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鵬
我很幸运,出生在医学世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外祖父在连云港美国人办的教会仁慈医院担任院长,他也是中国的第一代西医外科大夫。在那战乱频仍的岁月里,外祖父秉承上帝的旨意,用所学的西医知识,拯救苍生,治病救人,在当时的新海连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后来,在外祖父医院当学徒的一位年轻人,与院长在南京金陵女大上学的大小姐私定了终身,门第之见让院长勃然大怒,竟然登报申明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并将他们扫地出门,这对情侣就是我的父母。被逼无奈的小两口只得返回父亲的老家原新沂县炮车镇,并与他的姐姐一起在镇上开了个姊妹诊所,母亲也因此中断了学业,在家相夫教子。由于父亲医术精湛,为人忠厚,诊所在当地很有名气。解放后,父亲关闭了诊所,到新沂县医院参加了工作。1951年春,淮海地区卫生系统举行篮球比赛,由于父亲篮球打得好,被清江市卫生局看中,将他调到清江市中心医院(现在的二院)担任内科医生,母亲也被安排到清江市二中教书,从此就在淮阴安了家。父亲对医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组织上多次委派他去上海第一医学院、江苏医学院及南通医学院深造学习,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清江市医院的副院长,成为淮安市的一代名医,汤从光的名字在那个时代几乎家喻户晓。
从小生长在医学家庭的孩子,耳闻目染父亲的医学医德,铭刻在心,长大后的我们姊妹6个,有5个都从事了医疗卫生行业。
18岁那年,我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作为知识青年去农村插队劳动。此时的农村,非常贫穷,也很落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现状。由于我的医学世家缘故,大队派我去清江市医院参加红工医培训班,学习结束后当了大队的赤脚医生,一边劳动一边给人看病,解决了许多农村常见病的问题,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1972年大学恢复招生,我进了江苏新医学院(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经过三年半如饥似渴的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被分配到当时的淮阴专区医院(现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当一名正式医生。当我跨进医院大门的那一刻,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像我的外祖父、父亲那样,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伟大的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一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转眼间50年过去了,我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担任科室主任、淮安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主委、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委员,我的名字也与父亲的一起进入了淮安名医堂。退休后,仍然还在为医院及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点余热。
女儿在我的影响下,成为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管护师,女婿现在是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更令人惊喜的是,外孙两年前考取了徐州医科大学,也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家中有人行医的不在少数,五代人都行医难能可贵,我衷心地为医者自豪,更为我们五代行医者感到骄傲。愿我们的后代将医者这一神圣的职业传承下去,让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永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写于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