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记忆
说起天津市南开区,我不禁拿出老相册翻看起来,南开记忆历历在目。
(一)水上公园留影 甜美又心伤
第一次去南开区水上公园,我在水上公园门口照了相片,那曾是我见人就炫耀的骄傲,后来却成了我心痛的回忆。
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去南开区是和父亲一起去的。
那年,应该是八八年,我考上师范学院的第一年吧,爸爸要带我去市里看望姑姑。听说,姑姑出嫁在白云坨,后来和姑父拾毛篮去了南开。再后来,姑父进了手表厂,先是当了工人,后来业务精通吧又成了业务员,他们家的日子慢慢的好过起来。从起先搭卧铺的临建房,搬进了四合院,后来赶上了拆迁,终于有了自己的单元楼——两室一厅的偏单。
我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小时候我长得又黑又瘦,应该是很丑吧,因为妈妈常说:"老人们都说一白遮三丑,三丫头要是白一点就好了。‘’从小听习惯了就不在乎了,丑就丑吧我自有我的快乐。
所以呢,一般情况下出门串亲这样的面子工程是从来不会落到我身上的,要么老大去,要么老幺去。开始我还努力的争取过。哭,闹,耍泼……都试过,可是无济于事,也就认命了。
那年父亲居然提出来要带我去市里姑姑家,我开始有点不相信,后来想到大概应该是因为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吧!那年代考上师范学校相当于拿到了铁饭碗,开始可以吃"皇粮"了。那一届全村就我一个考上了师范学校,爸爸自然是高兴,感觉我给家里填了光彩。(这也是后来感觉到的),爸爸不善言谈也很少夸赞我。而且很少有和颜悦色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疾言厉色对待我们。要过年了,老爸想趁着过年给姑姑送年货的时间,说要带上我一起去,我兴奋的有点难以掩饰。但是家里刚刚翻盖了新房。也不富裕,所谓年货无非是玉米面、土特产什么的。我穿上橘黄色的呢子大衣——家里的门面装,我和二姐相差两岁,谁出门谁穿的逛衣,黑色的长裤是师范学校定制的校服。脚上的一双白色旅游鞋,锃白锃白的,新买的,第一次上脚,穿上还有点儿不适应。
父亲骑着老式的自行车——一辆二八大杠,后座右边还绑着一个大筐,筐里放着年货。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看着大框里的土产品,当时的心里还有些嫌弃。感觉自己穿那么漂亮,坐那么破旧的自行车,还拖着土产,特没面子,很是嫌恶。
到了汽车站,爸爸停好车,提着大包小包往火车站大厅赶着排队买票。我有点心慌,生怕跑慢了,想起来说帮着拿点东西,爸爸却一边赶路一边说:"不用了,别把新衣服弄脏了。"我确实也没有看到爸爸有吃力的神情。再后来又惊慌的追赶着,排队买票,检票,追赶着正在减速的火车,等着开门,等着车上的人下车,拥挤着上车找座位。这才懂得啥叫‘’赶火车‘’。一路排队,一路挤,一路小跑。好像不跑就买不到火车票,挤不上火车,上不了火车似的,上了火车,又怕找找不到座位,直到找到座位可算是安心了。
火车"呜"的一声,开拔了。"咣当咣当咣当,""不知这样闹了多少次。停了多少个路口,才下车。仔细想想,好像得有两个多小时。感觉南开区好远好远。好像比唐僧取经的路近不了多少。幸好没有那么多的磨难和妖精要打。
在西南角站,我们下了车,又倒了95路车,坐了好几站地才到了姑姑家楼下。到了姑姑家小区,在小区门口,爸爸转来转去的辨认了好一会儿的方向,才朝着一栋楼走去。爸爸好像也累了,脚步慢了下来,再没有赶火车时的冲劲儿。我以为姑姑家会有人来车站接,或者来楼下等,结果都没有,没有我想象中的站牌儿接站,没有楼下的欢迎仪式,楼房也没有我想象的崭新漂亮,不禁有点失望。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失望,笑盈盈的说:‘’马上就到了,走,上楼吧。‘’便兀自走在前面。
