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 夏 的 缘 聚
—史记文化的优秀传承人秦忠明一
文/郭丽侠

今天,我应韩城市政协调研员解向军老师的邀请,去参观韩城市史记博物馆。
吃过午饭,我小睡了一会儿,一睁眼,“哟!怎么都两点十五了!说好两点半和大家在状元街西牌楼底集合碰面”。我急忙简单漱洗后又打扮了一番,照了照镜子感觉还不错,便挎上小包包出门了。
此时的太阳,害羞的躲躲藏藏,但并没有减少它对我的热情,我只好全副武装(戴上遮阳帽和囗罩)向汇合地急行去。

不一会儿功夫,我便走到状元街西牌楼底,当我正四处张望时,迎面走来一位留着粟棕色短发,温文尔雅的女士,她牵着一个可爱的小丫头,笑咪咪的瞅着我,我也瞅着她笑,她朝着我问道:“你好,您是参加下午博物馆的活动吗?”我说,“是的!您是?她说,“我是杨芙蓉。”我连忙伸出手说,“杨老师您好啊,我是作协的郭丽侠。”哈哈哈!

随后,解向军老师骑着摩托也赶来了,我们便一同走进韩城市司马迁史记博物馆。
当我们轻轻地推开那扇玻璃门,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从椅子上缓缓的站起来,解老师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连声说“秦老师好!秦老师好!”他又挥手指向,我和杨芙蓉老师,并把我俩介绍给秦老师。我们相互问好之后,我举目环顾,正面墙上,醒目的贴着毛主席语录和中央领导的指示牌匾,左边墙上贴着入党警示牌匾。我不禁对秦老师产生敬畏之心。

其实,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这里,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这个引人触目的博物馆,可我从来没进去参观过。今天真是有幸啊!
正思绪着……其他参加今天下午活动的老师便一一走进来。有韩城市民建委员会秘书长李晓玲女士、女子书画院院长耶雪亮女士、党家村历史文化及家风家训文化传播者党鉴泉老师、社会工作部孙娟妮女士、西庄文史组李明勋老师、技术监督局退休干部姚建华老师等同志。

大家都落座之后,李晓玲秘书长宣布了活动流程。秦忠明馆长一席肺腑之言,他谈到自己对文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克服了许多困难,到国外寻回遗失文物的几种《史记》版本过程,最珍贵的还是十七世纪的一个版本。为此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用在保护、挖掘和传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业上,他呕心沥血完成巨著《韩成县志稽校》版,填补了历史上很多漏洞,他传播《德》的礼器“周,韩城鼎”它显现华夏文明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品级。它的理念为韩城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前所未有而丰富多彩之社会价值极高的坚实基础。

随后,我们举行了赠书仪式。当我们每个人捧着秦馆长这部沉甸甸的巨作,翻看着一行行的铅字,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穿越时光的隧道,熬过了无数个不眠的春夏秋冬,才铸就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眼眶湿润了……
赠书仪式结束后,我们参观了二楼书画室、三楼的收藏室,当看到那一幅幅飘洋过海,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书画作品时,让我们再次震撼秦馆长的爱国之情。他的丰功伟绩一定会载入史册,他感人的事迹定会流传千古。

愿更多爱心人士,能够走进传承华夏文明的队伍里,让子孙后代们,都能记住这位为文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人物。
参观完文史博物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秦馆长。
此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我相信,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被洗礼后的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定会更加的绚丽多姿。




郭丽侠,女,汉族,知命之年,系陕西省韩城市司马故里人,韩城市诗词协会会员。从小酷爱文学,目前从事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闲暇之余喜欢读书;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愿在文字的绿洲里找回更好的自己!


2024年7月14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