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家大哥创业史
白素平
在古城正定,一提起老魏家驴肉大饼,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传统特色美食。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足见驴肉是非常美味且营养价值高的食材。驴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胆固醇,对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7月10日,正定县民俗文化协会采风团,一行十人,在傅志伟会长、邵兵娜会长、于金华主任带领下,走进老魏家驴肉餐饮公司,见到了崇拜已久的传说中的老魏家驴肉大饼掌门人魏军海大哥。他是一名典型的北方汉子,今年五十八岁 ,身材高大魁梧,浓眉大眼,面相持重朴实,忠厚和善,就像邻家大哥一样,给人一种亲近感。采风团参观了老魏家养驴基地后,在老魏家驴肉大饼(位于正定县新城铺村南马路)召开座谈会,聆听了魏军海老总讲述了他的创业史……
一,年少辍学,创业经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魏军海十几岁就辍学了,在父母建议支持下,开始学做生意。最初是在村里支摊儿炸油条。俗话说:一年学个庄稼汉,十年学个买卖人。他牢记父母“用心做事,良心做人”的教诲,刻苦钻研炸油条的各种比例配方,经过多次实验,他的生意红火起来,尤其是农忙时节,他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那时,村里乡亲都是用小麦换油条,有的大人忙就派孩子来换,魏军海称好油条后,总是另外再加一两根油条,斤两只多不少。他对顾客笑脸相迎,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赢得了父老乡亲的赞誉!

二,生意受挫,初心不改
魏军海炸油条生意做了五年,村子里有两家见他生意好,也干起炸油条生意了。魏军海和妻子商量决定转行做别的生意。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和在银行贷款十万元,魏军海在村里建了一家自营饭店,做起销售猪肉的生意。
任何创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次决定也许是太盲目激进,太不慎重了,一来肉食储藏先进设备没跟进,再有主要是村里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受限制,魏军海的饭店生意出现了低迷滑坡现象,开张三四个月没有顾客上门,每天只有夫妻二人四目相对,默默无语,愁肠百结。因为不挣钱,入股的姐和妹也开始抱怨,打退堂鼓。为了鼓舞士气,魏军海每天自掏腰包买来食材维持饭店生意。有句话:吉人自有天相,善良的人总会有福报。魏军海遇到了贵人相助,帮他出主意支招点拨,终于使肉食销售状况逆袭好转,起死回生了。

三,特色驴肉加工营销,大饼、荷叶粥锦上添花
八十年代初期,二十多岁的魏军海和妻子商量在粮油店增加了熟食卤肉这些项目。魏军海一门心思琢磨起卤肉加工制作。夫妻俩坐车到县城,去石家庄的各个知名熟食店里,买来别人家的熟食品尝分析 ,后来又专门拜师学习,掌握了卤肉的配方技术。卤出的各种熟食拿到店里,顾客们购买品尝后赞不绝口,尤其是卤出的驴肉销量比较大。于是魏军海决定专门卤制驴肉。他带着自己卤制好的驴肉出门,走访保定沧州等专门卤制驴肉的名店,取长补短,不断寻求更好的口味。他用三年多时间改良自家的配方和工艺,使自家的产品精益求精。
1986年,为了扩大销售 ,老魏家驴肉还出现在各大集市上,那浓浓的驴肉香味儿,招来了广大顾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认可,为以后餐饮业的发展积攒下了人脉。1994年,老魏家驴肉特色小吃店开张了,生意相当火爆。
2002年,老魏家驴肉特色小吃扩大了规模,研制出大饼包驴肉的新吃法,还有反复实践出清香润肺的荷叶粥。魏总爱人烙制得大饼外皮焦脆、软硬适中、绵脆可口。浓浓的麦香味儿,挑动着食客的味儿蕾,有一种久违的母亲的味道,勾起人们对儿时麦收情景的回忆,和淡淡的乡愁。让人回味无穷。荷叶粥口感爽滑,有降血脂、减肥、清热防暑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季,喝下一碗荷叶粥,胃里是那么舒服如贴,简直是神仙般的享受,妙不可言!

四,用心做事,良心做人,好肉出好菜!
三十多年来,老魏家驴肉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魏大哥对驴肉香料配方,前后进行了五次大的调整,2005年终于定型了现在的配方。好肉出好菜!随着更多直营店开张,魏大哥深谋远虑,自己购买土地,办起了自家肉驴养殖场。百分百自家驴场繁殖和饲养,真材实料自制饲料,不喂添加剂,从源头上控制肉品质量,天然无公害。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这是我们采风团参观了老魏家驴场后的真实感悟。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用心做事,良心做人!魏家大哥秉承这一祖训家风,三十年把自己和一道美食紧紧联系在一起,获得了无数荣誉和老字号嘉奖。这就是执着、这就是坚守、这就是匠心!
让我们向魏家大哥致以崇高的敬意!祝老魏家驴肉大饼餐饮事业如日中天 ,再创辉煌!


授权作者简介:白素平,河北省正定县人。1967年出生,中师文化。做过十多年教师,是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正定县民俗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在《北方农村》、《河北农民报》、《小说月报》、《作家美文》、《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诗天子》、《文学篱栏》、《创作大赛》、《文悦圈》、《生活短笛》、《岚山诗话》等十几家媒体网刊平台。获奖作品有《我家厨房的变迁》获征文一等奖。小说《自作孽》获三等奖、散文《感恩父亲》、《三访西柏坡》、《母亲——永恒的丰碑》等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