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得清醒
文/张 勇
人活得不清醒,会常常把自己活丢的,这不是笑话。
书里有种说法,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做梦,梦见蝴蝶,醒来后不知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活活把个人弄丢了。佛事里有段故事,舍多那尊者正要进鸠摩逻多房间,逻多把门关起来。舍多那在门外敲门,逻多道:“屋里没人。”舍多那问:“说没人的是谁?”在《封神演义》里,姜子牙执掌封神榜,封来封去诸神归位后,唯都给忘了自己……
看来,人是需要在清醒中找到自己,活出自己的。
其实,自己不会丢,但人往往丢失的是自我意识的清醒。一个丢失了自我清醒的人又会如何呢?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整日忙碌奔波,老人病了,爱人不高兴了,孩子耍小性子了,亲戚闹矛盾了,中年就像消防队员,哪有“火情”就往哪儿冲,辛劳生活淹没了自我。有的人忘我的抓权争位,权比命贵位比娘亲,慢慢连自己都不认识了,眼里还装得下别人?
所以,圣人才有“日三省吾身”,“日参省乎己”之类的话。
每天要多用时间进行自我反省,检视自己的言行,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提升素养,让自己变得智慧明达,更加优秀。这可以说是在寻找自己的清醒。然而人常常是因为自己不清醒而又找不到自己。
构建一个家庭,弄个一官半职,多挣几个钱,生活得有点面子,于是处心积虑,于是处处逢迎,于是不管不顾,这些为了谁?还是为自己。然而“自己”如同眼睫毛,当眼前全是眼睫毛时,反而有“睫不自见”了。一心只为自己之利而取而争而夺时,这样的人彻彻底底弄丢了自己。
晋级评职时,为凑论文凑成果,无山而强为其山。这使人想起旧时的科考,有几人真的喜欢那枯燥呆板的八股文?连蒲松龄这样的人也未能免俗,胡子一大把了还去赶考,倘若把精力全用在《聊斋志异》上,大概更能体现老先生的才气思想,名至实归排位在几大名著里恐怕就没多少争议。
还有许多人是活给别人看的。他们怕同事亲戚邻里那双眼那张嘴那对耳朵。穿红了怕说俗,穿白了怕说素;体态健了人说是装,体态胖了人说是虚;不笑了有人说臭气,大笑了有人说牛气。至于交朋结友,把别人的话当成一杆秤,往来酬酢,更把上司的眼神看作指示灯,这真应了一句话,他心中谁都有,唯独没有他自己。
于是又想起了一个笑话:某甲过沟,将一神像扛来搭在沟沿上,踩着走过去了;某乙见了,诚惶诚恐扶起神像又是磕又是拜,可神却迁怨于某乙,而对某甲无奈何。生活常常属于某甲这种只有“自己”的人,而最终受人戳戳点点的正是某乙这种为讨好为祈福为圆滑而丢失自己的人。
私念私欲乃是人的本性。倘若这私念私欲太过于膨胀,“自已”反而就会被挤没了。活出自己的清醒,不是看管一个物件,只要抓在手里不丢失就行这么简单。
找到自己,活出自己,人的自我认识就会越把清醒,心灵地图就会越为透彻、分明,做每件事就能循道自然、懂得取舍、果断明智。这样一来,日常的生活才能自觉,才有个性,才具品位,才会洒脱。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198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3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省级以上奖励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文集《案牍筆谈》。《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