姑姑、姑父和表哥表姐们在家里迎接了我们说:‘’我们接到信了,一早就给你们准备午饭,忙了一个上午。‘’午饭是焖米饭,熬小鱼。我心里嘀咕着,这还用一上午?我妈抽空了就干了。我家在农村。农村坑塘多,哥哥姐姐经常抓一些小鱼、小虾儿的打牙祭。记得有一年秋天,大概是我还没上学,也许是过周末吧,我和弟弟跟着大姐去刨花生。过地头儿的沟里时,大姐不知怎么看出来沟里有很多鱼,安排我们先去刨花生。她却提着水桶捉鱼去了,我们还没有刨出半盆花生时,姐姐就来了,一大桶一拿大的鱼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不禁惊讶的问大姐,你怎么这么快就捉到这么多鱼呀?大姐说:‘’我把沟截了一段儿水坑,打了个土碾子,把中间的水陶干,捡干鱼。所以很快就逮着了这么多鱼呀。‘’大姐做事总是善于动脑动手,手脚又勤快。总是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我好羡慕,好佩服,心里激动不已。相反,我做事情确实笨拙的很,不仅不会捉鱼,就连吃鱼都很费劲儿。尤其是这一拿来长的小鱼儿,肉少刺儿多,不好摘刺儿。哥哥姐姐们吃,都是一口一个,我却要一根一根的。把小刺儿全都摘干净还懒得下咽。在家里,妈妈知道我吃鱼费劲,每次都是摘干净了放到我碗里,我才肯吃上一点。不是我挑剔,的确实不喜欢吃,妈妈也不是宠我,说是看我吃得少怕我挨饿,长不壮实。
姑姑哪里知道我不喜欢,在米饭上盖了四条小鱼儿,四条完整的小鱼儿,我看着这些鱼就发起了呆,姑姑说忙了一上午摘的熬的小鱼,我要是说话不喜欢吃,多不懂事啊!关键这是唯一的一道菜。我捧着饭碗,半天也没咽下两口。姑姑、姑父,表哥、表姐都陆续吃完了。热情的与我聊天,问东问西的。
’你考上师范了‘’
‘’你以后就是老师了,哎呀,真好啊。‘’
‘’老师工资高吗?‘’
‘’是在你们那个村子里当老师吗?‘’
‘’会去哪个学校当老师呢?‘’
一连串的问题我也不知道该先答哪一句,搪塞着。只是低着头看着饭碗走神儿。我吃不下。我不爱吃鱼,又不好意思说,姑姑,我还不爱吃鱼。
姑姑说:‘’吃过这么白的白米饭吗?多香啊,快吃吧。‘’
我听了心里有点隔应,却又不好意思反驳。家里虽然不富裕,米面油的还是比较充足的,我对这白米本来就不感冒,这么瞧不起我们农村亲戚吗?我也没好意思说什么,直到表哥表姐们都上班了,我也没有吃下去那鱼那米饭。姑姑见我实在吃力,让老爸帮忙吃了一半才肯作罢。
我几乎想不起来怎么出了姑妈家。父亲没有带我原路返回,而是带我去了水上公园,那也是我第一次去水上公园。冬天的公园看起来一派的萧条,没有什么美感。父亲知道我没怎么吃东西,肯定没吃饱。就张罗着给我买点儿零食吃。自己挑吧,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却执意不吃,真的不饿。知道了父亲用意,我不禁有些感动。爸爸看见旁边有照快照的,立等可取的摊贩。便怂恿我照个相,留个念。我也爽快的答应了。照相师傅照完一张,又说:‘’再一起照一张合影吧!‘’我用询问的眼神看着父亲,父亲却婉转的拒绝了,说以后有机会吧!我知道父亲是心疼钱钱,立等可取要十块钱一张应该是挺贵的吧!也没有坚持,也想着以后有机会再照。哪里知道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去南开区,去水上公园。
后来工作了才知道,当时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五十多元。
那次,其实与其说陪父亲去,不如说是父亲陪我去的,坐车,照相,买车票,父亲一路上都在关照着我的情绪和感受,我却从来没有想过问问父亲累不累,渴不渴,有没有吃饱。那次之后,直到十年后父亲因病去世我们都再没有一起去过南开,去过水上公园,那次成了我们父女俩唯一的一次合影机会,可是这唯一一次合影的机会都被我错过了。这成了我一生的痛!
