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 夜 戏

七十年代林源公社每年中季都要邀请县剧团或者是周边县上的剧团来唱上三、五天的戏,白天中午是一场白戏,晚上是一场夜戏。当然是以本地特有的秦腔、眉户戏为主,偶尔也有晋腔和蒲剧前来凑兴。不过,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它们不是本土的剧种,里心上对它们有点排斥,所以看晋腔、蒲剧也就兴趣大减,很少能将一本整戏从头至尾认认真真看完。而我身边的大人、成年人不管是秦腔或者是晋腔都能顶着烈日和大太阳,流着满头的汗,不断摇晃着手中的蒲扇,一字不拉地从头至尾看个通透、明白、真佩服他们的忍耐力和决心。那个时候还是延续的毛主席老人家制定的“双百”方针,每个公社都盖起了高大漂亮的大舞台,无论是召开群众大会、表彰庆功还是批斗“地富反坏右”或者是唱大戏都是在这个大舞台上举行。

而那个年代的林源中学每年暑假期间都要集中举办政治学习班、党员整风活动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组织教师反复学习上级的红头文件、冗长的报纸、社论和重要文章,因为那个年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父亲在林源中学任教,林源中学离林源公社所在地仅仅二里半有余,宽阔平整的沙石路面平平展展、干干净净无论是走着去还是骑上自行车去都是小菜一碟,不费吹灰的力气。一旦听到公社要唱大戏的机会我便千方百计地和母亲讨价还价要去看戏,母亲责怪我是偷懒、是害怕参加劳动,是在逃避,一般都是最后在爷、奶的帮衬下如愿以偿。

于是,林源中学的大院里就有了我们这一群无法无天的小兽们折腾吵闹玩游戏、藏猫猫。每当吵闹声太过喧嚣、影响到教师们学习讨论时,学校的领导高大威猛的林山伯就会出来“镇压”让我们这几个娃娃头站成整齐的一排手贴裤缝低下头来给我们训话:“干啥呢?唵!像不像样子?学校都让你们给抬起来了,还怎么学习哩?”训话到最后一句是最精彩也是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再不听话,再敢胡闹掐掉你们的小鸡鸡。”我们当中就有人窃窃地笑出声来,乖乖地溜到父母亲的宿舍里看一会儿小人书或者是讲一阵英雄人物故事,不到半个时辰又开始了无法无天的游戏。林山伯其实并没有恶意,他疼爱或者说是溺爱我们这些男孩的原因是拿他本人幽默的说法是刨开了“女娃窖”——家里边出生的是清一色扎着长辫子的女孩子。
因为白天父辈们要学习、要交流、要研讨,也因为中午的大太阳实在是太毒辣我们就很少去看中午的大戏,即使偶尓去看也是草草收场。

一件比较离奇的传说是:陡子沟的陈某是个大戏迷,有天中午公社唱秦腔《周仁回府》而他却惦记着自己种的一块一亩多的玉米,怕戏看完了就被山上的野猪给糟蹋完了,一季庄稼就没啥收成了。他一个人背起十斤多重的夹野猪夹子进了地里放置夹子,放好后,他又到地里看了看地中种的一片萝卜看苗出的齐全不。结果返回地头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已下好一的夹子,野猪没夹住却把自己的脚腕子给夹了个牢。

十里深的陡子沟大中午的一个人也没有,都去公社看戏去了,而这个夹野猪的夹子,要缷下来,就是一个成年人也需要使上很大的劲才能办到。现在自个儿被自个儿下的夹子夹住,再要想自己缷下来如同难于上青天。他只好拖着十来斤重的夹猪夹子,硬是从沟里一个走了出来,直到走到川口,见到过路的人才帮着给缷下来。他到村合作医疗站做了一下简单的包扎,就又拖着还在隐隐渗血的一只腿去公社看戏去了。合作医疗站的卫生员还专门叮嘱他要到公社卫生院住上几天院才行,而他却是看完了半场《周仁回府》的戏后才去的。

我觉得,大中午的戏看起来实在没有意思,纯粹是浪费时间,没有清晰的布景(白天的光线太强)所以白天唱戏基本上就不用配布景。但到了大晚上就不一样了,由剧团专业美工制作出来的漂亮布景在大灯泡的映照下真是栩栩如生、色彩亮丽、情景交融给戏剧的情节平添了无限的魅力。下午六点吃过晚饭后,父亲、林山伯、还有几个来自上川的老师会带着我们以散步的方式遛达着去看戏,因为这时候太阳才落下山头,田里劳作的农民们才从地里边回来,正是吃晚饭的时候。

再说,溽热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尽,离开戏还早着呢。我们就会在沿途的高大的核桃树下稍作停留,因为要考虑到教师们的形象也不敢十分地明目张胆,一般会选择相对来说比较隐蔽的地方,选一大块平坦的石头,摘一些已经灌满了油的青皮核桃。而上川的那些老师随身携带着旋核桃的专用旋刀子,一种经特殊工序打造的既好看又实用的工具,飞快的旋起核桃来,据说他们的熟练程度,一个人旋出来的核桃仁最少能供应三个以上的人吃,这还不包括边旋边吃的他自己!可见旋核桃是他们最为拿手的绝活。油嫩的几十个核桃仁下肚,吃过晚饭的肚子就鼓了起来,感觉到无比的实在。这个时候附近村庄的村民吃罢了晚饭陆续涌向舞台的方向,我们也就收拾了残局,慢慢向公社旁边的舞台方向移动。

夜幕初上的冶户川道里弥漫着凉爽的秋风,演员们在准备着开场的器械和物品,三遍刺耳的电铃声响过一场锣紧鼓密的好戏就开场了,什么眉户《梁秋燕》、秦腔《五典坡》、《铡美案》还有现代革命戏剧《杜鹃山》、《洪湖工赤卫队》这些经典的剧目至今印象深刻,不管是有月或者无月的时候,夜凉如水、歌声悠扬,
曲音袅袅、声传十余里。演员的演出是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看的是如醉如痴,激动处大声喝彩叫好,悲戚时是声泪俱下,连同台下的人们脸上都在不自觉地流淌着感动的泪水,人与自然、与戏剧与现实生活、与这夜色融为了天人合一的一个的整体,这就是戏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有时候我也会沉浸其中,与演员一同喜怒哀伤,一起慷慨激昂,戏剧是我最初接近文化艺术的平台,她确实有她独到的精湛和沧凉。




作者简介
刘武强,自由撰稿人,教育工作者,喜好读书,写字,作文章。闲来无事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