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蒙旅游记(二)
冯桂香
大巴车从承德开往乌兰布统草原近五个小时多,尽管中间有服务区,停车下车十多分钟的间歇时间,但我还是有点腰酸、腿发涨的感觉。好歹,我有看风景的习惯,这点小毛病很快就适应过去。一路上透过车窗,青山绿荫、田野房屋、小桥流水,一副又一副迷人的风景,如诗如画飞快地掠过,等大巴车驶入乌兰布统草原时,我眼前一亮,只见一片无垠的绿色铺展在眼前,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通向天边,远处的牛羊、马群、骆驼等悠闲地在吃草。也可能是刚下过雨的缘故,天空中的乌云,像是被风推着走似的,很快变得阴晴不定了。大巴车停在一个有牧场的附近,我们一个个下车活动时,顿时一股冷风刺骨而来,我们都穿着夏料衣服,随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多数人自然而然的环胸抱臂,开始瑟瑟发抖。气温由来时的三十几度,一下子降到了仅剩八九度,我朋友栾艳姐姐开始打喷嚏了,我们一起结伴而来的六位旅友,其中兰银老大姐和她老伴从提兜里抽出薄毛衣和厚衣服非要让栾艳姐姐穿上,艳姐怎么好意思穿两位老人唯一取暖的衣服呢?互相推让了一阵,艳姐终于招架不住两位老人的诚心诚意,穿上衣服。栾艳姐姐比我只大两岁,70岁刚拐弯,腿脚利索,干活麻利,待人热情诚恳,一路上照顾老人特别心细,我们每到一处入住酒店时,她都把我们身份证拿在一起,独自一人去跟导游办理入住手续,然后拿着三个房卡,先帮老人打开房间,再把她们行李箱提进去,最后才进自己房间。路上行走时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她都会搀扶着老人,所以在关键时刻,老人总会惦记着她。
大巴车停顿了一会儿,又向前开去,来到一处蒙古人居住的小镇,在一处酒店门口下车,蒙古人好客,又有热情的民族风情。一对男女在大巴车门口迎接我们,每下来一个游客,男人送上一条哈达,并围到我们脖子上;女人端着盘子,上面放着酒杯,有懂礼仪的游客,手指沾上酒向天弹三下,我不懂这些规矩,收了人家哈达便绕了过去。
酒店里烤全羊上来了,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蒙古人先在烤好的全羊面前做一套开羊仪式,然后再把全羊推进厨房,分离后,放到每个盘子中,然后再送到外面的每个酒桌上。美味烤全羊,满足了我的味蕾。
当晚我们入注的酒店,是一座大山角下。木制屋,房间不大,却别具一格,有一股淳朴厚实的木质气味,也不算难闻。夜里,我站在窗前,遥望对面山上的密林树阴,突发奇想,要是下来一只豺狼猛兽,可怎么办?然后我又黯然失笑了,怎么跟古代一人似的,杞人忧天呢?
来到草原的第二天,我们通过检票进入了草原旅游景点,大家漫步在半月湖.进蒙古包参观它的格式,游玩大风车欧式草原和明月湖,每到一处,导游小芳都会给我们拍照,帮着拿东西,她是一个很不错的姑娘。我们一路走来,不仅尝试了打高尔夫球的体会,还过了拉弓射箭的过把瘾。
到了马场,只因我们年龄比较大了,不敢贸然的去骑马,只会看别人骑马,欣赏别人的骑马风采。
出了旅游景外,我们还观看蒙古人大型文艺节目,马背表演杂技,蒙古人优美的舞姿,马头琴的悠扬声,这有北宋时期为保卫家园的战争故事。
乌兰布统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与草原文化的独特。
下午的项目是自费每人380元,深度穿越草原,大多数人不愿意掏这钱,嫌贵。讨价还价没起作用,干脆都不去了,当地那女导游的脸立刻沉了下来,就跟驴脸似的搭拉着,非常不高兴。好说歹说算是给我们增加了一个项目,水上漂流,还曾送我们晚上去另一地方观看文艺晚会,这才有一部分人拿出这份钱来,我交钱时也是很肉疼,但觉得来一次不容易,不去深入穿越草原,怕后悔,于是我们六人旅伴一合计都交上钱了。
大巴车把我们带到一个停车场,交钱的游客立刻上了越野车,不交钱的游客陪着大巴车司机在此地等我们游玩四个小时回来。这个决定,对不交钱的游客是不公平。
几辆越野车载着我们二十几个游客向大草原深处行驶。窗外的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阴沉不定,虽然没有下雨,看远方的山像蒙上一层雾,忽明忽暗。近处的草原还是绿油油的,草丛中,有黄的、红的野花被微风吹拂,摇摇晃晃,是另一番美景。车子大约行驶一小时左右,本次草原的第一站到了,人们下了车,看到路边放着个大箱子,里面放着好些颜色鲜艳的民族服装,我挑了一件大红色旗袍式的裙子穿上。大家穿上民族服装,在草原上载歌载舞,放声欢乐。带队的小芳给我们拍各种姿势的照片,然后我们自由活动时,在茂密的草原上发现了许多奇特的植物,有野花椒,它的味道特别好闻,当地人说:这是一种美味的调料,炖排骨、炖鸡肉时,往里面放一些,美味无穷;还有一种植物,叫野刺梅,清香宜人,泡到水里当茶叶喝,于是大家采摘了一些。