后来我努力的去关照母亲,带母亲去看灯会、逛公园、吃美食,合照留影。尽管母亲经常拒绝,我也执意要做。以次来弥补弥补我对父亲深深地亏欠。
(二)再上水上公园 美好留念
再次去南开区水上公园,我已经三十多岁,孩子那年幼儿园毕业,我们一家三口第一次带孩子出静海 。老公自告奋勇做向导,他说,十年前,他刚上班不久参加团委干部培训就在水上公园后门‘动物园’门口对面。我们兴高采烈的踏上旅途。我们在公交站上车,乘坐‘’温馨快客‘’顺利地到达了他曾经的培训地,对过却是长长的一人多高的大板材遮挡,别说动物园,水上乐园,就是公园两个字都没有看到,我和孩子不禁向他投去怨毒的眼神,好不失望。老公也迷茫了,显然公园在维修改造中,旁边没有站牌,左瞧瞧右看看,我猜贴着围栏走肯定会找到正门的,可是老公说,我们两个大人还可以,可是孩子会很累的。也不知道该往哪边拐离正门更近一点,也不知道正门是不是也在维修改造,能不能进入,我们只能等待过路人。那时那里好像很是偏僻,等了好久才经过一个阿姨,幸好阿姨指路,我们终于转到了水上公园正门,那时水上公园正在举办百合花节,我们用新买的柯达相机给孩子照相,相互照相合影,五周大的儿子还主动提出给我们俩照相合影,我当时还有点怀疑怕他照不好,成片的马蹄莲花为背景,画面端正,清晰度高,表情自然微笑,小东西蒙的还挺准,看着就随意一按快门啊!
结果那张合影却是这些年来亲人们认为照的最好的一张,都要求重洗一张留念。
假山,水帘洞,前嬉戏玩耍。龙舟游渡,乐园处共急流勇进,动物园,去猴山喂食,虎山上看老虎表演……
(三)三上南开 已是暮年
第三次去南开区,又是多年以后,不是探亲访友也不是旅游观光,而是那年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我们送孩子去学校前,顺便去水上公园游览。那假山,那池水,回忆小时候在哪里留下的足迹,在哪一条小路上走过,看那十二生肖塑像,儿子给我们见过生肖回国的故事。
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再上南开,可能我们就会成为南开的东道主。
【题记】心很贵,一定要装最美的东西。情绪很贵,一定要接触让你愉快的人。
第一章 报名吗
是年5月19日,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有幸参加了静海区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及中国旅游日。宣传推介活动的第六个节目,听雪老师创作的诗歌《再写静海新华章》。几十人的大合,六人领诵,我是合诵人员之一。
老公泼我冷水,几十个人,恐怕连你名字都没有,参加有啥用。我不为啥用,就为高兴。做喜欢的事情永远不会累。
提前一个月,听雪老师便在文化馆群里做了接龙报名,孩子面试在即,我心里痒痒的,非常想报名参加,可是孩子面试在即,我这做妈妈的不能不着调吧!记得那是4月15日,当时张姐把报名接龙推荐给我。我满心欢喜的要报名,可是想到孩子20号要面试,便于老公念叨这事,征求意见,要不要报名。老公说了句,有点数啊,分清主次。我咬咬牙,他说的对,虽然语气不好,我忍住没有怼他,告诉霞姐,我可能会有事,不能确定,暂时不报名了。
后来仔细看通知才知道。下个月的19号才是公演的时间。心里又泛起了波澜。既然是下个月的19号,那这个月的面试就不会冲突了!可是也不确定,那时候孩子体检政审什么的。会不会结束?老公看到是下个月演唱,便大力支持,鼓励我报名。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我就报名了,心里很是高兴。幸好,以后的面试体检政审都在5月19号之前完成了,和排练演出都没有冲突。
