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泛舟
——一组诗人的作品欣赏
上刊诗人:
曹达环 谢巴特尔 独舞风铃 赵银平 木子铎 张维清 包彦军 水中月 苦觉 泽民 太平王子 江帆 张凤春 郑国辉 许彦华 狄安娜 雪原 杨天广 孟义 利校 蔡春德 冯德章
1.七月的草原
文/曹达环(江西)
七月的天空美丽吉祥
白色的汉字在蓝蓝的裱纸上
书写着诗歌一行行
碧绿的草原
竣马奔腾
广袤的怀抱里
到处是牛羊
经幡点点如城堡巍立
袅袅炊烟似飞鹤翱翔
马头琴奏出优扬的牧羊曲
歌声里传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青稞酒的醇香
酥油茶的热烫
帐篷里的生活
比城市幸福阳光
七月的草原
碧水蓝天
一片翠绿
草原的夜晚
星月明亮
万籁无声
牧民们生活在神奇的草原上
白天是快乐
晚上享安康
2. 夜色里的阿木古楞
文/谢巴特尔(内蒙古)
清代,驿路的开辟
把民国的西口风
吹向阿木古楞,农、牧、商、贸
从此繁荣昌盛
为解放后,公私合营
垫定了
——财富基础
这里就是,阿木古楞
曾经“平安”的:
——“江根”牧场
……
阿木古楞的夜色,从来
没有归途
心事,总是止于露水
不尽然,不死心
没有一点:
——非份之想
……
也许,绝望中带着
凄厉的草叶
越来越锋利,越来
越孤独
一如,这茫茫戈壁滩上
一丛丛
血色的,狼毒花
不问姓名
——不问来处
……
嘿!躺下吧
在哪里倒下
就在,哪里埋了
谁到最后
还不是:
——一把白骨
……
曾经流淌了,千万年的
江岸河的流水哟
计较了,太多
终因,最后的贫瘠、困顿
而被迫选择了断流:
——干涸
……
我也想归去,不问此生
不问来世
像经盘转轮,不停的轮回
在阿木古楞,今夜的
——怂恿
……
3. 树
文/独舞风铃(内蒙古)
小的时候,别人都以为是根草
被虫蚁嘲笑,被猪犬侵扰
还好,风刀,一刀刀
将筋骨细雕,将关节拔高
终将渺小,变成了高大繁茂
竭力,将身上的一只只鸟巢
高举、怀抱
却忘了,流光极易把人抛
直到,某个清晓
枝杪,咬不动一滴雨露
苍老,彻底将骨骼压倒
几声鸣叫,是鸟儿们最后的哀悼
之后,月夜花朝,风景依旧
无人记得,它曾经来过
即使,来年化为泥土肥料
对于这大地的广袤,也是微不足道
4. 蝴蝶
文赵银平(河南)
穿过空气,穿过虚无
一只蝴蝶拽着风的翅膀,落在南瓜花上
它那么美
仿佛什么都是多余的,比如缝隙,阴影
一只灰雀的鸣叫声
时间停止,赞美词从花蕊开始蔓延
经过苏东坡的诗句,从笔尖
滴落
一首蝶恋花,在宣纸上
呼之欲出……
5. 如梦令·嘉澍
文/木子铎(山西长治)
今降喜人甘露,
灵泽厚云倾注,
农庶忭然欤,
寄望丰收田亩。
好雨,
好雨,
上善舍予嘉澍。
6. 修鞋匠
文/张维清(湖北武汉)
人间眼里的冷淡和冷漠
摆在她的地摊上
她是残疾人,像一棵小草,卑微地活着
也看惯了世态的冷暖和炎凉
她很富有:针,线,钉子,缝纫机
拯救鞋生,缝补着生活的缺口。缝缝补补又三年
仿佛缝合着人生的无奈,感慨和感叹
我问过那柄铁锤,宛如苦涩的岁月锤弯了佝偻的背影
问过被钉子,针,线,养活的老茧
不离不弃,陪着残疾人,度过风雨和春秋
修鞋的街角,那是她的一座人生坐标吗
透过老花镜,她那清澈的眸子
宛如透视着,曾是一个粉红的女子
谁说她是残疾人,她是家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谁说她是坨背,她是世间一道美丽的彩虹
7. 迎八一创诗篇
文/包彦军(内蒙古)
八一红旗扬,
军人弹上膛。
南昌枪声响,
敌人战地亡。
8. 独行
文/水中月(山东潍坊)
捧着你递过来的孤独
苦读一个人的生活
越读越比不上你
你的孤独
静静躺在一本书里
而我一个人旅行
却想孤独给一个世界看
9. 夏 .晨雨风自来
文/水中月(山东潍坊)
凭窗观雨树颜新,
扑面清风爽体心。
连日高温阳炙热,
龙王感悟降甘霖。
10. 致窗外的竹子
文/苦觉(曼谷)
夜里,你会用影子来擦窗玻璃
让我的眼睛去拥抱美丽的星星
我不习惯用手去滑机屏涮视频
