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圆了东北行之梦
王慧仙
今年7月2日吃晚饭时女儿说:“妈妈,下周我们去东北他(老公)老家”。去东北是我早就有的心愿,我去过乌鲁木齐市、库尔勒,去过澳门、香港等地方,在北京、天津居住,我想在有生之年,东、南、西、北都去一下。
7月3日女婿开车出发。我透过车窗看到远近高低的山脉重重叠叠,再往前行,是一个接一个的隧道,我想这么长的隧道,怎么修出来的呢?这应该就是愚公精神的完美体现。想着就到了服务区。外孙小果果新奇地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拉着妈妈的手要去看大车,看见一辆大解放车发动,赶紧拉着我的衣角到自己家停车处走,我感动得含着泪想:两岁半的孩子怎么知道保护奶奶的呢?转来转去看了不多一会儿,女婿说“上车,继续赶路”。又过了几个隧道,夜幕降临了,大小山坳里高楼林立,灯火通明,9点到了长春,又去服务区休息,我问女婿“累吗”?女婿说:“不累,晚上不堵车,凉快,困了你就放心睡”。女婿有把握,我们也安心地上了车。小果果趴在车窗上看到五颜六色灯火辉煌的夜景,高兴得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看了好长时间才睡着了,我们也慢慢地睡着了。我睡醒时天大亮了,第一眼透过车窗看到鲜红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与绿油油的辽阔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没见过平原,继续好奇的瞭望,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是用茂盛而整齐的树木作分界线,透过公路两边断断续续茂密的树木,隐隐约约见到一排一排整齐隐藏在树林中的红顶白墙的高楼或平房。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中到了他家,他90岁的母亲眼泪汪汪、两手颤巍巍的拉着儿子的手,上下看个不够,激动得一句话说不出来,旁边的姐夫,姐姐们拉母子俩人坐下,我们大家也入座,边拉家常边吃丰盛而美味的晚餐后,回他三姐家休息。
7月4日走亲戚。去女婿的姨妈、舅舅、大姐家,那真是“亲人是天,情意无边”,热情、亲切得无以言表,特别是对小果果,大家当宝贝一样,你抱抱,我抱抱,这个给小手里塞一卷钱,那个塞一卷钱,小果果也像小大人一样,推辞不要。一天东转西转转到他三姐家已经7点多了。
7月5日去蛤蟆通水库。据说此地原来是一大片沼泽地,是王震将军带领部队开垦北大荒的遗迹。王震将军的塑像塑在9层台阶上的石碑上,小果果看见问他妈妈:“这个爷爷怎么上得那么高?”,这里完全展示的是现代化的面貌,也有王震将军他们用过的手推车,二人抬的铁箩筐……我想象着当时的艰苦场景,心中酸酸的。
7月6日看机械化设备。宽敞的街道两边,门面,墙壁都是鲜艳夺目的宣传画,整整齐齐地摆着拖拉机、挖掘机、大小各种工程车。小果果只要看到这种车就不肯走了,沉迷于这些鲜艳的工程车中,连吃饭时都叫不动。我们领上小果果到处参观工程车。
7月7日去乌苏里江边玩。当坐上游轮时,大家小心翼翼地走到游轮顶上拍照,在江上游览,一眼望不到边的水面,波光粼粼,时停时飞的小鸟绕轮飞舞,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游览了一个小时后,我们在江边悠闲的转悠,这里的建筑具有异国风情,门、窗户是拱形的,房顶是圆形白色金边的,给人特别醒目的感觉。回家时星空闪烁,仿佛触手可及。我教小果果要求他爸爸把大大的、圆圆的、亮亮的月亮取给他,小果果还真要月亮,闹得哄不下来。
7月8日去雁窝岛玩。雁窝岛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八五三农场,是由挠力河、宝石河和镜面湖环抱的荒岛,也是王震将军带领将士们涉水进岛,安营扎寨,用顽强的毅力征服了这片沼泽地,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名为“雁窝岛”。雁窝岛如今已经成为国家旅游避暑胜地。这里建有休闲广场、观鸟台、荷花池、博物馆等十大景点,开展湿地观光、休闲度假、农业观摩等特色项目。站在雁窝岛的石碑前远远望去,旷野间水草连天,近看金黄色的浮萍花和洁白的菱角花点缀在其间,几只仙鹤在水面上悠闲地散步。小果果看见仙鹤说:“大鸟掉进水里了,出来吗?”,看着不愿回家。
7月9日在女婿三姐家居住地转悠。好大的活动场地,绿树成荫,鲜艳的红、黄、兰花遍地,设施齐全,走在人行小道上凉爽、舒适,三步一个休息长凳,十步一个小圆桌,四个凳子供休闲人打牌、下棋。如今县城,村镇人民的生活真让我羡慕,和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在几天的走亲访友中,不难看出东北人的诚实、热情,女婿的姐姐,姐夫家人以及小辈们的亲切使人感动,特别是女婿90岁的老妈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各种干菜,水果。看到我喜欢吃姑娘果,一天时不时的给我手中塞几个非让我吃,我吃在嘴里,感动在心中。
7月10日回北京。送我们的亲戚朋友早早来到楼下,站在车旁互相祝福,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女婿发动了车,我不难看出他要离开90岁的老妈和姐姐们时难过的心情。车慢慢地开出宝清县城,就在辽阔的平原公路上飞似地奔驰,我还是好奇的观看平原景色。远远望去,朝霞还没完全坠落,渲染了半个天空,微紫色不多,红色如烈火、橙色如枫叶,同时我很奇怪,我们的车行了那么多路,公路两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里没有一个人干活,难道机械化的机器能播种、能收割,也能锄草、拔草吗?记得回乡劳动时种子下地,出苗后就要锄草、拔草,忙个不停。看着想着已到中午,我一点睡意也没有,不停的瞭望辽阔的平原,更不放过路边的每一个行程牌、广告牌,地名牌。庆幸的是这次去东北一路没太晕车,有精神瞭望辽阔的平原,看着想着夜幕降临了,去服务区休息。我们牵着小果果在车场里转悠,小果果发现一小片土,立刻两手去抓。为了不让他玩土,给他玩具车,这下可好,不但没制止玩土,倒提供了玩士的工具,到玩具车里装土,玩的不肯上车,将小果果硬抱上车后,就被附近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夜景吸引,尤其是霓虹灯的光芒千变万化,一会儿红、一会儿绿、一会儿半紫光黄,看着这光芒万丈的夜景不闹玩士了,看了一会儿就在他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女婿说:“在夜间开车时,他看到一前一后两只狼朝公路走,心有点虚,将车开快了点,之后定了定神,也就胆大了”。
在山区过隧道时,有个隧道6600米,出了隧道,道路两旁都是随处可见的风车和草原,在去回的路上有不少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基本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大厅两边都是男女洗手间,宽敞而清洁,中间是超市,货物饮料琳琅满目,还有修车用的配件、工具,餐厅摆着整齐的桌凳,饮水机,服务人员转来转去的按顾客的要求热情的服务。
这次去东北的所见所闻使我联想到1972年我去新疆的情景,和现在的新时代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不得不感叹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也欣慰自己在有生之年实现了去东北平原的心愿,在女儿和女婿的启发之下,拍了背景优美,姿式多变,笑口常开的好多照片。
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早年发表过几篇作品,《上海“母亲陵”》曾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