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茅草
黄晓阳/重庆
“远看白茫茫,近看是草荒。下腰一拨拉,还有地瓜秧”,这就是除不尽、薅不绝、广泛分布于重庆山地的巴茅草。巴茅草,根长3-5米,细细长长,也叫“白茅根”。春天,乡村的孩子们喜欢在地头渠边抽出它的嫩花蕊,喝里面微甜的花水;冬天,农民喜欢将它挖出来熬水喝,此物利尿、凉血、保肝清热、消炎,也可作为牛马饲料。
巴茅草生长很普遍,山坡上、沟渠边遍地都是,但巴茅草生命力也很顽强,播撒的种子到处生根、开花、结果,有一种扎根到底的韧劲。有的农民嫌弃它,认为它很“贱”,没有参天大树的挺拔,也没有盛开花朵的妩媚,常常教训自家小孩“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就没有饭碗(工作),只能回家种田,就是巴茅草的命啦”,有的倔强的孩子就敢怼回去,“我就是一根巴茅草,我长大后不想再是巴茅草”......,在乡里,家长之间对小孩话没有太当真,只当是笑话。
上世纪我们八一届文科班里农村同学多,来自农村的金杉、寿增、之勇等和城市长大的则轩、铁柱等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有些忧郁,多愁善感,因为文学爱好相同,我们以“巴茅草”自诩,共同创办了《巴茅草》诗社,由金杉担任主编兼主笔(趣称“诗主”),规定每月每人必须撰写一首诗(或散文),诗主审核后交由与纸厂有关系的同学统一收去纸厂打印,再由诗友分发、相互欣赏。我们每周放学或周末提前约定时间去学校外面菜田下的农场(武斗碉堡遗址)或长寿湖、菩提山,畅谈各自理想与人生(其实那时都茫茫然不知未来),构思诗歌创作。班主任仲老师得知情况后,有些不以为然,“你们的当务之急是高考,写诗这类太过遥远了。金杉,要改变你们巴茅草的草根命运,还是高考,写诗会耽误你们的。”自信的金杉却不以为然,依然故我。
金杉长着一副方脸,那时面黄肌瘦,由于缺乏营养、两腮凹凸,胡须黝黑,两眼无神,说话轻柔明亮。由于失恋,爱上了诗歌,家境的贫寒、父母和弟妹的期盼,加剧了他神经质般的忧郁性格。面对个别城市同学的炫耀,他没有自卑,更没有嫉妒心。他坚信靠自己可以改变命运。而一般同学的矜持,如体检这类当时看似“害羞”的事,他在全班第一个上。
金杉常与我同桌,经常为那时“死读书”的我提供一些社会经验。我觉得他“够哥们”,中午常叫上他来家里蹭饭,一起上下课同行,一起补课。后来他高考考上县师专(包分配),毕业后我父亲介绍他到县农机局工作。金杉不久与县某国营厂女工淑英恋爱,把户口办进县城,很快有了女儿。但他不甘心当一辈子普通干部,通过父母,很快认识了一些县里的朋友,有了一些关系网,便抱定了“下海”的决心。
金杉抓机遇的能力成为他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他善于捕捉信息,装修质量好,价格合理,交付工期常常提前,赢得了客户的满意。他又风趣幽默,很快在行业内有了口碑。随着金杉装饰装修工程业务的扩大,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便果断联系上市、县科委、卫生局,将业务领域主体逐步转向医疗卫生专利产品领域,十年后逐步发展壮大,成立了规模化发展的金杉科技公司,出任董事长,吸纳了一些科学家、科技人员的加盟,当初的文友同学则轩、远中纷纷投奔其麾下辅佐业务和行政管理,曾任市发改委处长的同学之勇兼任其住宅生活区的活动秘书长,班主任仲老师每次路过重庆都由金杉负责全程接待安排。集团主要生产、研发胃窥镜胶囊、胃镜机器人等尖端产品,在东南亚、俄罗斯占据了一定市场,销路一路飙升。
金杉为人厚道,在同学间口碑好。每次同学聚会、出嫁国外女同学临时回国都安排去他家小聚,他都全部买单并负责接送。四十年后的二零一二年夏天,八二级文科班同学欢聚长寿湖,大家见面、合影、聚餐、鲜花、喝醉、夜谈、放歌......,格外怀念当年的巴茅草诗社,都不再为自身身世与巴茅草有关而自卑、反而深感自豪。此时闪亮登场的的金杉董事长,意气风发,神采奕奕,谈笑艳艳,在话筒前挥舞着有力的大手,这与他这些年在商界、政界长袖善舞类似,因为他深知,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的贫困潦倒的“巴茅草”了!
班主任仲老师不禁感叹,“当年我看好的几位同学,还是迷恋铁饭碗,至今还在体制内原地踏步;倒是我关心不够、成绩一般的金杉同学,像巴茅草一样疯狂生长,敢想敢闯,现在开了公司,成了市政协常委、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看来有色眼镜戴不得,不能瞧不起我们这位巴茅草同学啊”。
席上,老师和同学们争先恐后向金杉敬酒,席间还兴致盎然地谈及巴茅草的利用问题,都认为国家应进一步解决巴茅草的综合开发利用,因为这是事关解决好人畜争粮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此,金杉当即表态,公司下一步将及时对接国际同业和国家及市农业、科技部门,及早介入这一课题开发。
“我们是一批巴茅草,但我们有自信的心态,从来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抓住机遇,开拓市场,树立良好的口碑,我们这批人就一定能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也一定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金杉的话,道出了我们这批六零后人的心声。如今我们都到了退休年龄,但我们要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老有所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