我们第二次坐上越野车继续向深处行驶,车子穿过一片白桦树林,经过一片土豆田地,绕过一片杏树林,在一个小峡谷旁的平原上停住,这是行程里的第二站。着眼望去,不远处的青山像睡美人似的静静地躺着,草原里的牛羊群,随着微风起伏,真有一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有一部分旅友去了那边峡谷处采摘一些花椒粒,我们几个同行旅友没走远,就近处寻找一些野刺梅,时间紧迫,我们又赶紧回到越野车里。
越野车载着我们继续往草原深处行驶,来到草原最后一站——滑沙场地。这是一片细沙堆起来的山坡,我和金环老大姐壮着胆量拿了一个像小船一样的滑沙工具,直接爬上滑沙高处,当我往下看时,腿直打哆嗦,太高了,有点恐怖感。但看金环姐姐80多岁了,还不怕呢,我怕什么?金环姐姐领先滑下去,“噌”的滑到底。我学着姐姐的样,也跟着滑到底,很刺激,我们这批游客,真的就我俩敢滑,心里有点自豪感。
离开草原的时候我心里很依依不舍,美丽的草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真希望有机会再来一次大草原。
当天的黄昏落日前,带队的小芳带领我们交钱的旅友玩漂流,也很刺激的,三四米宽的河道,急流而下,我们坐着橡皮胶小小船,俩人一个,顺着河流往下漂。途中,小船互相碰撞,摇摇晃晃,惊吓得人们吱呀怪叫,一船只一个小桨,有时划起来使不上劲,所以有快有慢,飘了一个小时才到终点。
晚上的文艺晚会,看着也不算多精彩,可能是冷的缘故吧,大家冻得瑟瑟发抖,把酒店里拿来的搭床巾拿出来披上,也不管事,篝火晚会更不愿看了,便早早的回到了酒店。
旅游的第六天,我们从大草原返回河北省,途中经过张家口时,来到长城脚下,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赶往保定去参观《地道战》的遗址冉庄。
当我们一进村庄时,就听到《地道战》里的主题歌一遍又一遍的播放,让你一下子进入了抗日战争年代。可现在的冉庄已不是战争年代时那种旧屋破房,都是翻新过的房屋。往里走,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了那口大钟,吊在老槐树上,是和电影里相似,让我一下子想起了电影中,高老忠使劲敲钟的画面,只是现在的老槐树早已死得透透的,整棵树黑黢黢的,像是被火烧过的痕迹。街道两边照相馆不少,专拍抗战时期八路军穿军装服照片,让你留下当年八路军形象。
我们沿着指示牌很快在一个房屋里找到一个地道洞口,大家顺着梯子一个跟一个下去。地道里阴暗潮湿,虽然有柔和微弱的灯光照着,但我还是挺害怕的,紧紧抓住艳姐的手不放,还出了一身冷汗。空气也很稀薄,使胸口有些发闷。走了好一段路程,才见洞口。出来以后,我贪婪的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明媚动人的阳光。
参观完《地道战》遗址,我们趁坐大巴车,向西柏坡方向而去。到达西柏坡时已到晚上,吃了晚饭,洗漱完毕,早早入睡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大巴车先带我们去了纪念馆。骄阳将整个西柏坡纪念馆笼罩在金色的霞光之中,松柏郁郁葱葱,相交映辉,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纪念馆正面是共和国革命历史上“五大书记”的雕像,伟人们的塑像栩栩如生,神采奕奕。一些机关单位入党人员,成批成队地站在塑像面前庄严地向党宣誓。我们几个游伴插空在伟人面前拍了照片。
纪念馆中的展品有毛主席乘坐过的吉普车,战士们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和地雷,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小推车。还见到了壮观的三大战役实景与实物结合图。
接着我们沿着蜿蜒绵长的公路来到了毛主席等五大书记的故居。由当地导游带领我们进去后,小土院落一个挨着一个,真是老年代时的农家小院。在一个比较宽阔的院子里,是毛主席当年住过的地方。院子里有几棵高大的树木,依旧焕发着昔日光彩,进屋里,便是用护拦围起的沙发,躺椅和一张简陋的木板大床,走到另一旁的工作室,一张毛主席坐在躺椅吸烟时的照片,虽然是黑白的,可主席的脸庞姿态还是很清晰的。
我们参观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任弼时的故居,还有江青的故居,都非常简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西柏坡。西柏坡不愧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天的旅游结束了,虽然累点,但心情是愉悦的。最后建议我们老年人,只要腿脚能活动,赶快的出去走走,等过几年当我们走不动了,起码不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