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娃娃给解放军报幕
侯俊英
我小时候长了一张娃娃脸,且红扑扑的。爱唱爱跳,整天价蹦蹦哒哒的,有点儿讨人喜欢。
因为喜欢朗读语文,能操一口不标准的本地普通话。所以,大队里一有文艺演出任务,贫协主任就推选我当报幕员。当然了,排个表演唱、大合唱啥的,也能讨个C位站站,还有点“众星捧月”的感觉呢。
记得第一次当报幕员,是三年级的那年夏天。一个连的解放军拉练住进了我们村,要对贫下中农进行慰问演出。一个还不满十岁,又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小妞儿,胆儿可真肥啊,竟然敢给解放军叔叔当报幕员。
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晚上,在家后官坑的南边临时搭了个“戏台。”在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欢迎解放军入住,和解放军联欢,那可是头等大事,非常原则的任务啊。所以全村九个生产队的一千多号人,把本来不大的“戏台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大汽灯闪烁出的橘黄,在黑夜里显得格外明亮。人们像过年一样的神采奕奕,喜气洋洋。
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晚上台报幕,还特意的打扮了一下。穿着粉色系的碎花棉布汗衫和短裤,扎起了两只羊角辫儿。素颜简装,跟着一位解放军叔叔去了后台。叔叔递给我一张手写的节目单,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认真地看着。
晚会开始了,淳朴的贫协主任没有慷慨激昂的欢迎词,就直接上节目了。我已忘记怎么上的台,但开场白还清楚的记得:“贫下中农同志们,您们好!演出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也不记得了。印象最深的是周连长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第一次当报幕员,大队部给我家拨了十个工分。别小看这十个工分,按当时生产队的预算分配,一个工分一角钱。
自打那一次报幕“成功”以后,我就成了不可“小觑”的人物,不管是校宣传队,还是大队里组织的演出,甚至是公社的大型文艺晚会,每一次都有我身影,报幕员加演员。
同样,完成一次演出任务,大队部拨十个工分。从此,我们家在队里摘掉了“缺粮户”的帽子,享受到了“人七劳三”的口粮分配,基本混上了温饱生活。

作者简介:侯俊英,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喜欢观察人生百态,记录心历路程。人生格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