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为妻子孙玲八十华诞而作
初 红
一

一九六二年秋天,
我从陕西师大毕业,
回到母校户县一中,
当了一名教书郎。
一个星期天,
县人大代表选举在一中操场。
我的眼前忽然一闪,
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
她那亮晶晶的眼睛,
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她那黑油油的辫子,
飞扬着青春的气场。
阅尽了人间春色,
看惯了美女形象,
没有一个人比得上,
这位如花盛开的姑娘。
听说,她是东关小学教师,
芳名孙玲,家在牛东乡。
出身书香门第,
向往诗和远方。
我发出一封封情书,
千言万语,倾诉衷肠;
我和她一次次约会,
看云云柔,闻花花香。
爱情,
是心与心的共鸣;
爱情,
是情与情的碰撞。
爱情,
是遮雨的那把伞;
爱情,
是挡风的那堵墙。
一九六五年元旦,
瑞雪飘飘,龙凤呈祥。
工会为我们举办婚礼,
有情人牵手,终成鸳鸯。
她是天上的月亮,
多少男生把她仰望。
多么幸运啊,
我独占了月亮的银光!
二

母亲,
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母亲的一言一行,
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三迁,
培养了一位儒家大师;
岳母刺字,
培养了一位抗金名将。
孙玲是一位好母亲,
与时俱进,教子有方。
烈日下吹清风,
麻辣里加蜜糖。
女儿的性格,
红梅一样开朗。
继承父母的事业,
加入教师这一行。
女儿的教学成绩,
名列镇上的光荣榜;
高级教师的职称,
是汗水换来的奖章。
儿子的性格,
青松一样坚强。
母亲发现儿子爱音乐,
请来名师,精心培养。
儿子成了音乐学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素质强。
担任西安音协主席,
音乐活动一浪高一浪。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
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的功德,
山高水长!
三

十六岁的花季,
孙玲就站到讲台上。
教书育人的重担,
过早地压在肩膀。
从县城,到乡下,
从平原,到山岗。
教育局把她调来调去,
两地分居,蒹葭苍苍。
她是语文老师,
学习于漪(1)好榜样。
胸有万卷书,
风韵自芬芳。
她设计的语文教案,
受到教育专家的赞扬;
她辅导的学生作文,
登上报刊的殿堂。
她是音乐老师,
学习马可(2)好榜样。
艺品高雅,
人品高尚。
流畅的琴音,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圆润的歌声,
好像大珠小珠丁当响。
从春花烂漫,
到秋果飘香。
不改火热的初心,
不改崇高的梦想。
从风华正茂,
到满头银霜。
不负时代的重托,
不负祖国的厚望。
有一种声音最动听,
——家长的夸奖;
有一件事情最开心,
——学生的探望。
她活成了一条河,
她活成了一束光。
她活成了花中的牡丹,
她活成了鸟中的凤凰!
(1)于漪:全国第一批语文特级教师。
(2)马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教师,歌剧《白毛女》曲作者。
2024年7月9日于曲江
作者简介:初红,原名赵昌济,西安市鄠邑区人,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出版《初红诗选》《初红文选》,作品收入《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中国当代歌词选》《中国儿歌大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