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鲁西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河北特支"。组织委员吴力践到长清县委工作,书记孟若玄调省委。河西地区党组织直接归长清县委领导。同年11月,长清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在赵官镇北吕官屯成立,张耀南任主任,石仲白任副主任,吴力践、崔健、周海舟、孟可铭、张仁卿为委员。动委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尔后,各区相继建立动委会,动委会在动员参军、组织群众团体、发动群众抗战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作。动委会成立后,县区教联会便结束工作,由动委会取代。
1938年冬季,顽军冯寿朋部肖建九团进驻吴庄(马集乡),后到韩庄逮捕肥九区党的负责人郑庆堂及工作人员王鲁波等4人。县委曾派人要求肖建九部放人,肖建九不但不放人,还将郑庆堂杀害。为打击肖建九的反共气器,八路军肖华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马集吴庄一带全歼顽军肖建九团,俘敌400余人。不久,又将枣杨庄一带与八路军作对的赵传晋红枪会打散。同时期,平原纵队一部包围潘店西小杨庄,将土顽蒋玉河部全部俘获,将团长蒋玉河枪决。在河西地区清除顽军肖建九部和蒋玉河部,打散赵传晋红枪会,对于河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使日军失去了在这一地区站住脚的社会基础,尽管日军后来进行大规模扫荡,但扫荡过后河西地区还是八路军的天下。
同年12月成立潘(店)南党支部,周长青任书记,李彩亭任副书记。1939年初,成立潘(店)北党支部,李祥任书记,吴欣斋任副书记。春,在辛店屯(仁里集镇)成立九区二镇中心党支部,王道俭任书记,王作舟任副书记。
1939年初,中共长清县委决定,成立五区区分委和八区区委。五区区分委负责九、十两个区的党务工作,王少游(王庆行)任书记,吴雨农任八区区委书记。1939年春,肥城九区(马集)划归长清县,改编为长清县第十二区,习惯仍称肥九区,朱迪(潘占红,潘自范,马集乡潘庄人)任区委书记。7月下旬,五区分委书记王少游在潘店朱庄开展工作时,与"扫荡"日军遭遇,在突围中壮烈牺牲,李祥接任书记。9月,五区分委管辖的九、十两区分开,九区区委书记孔赤光,十区区委书记李祥。各区委对外以"动委会"的名义活动。
1939年2月,日军占领潘店后修据点,并建立伪区政权,我党选派优秀共产党员张汉民(张景霄,潘店西街人)打入日伪内部,先充任日伪办的潘店高小校长,继而取得伪副区长、区长身份,成为河西县委的重要情报内线,送出许多重要情报。他在抗战胜利前夕被日军暗杀,成为著名烈士。
同年春季,长清县委在黄河西八区东水坡村(现属赵官镇),开办了长清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员为各乡的村干部和青年积极分子,半月一期,每期四、五计人,学习党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军事游击战、文化课等。先后由孟可铭、张仁卿、袁术、李光平、张海平、李玉兹主办,共办了十余期,为河西县基层抗日政权的建立培养了领导骨干。
同年夏季,长清县委按照鲁西北特委的安排,在辛店屯建立了鲁东南至鲁西北的秘密联络站,对外是同济诊疗所。李祥为联络站负责人,成员有王作舟、吴欣斋 ( 张干青)。李祥是中医大夫,其他人为护士、勤杂工,边看病边进行党的联络工作。同年7月,按照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的精神,河西五区分委在黄河西董庄、吴集、段庄、刘庄一带举办两期党员训练班,由王少游、张洁泉、孔赤光、张秋民、朱生等人以县委油印的《支部生活》为教材讲课,此后,其他各区陆续举办了党训班,使区村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同年10月,长清县委书记崔健与县委统战部长孟可铭到黄河西组建河西工委。在桑海子村(现属仁里集镇)召开了八、九、十、肥九区区委书记会议,宣布建立中共长清县委河西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河西工委),对外称河西工作队。当时,宣布孟可铭任工委书记,吴雨农、李祥任副书记,李祥兼任组织部长,孔赤光任宣传部长,顾汝桥任民运部长(因孟可铭未到职,由副书记吴雨农主持工委工作)。年底,吴雨农改任书记。河西工委隶属泰西地委、长清县委领导,辖八、九、十、肥九区四个区委。胡晓农任八区区委书记,孔赤光任九区区委书记,朱生任十区区委书记,朱迪任肥九区区委书记。
同年6月12日,在长清崮头县立第八高级小学召开了全县各界代表大会,选举张耀南为长清县县长。县政府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文教科,后增设手枪队、县政府工作队、建设科、司法科。不久,建立了各区区公所。黄河西八、九、十、肥区隶属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8月,为了加强对黄河西八、九、十、肥九区4个区的领导,经长清县委、县政府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在赵官镇大码头村成立了长清县抗日民主政府河西办事处。曹鲁光(赵仲鸣)任主任,李德斌任副主任。河西办事处成立后,根据长清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八、九、十区和肥九区组织各区各界人士,民主选举产生了各区抗日区公所区长。李正当选为八区区长,刘江当选为九区区长,李采庭当选为十区区长,潘建三当选为肥九区区长。同年冬,成立了长清县河西青年分会,董栋(曹千里)任主任。
1939年初,在河西地区建立的抗日武装长齐禹边区人民抗日自卫团、31支队和九区抗日游击队编入八路军正规部队后,八、九、十和肥九区都相继建立了区队武装。长清县独立营和八路军正规部队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1939年初,张耀南带领十几个人从长清河东来到河西,成立承安工作团,后发展到七、八十人的队伍,便改为八路军115师大峰山武装工作团。峰山武装工作团组织河西各区乡成立抗日自卫队,自卫队盘查铲除汉奸,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发挥了很大作用。同年3月20日,峰山武装工作团在崔桥(现属赵官镇)群众的配合下伏击进犯河西的日军小队,打死小队长宫板等7人。
25日晨,日军疯狂报复,火烧崔桥房屋1000余间。同年秋,长清八区区队在蛇窝村伏击一小股日伪军,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3支、子弹500余发,取得了区小队独自打漂亮胜仗的先例。到1939年底,长清县河西地区不但建立了党的区、村党组织,还建立了党领导下的区、乡、村政权,以及区队武装,建立了区、乡、村农会、青救会、工会(文教)、妇救会、儿童团五大团体。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河西地区群众普遍组织起来投入抗日活动,此时,日军在潘店、仁里集、赵官镇安了三个据点,河西大部地区都在共产党控制之下。党领导的群众抗日运动的兴起,标志着河西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