第二章 惊喜
5月16日,今天周四,下午上完课回到家里,简单的吃过了晚饭,便早早的睡下了。岁月不饶人,50出头的年纪,还带两个班的数学,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批改作业、辅导学困生。一天下来身体就像散了架一样,疲惫不堪。正睡得迷迷糊糊。听见急促的电话铃响,伸手胡乱的抓过手机一看,是个陌生的号码,考虑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对方传来一个陌生的男子声音。
‘’喂,你好,’’‘‘你好,‘’我回复,以为是学生家长,问,‘’你有事吗?‘’你是cc的家长吗?‘’我一听孩子名字,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喂,你好,你好,我是cc家长?‘‘’’哦,请问您是……‘’,‘’哦,我是某某派出所。‘’‘’是哪个派出所。什么什么派出所,我拔高声音重复了一下,老公听到了,就从厅里闯进来,对方继续问:"你是cc的家长吗?他在哪儿?怎么总打他电话也不接呢?"对方继续问。
"他是报的jh,他在上班,"我有点语无伦次了,"不是,他在大港上班。这个点儿,他可能正在执勤。"我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给我,给我。‘’老公把电话抢到了手中,哎呀,我有点嫌弃他抢我电话,却又长出了一口气。
老公赶忙动手接过电话,‘’我说吧,你说不清楚。‘’语气缓和了一点。我有点儿不舍得,把电话交给了他。他用平静的语气与对方交谈起来,‘’你好,我是xx的父亲。……哎,警官好,孩子正在执勤,他今天晚上八点到十一点半的班,等他下班后我会和他联系的。上班时间他们是不能接打电话的,谢谢你,辛苦你了。‘’我听着又长舒了一口气。太好了,太好了!然后又有点不放心,在孩子微信里发:下班给这个号码打电话啊,并发了一串数字。才又安心的接着睡觉了。
第三章 不眠之夜
给孩子发了一串数字,想接着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他下班会不会第一时间看手机,会不会没开就睡觉了,耽误了事。我辗转反侧,干脆起床等他下班。11点半刚过,我就打电话过去,好几次也没有通,这时,老伴儿也念叨着过来了,:"咋就打不通呢。"
"是不是咱俩电话撞车啦,我不打了,让给你打吧!"结果还是不通。又过了一会儿,孩子打来电话,我们凑到一起问,:"怎么样,看到短信了吗?给那个号码回电了吗?"
:"爸爸妈妈,我正想说这事,刚刚打电话了,接通了,你们放心吧!"
"都兴奋的睡不着了,说说呗!"
"老师说让我加他微信,微信里说。"
"好,你快去吧!"
真好5月6号孩子便体检完成了。5月16日晚上收到了政审警官打来的电话。这效率就是高。
又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发来一文件包,这是需要的材料,咱分析一下,需要准备的东西啊!
我还是有点困打个哈欠,要么咱明天再分析,现在睡觉吧!老伴说,你去吧,我不困! 我哪里好意思啊,也只好陪着,他们俩理顺了,摘清了,我们两头各自需要准备的东西,想好了明天要求做什么,逐条列到一张纸上,才安心地去休息。时间已经快凌晨两点了。
第三章 开证明
17日是周五,我和丈夫商议好。各自去各自的单位。及社区派出所。开据各种证件、证明。
第四章等待
没有经历等待的人怎么会知道等待有多么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