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永恒的记忆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
作者:乔仁卯
1931年9.18事变后的第二年,国民政府西迁行都洛阳;
1937年7.7事变后,洛阳成为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
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
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1944年3月,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1944年5月5日,豫湘桂战役的前奏洛阳战役正式打响;洛阳成为一座孤城。
此时,15军军长武庭霖受命率领第15军和第14军94师守卫洛阳。其中15军官兵多为豫西子弟,94师以川军为主。5月7日下午2时,将军接到集团军命令:固守洛阳10至15日。
据资料记载,洛阳战役,我方守军共1.8万名官兵,日军直接参战的兵员达4万人,并配有大量的重炮和战斗机、轰炸机。
在保卫军部的邙岭后洞战斗中,194团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投入了战斗。
混战中,连长韩昆生擒日军大队长藤本,日寇蜂拥来抢。韩昆急忙刺死藤本,自己也同时倒在敌人的刺刀下。副连长贾乐民见状大吼一声,抱着8枚手榴弹冲入敌群,与50多名日寇同归于尽!
洛水河畔,我64师191团排长李军义,率全排战士以集束手榴弹和血肉之躯,炸毁日军坦克5辆,毙敌30多人,全排官兵无一生还;
4天4夜的上清宫保卫战中,我军寸土不让。日军恼羞成怒,竟然违反国际战争公约,突然施放大量毒气,守军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5月11日晨,我64师驻守的西工防区一次次阻击日军进攻,先后在下池、七里河、兴隆寨、翟家屯、小屯等地进行惨烈的、毫不畏惧的战斗,献血染红了一寸寸土地……
13日,敌人攻占了周公庙。15军的两个师奉命固守邙岭,与敌逐村逐地争夺,反复进行白刃格斗,一个个战士倒下了,一名名军官倒下了,没有一个人后退一步,没有一个人临阵逃脱……
5月22日,距离最多坚守半月的命令已经超过两天,日军加大进攻力度,已经把洛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此时,我空军向城内投送蒋介石20日手令:再坚持一星期。已经伤痕累累的15军将士们,在军长的重新布防下,继续与敌进行着殊死搏斗!
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给中国守军送来一纸劝降书,当场遭到武庭霖将军的严辞拒绝。于是,敌人的重炮从十几处阵地向城内猛烈轰击。一天之内竟向城区发射炮弹约8000余发。当日夜晚,敌人攻城兵力已增至3.5万人,战车400余辆,野山重炮、机械炮120门,调兵和运送弹药共动用汽车上千辆。
24日拂晓,敌机在洛阳城上空狂轰烂炸、紧接着,94师官兵在东半城与敌展开激战。中午12时,敌120门火炮向城内轰击,弹落如雨。在炮火的掩护下,敌战车300余辆,分6路向城内猛攻。午后3时,94师防守的东北城角和65师防守的西北城角同时被攻破。5时,敌战车经北大街进至十字街口。守军各级指挥系统被逐段隔绝。在指挥中断情况下,守城官兵利用民房和敌人进行巷战,逐街逐巷进行争夺,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超时完成守城任务,即将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军长忍痛发布命令:撤退!将士们踏着战友们汩汩流淌的鲜血,擦干眼泪,再次用鲜血和生命,打开了一条撤退的道路……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处街巷与敌血战,终因力量悬殊,洛阳沦陷……
除了撤出城外的不足2000名的官兵和最后弹尽粮绝而被俘的2000多名官兵,1万多名中华优秀儿女,把最后一滴鲜血,洒在了龙门山下、北邙山上、洛水两岸、洛阳城内外……实践了他们“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铿锵誓言。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在皮定均将军的率领下,进入豫西地区,继续与日寇进行血与火的战斗。
1945年9月2日,侵占豫西的日军受降仪式在洛阳举行。
74年过去了,发生在1944年5月的那一场洛阳保卫战,已经成为历史的烟云!
但是, 历史真的能忘记吗?不!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在那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全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国不分党派,成千上万名先烈和前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悲壮岁月!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那场惨绝人寰、英勇悲壮的战争,已经结束73年了。
73个春夏秋冬,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过是一瞬间。但是,中华儿女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传扬!
2018年8月26日草于洛阳海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