也缺少点赞送花留美言的爱好
只是今晚我弄不明白
你为什么要用叶子遮住了窗户
11. 花开的声音
文/泽民(广东)
水草蔓延,野花河边相伴
栈道,挤满客流来回
青山,一群鸟躲藏,鸣叫
好像为风景描绘几笔乐趣
凉亭,楼阁,观望台
相机的自由拍摄
令围观者,惊喜又羡慕
七月,龙船花开
为生活点缀情意
12.空谷幽兰
文/泽民(广东)
繁星夜幕点幽兰,
碧岭山峰水伴欢。
布谷回声神境妙,
凉风抚爱蝶蜂看。
溪河可见痴心长,
悠静常怀醉梦安。
倩影多情青叶旺,
凝眸色泽似仙丹。
13. 东汤留个影
文/太平王子(吉林长春)
化妆包里少不了那枚菱花镜
各种化妆刷在脸上一阵折腾
粉饼唇彩眼影润唇膏齐上场
还得吆喝棉签配合腮红口红
丑女无盐捯饬也会月貌花容
喜欢女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出门前爱人总要做些小功课
用心欣赏我愿做忠实的观众
原生态小镇也难闻狗吠鸡鸣
爱河涓涓细流哪有帆影舟踪
习习晨风也许在东汤等着咱
岸边山楂树挂满红红小灯笼
一二个景过后不像瑶池仙境
七八个大妈扮酷装仙子卖萌
这旮旯也有大人物留下传说
附庸风雅乾隆沐浴薛礼征东
14.【仿古体新诗】.且借人间二两墨
文/江帆(新疆)
且借人间二两墨,
挥毫谱写四季歌。
开春播希望,
盛夏勤耘作。
金秋五谷丰,
严冬存硕果。
迎朝阳,
接日落,
来往轮回,
卷舒云烟过。
尝百味,
品生活,
冷暖有知,
任由他评说。
且借人间二两墨,
描绘神州好山河。
江南水乡秀,
塞北草原阔。
蓬莱梦幻境,
昆仑峰巍峨。
疆域广,
贤良多,
源远流长,
文明承美德。
历沧桑,
经变革,
巨龙腾东方,
中华我祖国。
且借人间二两墨,
丹青巧手绘地天。
鲲鹏高展翅,
神舟月宫连。
5G盖全球,
航母驶深篮。
社稷稳,
盘石坚。
山河锦绣,
国泰民心安。
友交四海,
求同抱团。
一带一路兴,
欧亚铁龙忙不闲。
大江南北歌舞起,
长城内外锣鼓喧。
15. 鹧鸪天·诵诗如痴(新韵)
文/张凤春(黑龙江)
酷爱吟文几近痴,
晨读夕背
不分时。
湖边漫步恰抒语,
广场相逢
正诵诗。
解妙句,悟佳词。
娴熟入梦
获心知。
名篇吃透收翻倍,
匠笔研深
底蕴持。
16. 微 诗 一 组
文/郑国辉(吉林)
(1)土豆
别怪市场上它出现得越来越大
地里种它时又增添人心这一新肥料了
(2)吐沫
它虽说喷出来的面积不大看冲向谁
都落在一个人的脸上不被淹死也会被呛着
(3)秋风
恨绿到牙根处于是拼命的收拾满地的残叶
实在不解气又把树上也一扫而光了
(4)别母
把妈妈的骨灰放在心坎仿佛是一副良药敷体
减弱了我裸露在外伤口的疼变轻变轻
17. 炊烟.飘在心头的结
文/许彦华
夕阳西照
炊烟袅袅
几分静谧
几分陶醉
令人心旷神怡
故乡的炊烟
似梦如画
如画似诗
如痴如醉
让我深陷不已
夕阳下
炊烟袅袅升起
如出海的潜龙
扶摇直上
迎晚霞落日
母亲坐在灶台前
慢慢的往灶膛里添柴续火
屋子里
飘出来饭菜的香味
等待劳作一天的家人共进晚餐
炊烟沿着屋檐
默默无语的随风飘去
宁静的山村
鸡鸣狗吠
牛羊撒欢
一群可爱的小鸭子
走起路来左摇右晃
相互依偎
会聚在一起
小河边
洗衣的少妇在嬉戏
柳树下
俊男靓女在谈天说地
又见炊烟袅袅升起
暮色笼罩大地
炊烟里
有母亲的唠叨
有父亲的叹息
它是游子的梦
它是一首诗
又似一杯甘醇的美酒
让我情动于中
心醉神迷
炊烟
你是飘在我心头的结
永远无法抹去
18. 谁动了我的沙丘
文/狄安娜(北京)
谁动了我的沙丘
你静立在它的前面
让荒冢有了姓名
你的泪
让它找到了亲人
留与不留
我却始终没有问出口
19. 旧时光
文/雪原(吉林)
如果怀念
就怀念那间土坯房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如果怀念
就怀念那盏煤油灯
那是一代人眼里的光芒
旧时光
是跋涉过的一条河
对岸的灯火,很亮很远
当我怀念逝去的时光时
一枚圆月
从河水中升上夜空
20.大鸟
文/雪原(吉林)
苍鹭立在沙洲上
目光凝视远方,深刻而尖锐
它在凝望什么呢?
