、儿子的老师张学究,另外还有一位绝色女子。董夫人将其安排在恩承的身边,待恩承入座后才介绍:“这是我表妹圆圆,而今丧夫寡居,暂时住在我们这里。在京城的时候我许过恩大人,一直没有机会給恩大人兑现,这心里一直痒痒的,今天可是天赐其縁。又看恩大人逐愿之后,拿什么谢我。”
当年恩承初当礼部尚书的时候,曾经赴过属员侍郎董波的家宴,见过董波美若天仙的夫人,而今这夫人依然风韵不减当年。当时董夫人对他说过:“只可惜我一身不能两用,否则应该奉献大人。不过我总要为大人寻一佳丽,绝对在我之上。”往事历历在目,而这佳丽就朗然身边,令恩承不免心猿意马起来。
偏偏那圆圆善解人意,立起身来,举杯献语:“恩大人位高权重,眉眼深情,香香敬重得很,敬恩大人一杯。”
这恩承早已经身不由己,也立起身来与之碰杯:“谢圆圆姑娘,谢圆圆姑娘……”
在座众人俱鼓起掌来。
董夫人:“恩大人入川不易,与圆圆一见钟情,就以此为题,圆圆唱一曲如何?”
众人又是一片声鼓掌。
帘后早响起丝竹之声。那圆圆送給恩承一个媚眼,起身旁移两步,启开朱唇唱道:
粉堕百化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犹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那是一种让人怜爱不已的凄美,恩承竟然于眼角挂起了泪花。
众人又是一片声鼓掌。
圆圆落座。恩承献酒道:“姑娘可是色艺双绝,令人艳羡不已,敬你一杯。”
圆圆:“有污大人清听。与大人同喜。但不知大人可知这曲子是何人所作?”
恩承:“我自幼始读《石头记》,自然是知道的了。”
圆圆:“这《石头记》又名《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血泪之作。其中诗词数十首,一般人都记不住的,想不到大人竟然知道。果然是官场中的才子!”
恩承:“这是林黛玉为柳絮飘飞而填,词牌名‘唐多令’,很符合她的心性。而姑娘这么一唱,直令我有今是昨非之感了!”
圆圆:“大人,圆圆不能不心仪大人了!再敬大人一杯!”
众人又是一片声鼓掌。
恩承终于酩酊大醉。董波令从人回馆驿报告,却为恩承安排了另外的住处。
恩承醒来时,却是在软玉温香的女人怀中。起眼一看,原来正是那宴席上唱曲的圆圆姑娘。恩承欲从中来,少不得与圆圆款洽温存了一番。两人接着就在床上谈诗论史,越发投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尤其是恩承,竟认这圆圆为红颜知己,与之道:“圆圆应该是我的女诸葛,以后有什么事情一定找你说个意见。”
再起时,已是中午时分。恩承念起公事,吃了中饭时就走,谁知那留在馆驿里的童华不在,询问才知童华也是昨夜外出没有回来。直到第二天早晨,童华才泱泱而回。恩承满肚狐疑,心想这童华会不会同自己一样有了不凡的境遇,却又不便于过问。童华也是欲言又止。两人略对望了几眼,很有点心照不宣的味道,互相间竟未再有点破。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