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东华
因为是周末,不用上班,便带着小儿子闲逛。先去爱琴海购物广场,逗留了一会,就骑着电车径直去了蓼河河畔。
虽是盛夏,雨后的空气却感觉非常的清爽,骑行的时候,吹在胳膊上的风似乎有秋日的感觉,凉凉的,很舒服。我们沿着蓼河绿道,从蓼河西岸穿过一座小桥来到东岸,也就是蓼河左岸。
其实蓼河公园离我在高新区的家不算太远,大概有五华里,骑电车也就是七八分钟。可真正在蓼河公园悠闲散步的次数却很少,一方面为了生计整日奔波瞎忙,身体和心难得闲适;另一方面去蓼河玩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定点去右岸的沙滩游玩。那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有秋千,有攀岩,有动物造型的玩偶,还有水车、跷跷板、平衡木、梅花桩……最主要的是可以玩沙子,可以戏水、捡贝壳……每逢周末,沙滩上总是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奔跑,追逐,打闹,欢笑声、喊叫声、哭声掺杂在一起,非常热闹。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但有时也陪孩子提了水桶,拿着小铲子挖沙、灌水、扣馍馍、堆城堡。我和儿子说,今天我们在左岸散步,好好地欣赏蓼河的美景,儿子欣然应允。
左岸的河堤上修了一条不宽不窄的柏油路,路面有四分之一是绿色的,被称作蓼河绿道。这条柏油路原来也是可以跑汽车的,后来可能是觉得汽车穿梭在这么好的林中有些不合时宜,也可能觉得在路上散步的人多,车来车往毕竟不太安全,于是就禁止跑汽车了。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我觉得都是好事,没有汽车的树林才更像树林,天然氧吧不需要汽车尾气来调味。
蓼河的水是绿色的。可能是因为近期天热,水温升高水藻滋生产生的绿。那种绿是浑厚的,不是轻盈的,午后的水面静得出奇,没有一丝波纹,也没有一圈涟漪,整条河像是睡着了。蓼河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得拂去表面尘土和斑黄的锈迹,才能打开、欣赏、品味蓼河的韵味。
水边近处种有芦苇、香蒲、千屈菜、辣廖草,再往上种有嫩黄色的鸢尾,娇艳欲滴的美人蕉。柳树是这里的常客,也是岸边永远的守护者,千条万条的绿丝倒垂下来,有的直挂在半空中,有的则探入水中,似乎在和水中的鱼儿玩耍嬉戏。柳树脚下有很多的蒲公英,黄色的小花静静地绽放。我想这些蒲公英应该不是人工种植的,因为它们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秩序,没有规矩,也不必听从谁的命令和安排,就这么随意地躺着、卧着,只要有块空地它们便能生长,尽情地开放,自在自然。
堤岸上蜿蜒的小路几乎全是树荫,偶尔有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空隙投在红砖铺设的路面上,也显得斑斑驳驳;红砖上的光晕时而晃动,又增加了几分动感和生机。我很久以前就喜欢看这跳动的光晕,如演奏的乐曲,有节奏有韵律。耳朵虽听不到声音,眼睛却可以看得见声响,节奏或快或慢,或张或弛,或松或紧。我虽没有修炼到菩萨的境界,原来也是可以观音的,我暗自窃喜。
路两旁种的树木不尽相同,有枸桃树、有水杉、有核桃树也有枫树。青皮核桃鼓鼓的、圆圆的或仨或俩靠在一起,挂在枝头,核桃叶宽大肥硕,知了藏在下面,想唱却有些羞涩似的不敢大声,也许是攒着劲等着暑天的到来。枫叶密密麻麻地挨着挤着,看上去毛茸茸的,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枫叶应该红了之后更好看,或许是因为我在北京待过一阵子,秋天常去香山看漫山的红叶。其实,绿色的枫叶也蛮漂亮,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如不同的花儿花期不同,成长中的孩子也是如此。
再往前走,路边有几棵石楠和银杏树,石楠的叶子很密,长得低矮,银杏笔直挺拔,叶子却很稀。树形不一,美有不同。树下的空地上长着地毯草,长势茂盛,真像铺了绿色的毯子一般;树下还长着一年蓬,缀着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花;还有枸杞,有的枸杞子已经变红,似乎在这旷野之中也学苔花牡丹。其实枸杞在我们当地叫“狗奶子”,不管是俗是雅,只要实用,人们就喜欢。新鲜的枸杞叶子放上蒜蓉、香油凉拌,或者加油热炒,滋味都挺不错。当枸杞果成熟的时候,男孩子们常常采集它们当零食吃,小姑娘则把那些小红果当做红宝石,插在头发上;当做耳坠,挂在耳朵上。
河堤上偶见几棵松树,青葱苍劲,松果已熟了八九成,只是这里没有松鼠,有些辜负了松果。有几只麻雀飞来飞去,给这静谧的树林平添了几分趣味,有蝉鸣,有蛙声,都不算响亮,或许他们也和这左岸的静谧有约,只可浅吟低唱,不能喧嚣,生怕破坏了这难得的静宁。远处的河里游弋着一只野鸭,或觅食或休闲。这时,我突然发现河水不是绿色的,而是蓝色的了。不知是水映了天空的颜色还是天空偷了水的色彩,水天一色。
近处的水中有一大片荷叶,一片片荷叶犹如张开的伞,只是“伞把”长反了且直插水中,荷叶的中间有些雨水,积在一起如未消融的冰;有的荷叶平铺在水面上,上面洒落着一些晶莹剔透的珍珠——那是上午的雨滴,它们贪恋荷叶,不忍心直落水中。荷花静静地绽放,有红,有黄,有白,粉红的花骨朵偷偷地在荷叶的缝隙里张望,她像害了羞的小姑娘,躲在门后却对远方又充满了遐想。远处群英路上的三拱桥也倒映在水中,拱洞和它的影子连成一体,桥身灰青色,在这翠玉墨黛间更显得厚重、宁静。
在小路的转角处有个喷泉,应该是人造的,泉水汩汩,水流潺潺,溪清见底,鹅卵石散落水中。有几个孩子正在冲凉戏水,儿子也加入其中,用手拍打着涌动的泉头。我也凑近,用手捧了一捧清凉,洗了洗脸;又把手指叉开,让流水从指缝间穿过,流向静静的蓼河……
作者简介:赵东华,山东济宁人,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描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