这个长着细长脖颈的大鸟
总是那样孤独,让人心生怜悯
21. 入伏
文/杨天广(河南)
烈日炙烤着大地的脸庞
汗水在皮肤上绘出盐的图章
树梢静止,风也藏匿了行踪
连蝉鸣都变得有气无力,懒洋洋
街上的行人匆匆
像是和太阳赛跑,寻找阴凉
空调的冷气成了奢侈的梦想
冰镇西瓜,甜蜜的解药,夏日的宝藏
入伏,这个火热的节气
让时间变得缓慢,让心情变得悠长
我们在热浪中寻找一丝清凉
在炎炎夏日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
热气渐渐散去,留下淡淡的香
月光洒在静谧的夜晚
入伏,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梦乡
22.光阴似箭
文/利校(内蒙古)
入伏酷热莫烦愁,
月余十日既是秋。
林荫聚笑侃南北,
腊八一过年到头。
23. 国学英才教育之经典篇
文/孟义(安徽合肥)
《孟子》读后感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能做到:
来之,富之,教之,劳之,没有做不好的
《孟子》—第802篇分享
原文: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易,是治。畴,是规划好的,耕熟的,按井田制分到各家各户的田。在周朝的井田制中,一井就是一畴。菽,是大豆;粟,是小米。菽粟,指粮食。
孟子说,明君治理天下,只有教和养两样。养是第一位,必要百姓先富足,然后才能教化。易其田畴,就是把田地规划好,让百姓都有事做,失业的人也会少,再惩治游手好闲之人,使之尽力耕田,春耕夏耘,按时播种。
政府不要老想增加税赋,尽量做到损上益下,而非损下益上,要先看百姓粮食够不够吃。
当耕地增多粮食增收,税敛减少,百姓自然就能富裕。
很多国君初创时尚且能做到易田畴、薄税敛,然后天下大富。但是,财货一多,就容易行奢侈之风或者征服欲就爆发。如此一来,再多钱都不够用。所以,政府要制定财用的标准。
比如汉朝文景之治后,百姓富足,国家有钱,汉武帝征服欲爆发,开始发动战争,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全国百姓破产,人口死亡一半。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食之以时,不能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什么都吃,要为未来的生活留有余地。比如鱼不够尺寸,不能下网捕捞;果实不熟,不能轻采。一切没必要的吃食,都是浪费钱财,需设令禁止。
这是生活常识,我国的海域也设置有禁渔期,不过还要增加不够尺寸的鱼,需要放生等规定。
用之以礼,张居正注解:"如非养老,不得用牲;非宾祭,不得烹宰之类。一切滥用以糜财者,皆在所必省焉。"这个,就是"八项规定"。
总之,杜绝一切浪费,按一定时节食用,依礼制规定消费,则政府财不可胜用也。
这个道理不要轻飘飘的放过,同样适用于企业中,老板首先要想着如何能让员工富有,员工才更有积极性去工作。任正非说过:"钱给多了,不是人才都变成人才了"。然后再制定相关杜绝浪费降低成本的办法,如此企业想没钱都难。
当民富而财足,需教化百姓知礼。百姓生活离不开水和火。水火对于人来说是最宝贵的生存资源。但是,如果黄昏时敲任何一户家的门,去借水和火种,必然是有求必应。
为什么呢?因为水火极其充裕的资源。如果让粮食也像水火一样充裕,那么百姓哪有不仁爱的呢?
