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秀考上西安美院了!
文/云蒙山人
仿佛是为了证明我参加暑期美术教师培训的合理性,昨天,玉秀她爸高兴地给我发来微信——玉秀考上西安美院了!
我今天又确认了这个消息,是的,玉秀考上西安美院了,只等录取通知书了!
要说陈玉秀,先得说她的爸爸陈永宏。我是在2015年麻坪镇第二届奇石根雕艺术展上见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的。当时他的展台琳琅满目,手串、把件、金钱石、崖柏……应有尽有,展览还没有结束,他的产品就被心急的人一购而空,同去的王先生也兴奋地拿走了一个崖柏弥勒佛呢。
不久后,我和作协刘主席、杨主席走进了这个手艺人的家,4人喝了不下8斤的各种风味的酒,以至于我都想不清是怎么回来的。此后,刘主席撰写了非常详尽的报道,在《商洛日报》千里走洛河栏目刊发,手艺人“陈氏一雕”一时引起大众的关注。
后来教美术,陈玉秀就做了我的学生。毕竟知道她家有艺术熏陶,所以对她的学习格外关注。记得有一次,她画了现在沉香亭后面的一座小石桥,上面写着“清泉”两个字,我一眼可知这是写生的结果。虽然线条简单稚嫩,还是果断评为优秀作业,为的就是鼓励写生。陈玉秀的美术作业几乎每次都能获评优秀。人物、山水、花鸟、动物、植物、景物、静物……她的创作勤奋而且无盲区。
点评作业时,我也会巧妙表达我的看法,告诉同学们 艺术固然离不开天赋,但绝对不能只靠天赋。天道酬勤,经风雨才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上高中后,陈玉秀始终坚持她的美术爱好朝一生的事业发展。我从陈永宏的朋友圈里也实时了解到她的努力与进步。倒不是抢着做事后诸葛亮,而是因为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见到了非同寻常的坚持,她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陈玉秀的母亲,陈永宏的妻子,一个来自甘肃的奇女子马芳婷。她在孩子作业本背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诗,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吟风弄月,而是紧跟着时代脚步的新鲜声音。尽管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当她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县作协两位主席和我这个也算是有点文学艺术细胞的人来看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什么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不管是精雕细琢的陈永宏、废寝忘食的马芳婷,还是努力上进的陈玉秀,这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在不同的层面深耕于同一个领域——以寂寞为常态的艺术。
玉秀考上西安美术学院了!这是我们陕西乃至西北屈指可数的优秀艺术院校。起点决定高度,努力成就未来。我相信,几年以后,本就优秀的陈玉秀会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她会在自己深爱的艺术领域勤奋耕耘,把美术当做一种事业,创造出一种新的高度。
玉秀的成功,对于我这个美术老师来说有三点启迪。艺术教育,家庭氛围熏陶是首位老师,专业教师的引导指点是强力助推,最关键的还在于学生孜孜以求、矢志不渝,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前进。
玉秀她爸说,过几天就要回来,要好好感谢一下我这个大恩人。我一时还想不出“恩人”从何而来,只能妄加猜测:可能是他的小棉袄玉秀认为在自己的美术成长道路上,我不是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吧。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那就一醉方休吧,为自己是一个曾经的美术老师,为了让她的美术老师引以为傲来自云蒙山下三兴社区的好学生陈玉秀,为了更多山里娃从这里展翅高飞,朝向外面的世界!
(截屏选自小窗对话和陈永宏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