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发神弹山头炸
凯里市西12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233.8米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这里一直流传着三发神弹定“乾坤”的革命故事。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西进,在中共凯里地下党小组的协助下,经过贵州省炉山(凯里市前身)县城时,不费一枪一弹便和平解放了全县,建立了新生人民政权。
面对失败,国民党残余势力却不甘心失败,幻想东山再起。1949年12月,国民党残余势力纠结土匪公开对抗新生的人民政府。为此,炉山县人民政府立即成立县剿匪委员会,组建县剿匪大队,配合驻军进行剿匪活动,土匪最终节节败退。
1950年5月,由于土匪连续遭到沉重打击,便退守香炉山天险,依托三层重叠,独路通山顶的山势,设置三道防线,一屯一线围,二屯石拱城门,三屯南天门,顽固阻击我剿匪部队的进攻。
为剿灭这股土匪,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〇团参谋长冯贤渊,率领该团一营官兵和县公安保卫大队,于9月13日夜从炉山县城出发,直奔香炉山下,在夜幕掩护下,静静地埋伏于西北麓的虎庄、高埂一带。14日凌晨,一营和剿匪大队发起总攻,枪声一响,守护塘坊前沿阵地的匪徒们,抵抗一阵后,便纷纷退守到第二防线,剿匪部队一举攻占了一屯即塘坊一带。
但让剿匪部队没想到的是,在攻击第二道防线时,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无法攻克,直到上午九时许,依然攻不破石拱门。此时,匪首吴之屏站在制高点香炉石四周瞭望,自信地认为:就连蝇飞都难上顶,更何惧人民解放军,于是猖狂地笑道:“量他们长翅膀也飞不上来!”。
“军人一时飞不上山顶,炮弹可以几秒钟内飞上山去!”于是,一门迫击炮架在虎庄小学附近山地上,仰天的炮口对准二屯崖的石拱门。只听口令:“一发——放!”顿时,炮弹飞出炮膛,准确地飞落在石拱门处,只听“轰隆”一声诈响,飞烟四起,石门被炸开,匪哨兵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丢弃关卡往第三道防线逃遁。我剿匪队伍趁势一拥而上,一举攻进石门,成功攻破第二道防线。
匪司令吴之屏见势不妙,但为稳定“军心”,只好故作镇静,开口狂叫:“不要怕,他们有翅膀也飞不上来!”狂话未落,突然两发神弹“轰隆”“轰隆”地在香炉石附近爆炸,炸得匪徒们晕头转向、四处躲藏、惶惶不安。
吴之屏更是心有余悸,借故去南天门“督战”,离开了指挥所,匪徒们也一窝蜂地向南天门方向奔去。到了南天门,见解放军已攻上来,匪徒们战战兢兢地举手缴械投降,吴之屏成了“光杆司令”,只好垂头丧气地当了俘虏。
香炉山匪徒被歼灭,宣告危害凯里的匪患势力彻底终结。因此三发神弹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九月十四山花香,剿匪战斗正打响。三发神弹山头炸,震慑敌兵胆战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