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古国高天厚土,悠悠五千年文明渊远流长,在这充满人类智慧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有的文化滋养了她的儿女。圣人先哲不胜枚举,仁人志士灿若星河,智勇双全的帝王将相比比皆是……在万千星斗中,有一颗闪亮的“星座”经天纬地,无与伦比,惊世骇俗。他从韶山冲走来,以巨大的使命感,集祖先智慧于一体,救黎民于苦海,兴民族于危亡,尊人性以平等,倡人类以大同。人们爱他,对手尊重他,敌人敬佩他,他无敌于天下。他陨落时,天地悲泣,江河呜咽;他走了44年人们愈加缅怀;他诞辰127周年举国同念。翻开世界史,无论是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无论是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法国的大革命;即便是当今的美英日俄,哪一位皇室君主能与他媲美?哪一位国家政要敢与他抗衡?他声名远震,却低调为人;他所向披靡,却从不称霸。人们说他是神,前无古人;人们说他是人,应后无来者。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是世界文明的自豪。他的名字已经是一种信仰,他的精神已化为一种力量。他与太阳一起升起,他用仁爱之光将世界照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随着乐曲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千古伟人毛泽东。
走进历史画卷,扑面而来的是毛泽东一首首强劲动感立体成像的诗篇……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毛泽东的诗词别具一格,独领风骚,他以宏图惊世之笔,开古道新锐诗风。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恢宏浩瀚,既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历史的纵深感,既有意语音形之韵,又具赋比兴之法,更显大美之妙,最令人震撼的是诗中有一股浩然正气。“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蕴含的是一种志气。“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抒发的是一种霸气。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呈现的是一种锐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展现的是一种大气。“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显现的是一种底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现的是一种勇气。“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发出的是一种势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宣示的是一种豪气。毛泽东一生写了上百首诗词,他的诗词没有悲悲切切,没有卿卿我我,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儿女情长。即便悼念就义的亡妻,也是“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一首《西江月·井冈山》,我们看到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胆识与气魄。
一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我们看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一首《十六字令三首》,我们看到了体量庞大,离天三尺三的山,也看到了“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剑,志士风骨气冲霄汉。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我们看到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看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韵和胸怀。
一首《七律·长征》我们看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看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气概和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首《沁园春·雪》我们看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他博大的胸襟与神奇的雪景浑然一体,此诗引起国民党朝野一片震惊。近代诗人柳亚子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毛泽东的诗词是檄文,是颂歌,是利剑,是号角。
他诗词的韵脚里,有镰刀、斧头和奋战的身影。
他的诗词与人民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植根大地,魂系苍生。
他的诗词充满英雄之气,民族之气,天地之气,这便是千古伟人诗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