这就是管仲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礼仪生,教化行而风俗美。
现在很多人怀念80、90年代,说那个时候的房价低,人也淳朴,这都是一厢情愿。告诉你一个真相,一个贫穷的时代,很难是一个仁爱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恶劣的。我小时亲身经历,村里一户人家,儿子背着媳妇偷偷给母亲了100块,被媳妇得知后,上下大闹,最后母亲被逼无奈上吊自杀。
这种事放到现在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农村也到处都是车,家家户户小楼房,农村老人也有退休金,不会因为基本生活的问题而闹的家无宁日。
家家富足,百姓自然仁爱。
这也是孔子治国的理念:来之、富之、教之、劳之。你对待百姓好,让他们富足,自然能吸引远处的人投奔你;来了之后,让他富足,比在原来的地方富;富了之后再教化、教导、教育,才能有所成长;最后是"劳之",不能闲着,要劳动,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理念对于家庭和企业同样道理,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能做到:来之,富之,教之,劳之,没有做不好的。
24. “一毛三分钱”的成因探微
《那年那月 故乡那些事》之四十六
文/蔡春德(河南)
我没有考较当今农村人一个天工多少钱的价值。或许几十、几百吧。
这里我说的那个一毛三分钱的日子,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是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记得有一年,我们生产队交完公粮和农业税后进行的年终决算,平均一个工(就是一个整劳动力一天创造的价值)只有1毛3分钱。这在我们大队倒数第一,有可能在我们全公社也是倒数第一。
劳动生产率已经低下到这个程度。可以想象那是个什么状态。但就是这样,我家和别的困难户,还要拿出几块钱的缺粮款(你所创造的价值不够你所分到食物的价值,所须要做的后期补偿)。记得我家要交缺粮款4块6。在那个一个鸡蛋只值2分钱、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岁月,这4块6毛钱足以难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三年自然灾害的肆虐,豫东所处的黄淮大平原却成了重灾区。
党和政府塒刻关心着灾区人民生活,从全国各地调配食物救济我们这个贫困地区。记得最清楚的有东北黑土地的红薯、土豆,云南的木薯,还有很多各地各样的东西……源源不断的运来,再分到我们各家各户……感恩他们!灾区人民应该感恩那些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
那时农业生产效率低,人民生活很苦,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上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种因素:
①是从那个“一穷二白”的旧社会走来,那是管火柴叫洋火、管香烟叫洋烟的年代,新中国底子簿的几乎为零,正经历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
②农村土地贫瘠,没有化肥,没有良种,没有农业机械,靠天吃饭,光有热情不行,这些条件无一不在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③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④中苏关系破裂后,勒紧裤带向苏联还债。
⑤农业浮夸风的严重影响。
⑥农业人口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文盲率占比太大,缺少科学种田意识等。
同志们想一下,这几种情况加在一起,如同海啸、地震般的袭来,考验着新中国的承受能力。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我们能顺利走出低谷,稳步向前,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啦!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坚持不吃肉,带头减少吃粮标准,省吃俭用,体验人民疾苦,勒紧裤带,给苏联还债,还要带领全国人民度过自然灾害……
我们知道的毛主席一个睡衣打了70多个补丁,一件衬衣,也是补了又补,舍不得扔掉。一双皮鞋穿了20多年……这就是那个时期我们的领袖。从枪林弹雨、雪山草地走来,没有享福……还日理万机,操劳着国家大事……
这说明什么?武装革命时期创业难,建设时期的守业也难哪。
生产搞不好,不但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还吃上国家的返销粮,拉了国家的后腿。
除了上述的宏观因素外,我觉得在微观的一个生产队来说,还应考虑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种植结构的调整,那些地块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哪些地块适合种植耐涝作物。比如天气旱涝的准确予测,注意一些农谚的经验等;比如什么样的农家肥最适宜给哪些作物;还比如每年的种子怎样进一步优化;还比如哪些作物宜早收,哪些作物宜晚收,怎样做到高产?
虽然说农业生产随大流,人家种啥咱种啥,可要动一些脑子,要有一个有经验的生产队长做领头人,和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农……还有更重要的全村劳动力的团结努力。有了这些,才能逐步摆脱困局,不致于挨饿受穷。
要想把农业干好,为国家做些贡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5. 化妆
文/冯德章(杭州)
真诚与娇柔凝结在一起
也不乏无味的造作
但内心深处却是充满了爱意和激情
让自身靓丽的风景展现出来
让丢失的年华不再遗憾
让不老的青春岁月永远静好如初
让满眼的绿色拥抱整个春天
只是莫要顾此失彼
自然的注定是最美好的
青丝狂傲着花季少年少女的峰巅
白发愉悦着豪放不羁的老年
剪影一段时光的记忆
无处不回荡着命运的交响诗篇
就请整理好灵魂的装束吧
风霜雨雪雕刻出纯净无瑕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