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六
赵东华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如果你问现在的年轻人,估计好多都不知道。也许他们会反问你:“六月六也是节日吗?”其实这也不能怪现在的年轻人。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人们,都很忙。有的忙着开会,有的忙着挣钱,有的忙着打牌。年轻人白天要工作,晚上还有夜生活,空闲的时间要么刷抖音,要么打掼蛋……总之很忙。
六月六于我,也停留在记忆里。
小的时候,六月六起码有两件事是要做的。一是“晒龙衣”,一是吃炒面。“晒龙衣”,其实就是把家里的衣服,穿得着的和穿不着的都拿到院子里,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扯满了绳子,上面满满地全是衣服,五颜六色的。像是商品展览会,又像大染坊晾晒布料的情景。这个时候小孩子最喜欢从衣服里钻来钻去,一点儿也不嫌热。中国民间传说东海龙王每年六月六这天要出水晒鳞,人们也在这一天洗晒衣服,以求吉利,因此六月六这天又叫“洗晒节”,晒衣服也被称作“晒龙衣”。我觉得主要是到了六月,气候变得潮湿,再加上以前的房子,通风不好,衣服很容易潮湿发霉,所以要拿出来晒一晒。晒衣服是大人们的事情,有好玩的,好吃的才是小孩子的正事。
第二件事就是吃炒面。印象中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六月六,母亲都要给我们炒炒面。那个时候母亲也就是三十多岁,做事情很有耐心,也很认真。因为天气潮湿,面粉也容易受潮起疙瘩。母亲就用细箩把面粉先筛一遍,把小疙瘩倒掉,然后再把面粉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炒面的时候得用小火,火一大,面就糊了,发苦,还不好吃。小火炒出来的炒面,有一种麦香,尤其是用开水一烫,闭上眼睛用鼻子吸气——嗯,真香!面炒好了,母亲也大汗淋漓,我有些心疼母亲,也盼望早点儿吃上炒面。每次吃炒面的时候我总有些愧疚,又充满了感激之情,尽管我从来没有说出来。
吃炒面的时候,要撒上几粒糖精,糖精一定不能放多了,多了会苦,过犹不及。那时候用糖精拌炒面主要是因为便宜,两毛钱能买一小包,一包有数百粒,往往是炒面吃完了,糖精还没有吃了。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吃炒面,是一件糗事。大概上四五年级,母亲烫好了炒面,我撒上了糖精,端着碗来到床前的三联桌前,那是我的学习桌兼床头柜,吃美食的时候又成了餐桌。炒面烫得时候要先放面再浇开水,然后再慢慢地搅拌均匀。那天,不知怎么回事,筷子在我手中快速地转动着,我的手臂也变成了“曲轴”。我的力量越来越大,“曲轴”往返动作也越来越快,筷子画圈的速度就更快了。碗也跟着旋转起来,震动起来。我也越来越兴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啪!沉闷中夹着清脆,碗扣在了地上,碎了,炒面溅了一地……
后来我给那件事的总结是——得意容易忘形!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回想起来却犹如发生在昨日。眼睛还能看见那溅了一地的炒面,耳朵也能听见那沉闷中夹着清脆的响声。
今天是六月六,没有吃炒面,但总觉得需要做点什么,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生活再忙,有些传统的好东西还是需要传承,需要记住的。

作者:赵东华,山东济宁人,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描绘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