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的“冰山”
文/顾德
《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以解读我国若干项知名“大国重器”项目名称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为引子,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挖掘经典文化意象背后的趣味知识,呈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国智慧,给读者带来思想与文化的启迪。
每一个名字和实际科技有着深刻的联系。太阳监测卫星计划有两个,一个是“羲和”,一个是“夸父”,一个是太阳女神,一个是具有坚韧顽强精神的小伙子,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的楷模。大型运输机取名“鲲鹏”,人造空间站是“天宫”,宇宙飞船叫“神舟”,气象卫星就是“风云”,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蛟龙”,巨型射电望远镜叫“天眼”,探月工程是“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这些不是都可以在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里找到印迹吗?
《大国重器的诗意文化》一书选取了22个大国重器项目的名字,深度挖掘其命名背后所蕴含丰富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是对历史的展示,更是展现了科技命名的背后融于中华民族血脉基因中的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
嫦娥是月亮上的小姐姐,探月工程命名“嫦娥”名正言顺,从嫦娥一号到而今的嫦娥六号登上月球背面,一步步走近嫦娥,据说,月球车在征名时,有“玉兔号”和“揽月号”等选项,最后定了“玉兔号”,不得不说,“玉兔号”比“揽月号”更贴近中华古代神话,是不是?“鹊桥”、“鸿雁”都既符合现代科技的用途含义,又饱含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传统故事内涵。这里有人物,墨子、张衡、徐霞客、義和、夸父、祝融、悟空等等,这里有神话传说,鹊桥、鸿雁、鲲鹏、天问等等,还有一个个神话故事,诸如蛟龙、昆仑、夔龙、天眼等等,讲到这里,我发现不仅是传统故事,也有现在的故事呢,一些村庄的名字就是跨越时空的古代现代相融汇,南北通透东西融合,现代是古代的延续和传承,古代是现代的渊源和根脉,从“神州”到“神舟”,说明中华历史的一脉相承,渊源流长。
作者黄西蒙是一个文史作家,从古至今,从天到地,从上到下,从山到海,从诗到文,何种诗意,何以重器,图文并茂,大国重器的文化色彩和中国历史的文化的魅力实现了交融,千年之叹,丰富想象,悠扬旋律,千年回响,坚定步伐,在时光回想中走得风起云涌,顽强拼搏精神,在历史长河里情怀满满。
我们,尤其是青少年们来读读这本书吧,回顾回顾历史上的经典神话,了解了解中国人民独领风骚的科技强国之路,展望展望未来可期的无限空间。


作者简介:顾德,本名李吉利,聊城市茌平区人。普通草民一枚,天生鲁笨,不善言谈,不会交际,为人有点懵懂,做事有点迟钝。但自觉有二优点,一曰活力,二曰坚持。半拉心不知难,什么事都想尝试做做,始终保持一颗活力年轻的心,开微博,用微信,写评论,参活动,偶有得,是一乐。读书是我生活一部分,为生活添滋味,为人生提品味,写作就是和良师益友小聚。愿以书为伴,以文会友,享受好人生大宴。感谢编辑老师的辛苦劳动和厚爱。我愿意在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能走多远是多远,尽力走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