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与悟空
蒋海荣/安徽淮南
有位“师傅”
天天双手合十
口中满嘴仁义礼智信
殊不知人间哀
不经他人苦莫妄言
心中有佛仍人妖不分
几次三番险像生
有个“泼猴”
正不喜恶绕远
侠义勇敢护“师傅”
取经途中历数难
火眼晶晶辨妖魔
十八般武艺天地间
天上各帝君
水中各族王
途中各精
只是表像
然成就斗战胜佛也
取经途中师傅与徒弟
佛地皆位列仙班
红尘万象皆迷雾围城
你我非神只是尘
人,妖,仙,魔,精
需要火眼晶晶啊
《唐僧与悟空》这首现代诗,以《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唐僧和孙悟空为切入点,深刻探讨了人性、善恶、真伪以及修行的意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段描述了唐僧的形象:“天天双手合十,口中满嘴仁义礼智信”,这是对唐僧作为僧侣身份的写照,他虔诚、善良,满口仁义道德。然而,“殊不知人间哀,不经他人苦莫妄言”,这句揭示了唐僧的局限性,即他虽有慈悲之心,但因缺乏人间疾苦的真实体验,有时难以明辨是非,甚至“心中有佛仍人妖不分”,多次陷入危机。
第二段转向孙悟空:“有个‘泼猴’,正不喜恶绕远,侠义勇敢护‘师傅’”。孙悟空的形象鲜明,他嫉恶如仇,勇敢无畏,一路上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火眼晶晶辨妖魔,十八般武艺天地间”,这两句突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能够洞察一切虚伪,拥有超凡脱俗的本领。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笔锋一转,从宏观角度审视取经过程中的众生相:“天上各帝君,水中各族王,途中各精,只是表像”,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是修行路上的考验和助力。“然成就斗战胜佛也”,这句话暗示了孙悟空最终的成佛之路,是对坚持正义、勇敢斗争者的肯定。
最后一段则回归到现实,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你我非神只是尘,人,妖,仙,魔,精,需要火眼晶晶啊”。这里诗人提醒我们,无论是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都需要像孙悟空那样具备洞察力,才能在红尘万象中保持清醒,不被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唐僧与悟空的对比描写,不仅再现了《西游记》的经典情节,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修行与真理的主题,寓意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