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推进司法公正
——探寻习近平同志小康情怀(廿一)作者:维我中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亿万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信心增强。
(一)
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民法典》时指出: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维护民法典权威手段,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意义重大,
钱法交易、权法寻租是司法裁判的污点。
"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
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错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足以把99个公正裁判的良好形象摧毁!"
推进司法公正在一个个司法案件中体现,
司法机关依法重审了一批错案受到好评。
无论是出席重要会议或是在国内考察,
"公平正义"是总书记频频提及的词汇: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非常崇高价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伸张正义。"
(二)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曾到漳州考察,
高度肯定了11 0报警服务台的工作,
说它密切了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今从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民生小事,
到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
全国公安机关始终贯彻总书记 的指示:
"努力使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数据显示:仅2020年全国破获命案积案6270起,
不管时间跨度多长,办案难度多大,
他们都要千方百计揭开事实真相,
这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许!
(三)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格执法:
"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到底。"
中办国办、中央政法委、"两高三部"先后出台若干规定,
制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案件处理……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
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
"门难进"、"案难立"曾让许多人对打官司望而却步,
如今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立竿见影:
各级法院敞开大门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立案难"已一步步成为了历史!
(维我中华2024年7月4日根据有关书讯改写,敬祈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