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四十辑「飘舞的剑」(6375辑)

第十二章 忠奸碰撞
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丁宝桢来到四川总督任上,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将三把火烧得轰轰烈烈——
第一把火,整饬吏治,在全川从上到下大小衙门清理陈年旧账,查出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均奏告朝廷依法拿下;在全川撤销了设来专为迎来送往耗费钱财的“夫马局”,为国家挽回大量的财产损失。
第二把火,改革盐政,将原先的“官发盐引、商运商销、定额课税”改为“官运商销、依量课税”,杜绝了官商勾结,使四川的财政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原先的岁亏几十万银两一跃而为岁增数百万两。也从根本上消除了诸省群众淡味之苦,
第三把火,治理都江堰,经过光绪三年和四年连续两年的努力,对都江堰进行了有清以来最彻底的一次修复。使灌区全面实现了旱涝保收,灌溉范围由原来的六县扩大到后来的十六个州县。
这火,使已经腐朽得发臭的川省吏治经历了阵痛之后,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清明景象;这火,使盐政从害国害民的极度败坏里脱胎为利国利民的川省经济支柱;这火,使二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这火,在大清王朝覆灭的前夜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这火,展露出了来自贵州大山的丁宝桢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
这火,烧出了四川的一片新天地,烧得千万群众心情舒畅;
这火,烧遍了四川的官场和商场,烧得所有的害人虫嗷嗷直叫;
于是,在丁宝桢主持的一系列行动中遭受了打击的力量很自然地结成了同盟,向丁宝桢和他的事业展开了疯狂的反扑。
弹劾丁宝桢的奏章源源不断地递到朝廷。有的劾他官运商销于国不利并且害商害民;有的劾他修理都江堰报账不清并且工程不当被洪水冲决河堤而毁坏良田;有的劾他机器制造耗资过大而应该停办机器局,有的劾他滥施刑讯迫害文武职官……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大有非挤走丁宝桢不罢休的势头。
其时光绪皇帝年幼,朝政概由慈禧皇太后主持。这慈禧皇太后见这么多弹劾丁宝桢的奏章纷纷递来,心里也不免犯疑:这么多奏章都是错的吗?难道其中就没有一件指出了丁宝桢的错处了吗?再说也应该給丁宝桢认真查一查,有问题就纠一纠,没有问题也给予澄清,还丁宝桢一个清白。于是,在朝中诸大臣中选出了两个认为大可信赖的人——恩承和童华——作为钦差大臣,派到四川去查勘。
恩承是礼部尚书,童华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两人都是满州八旗贵族之裔,也是颇为干练之人,深得朝廷信任,否则就当不上大臣,也不会被派往四川担任查勘要务。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