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一百三十七辑「飘舞的剑」(6301辑)

十七
丁宝桢带领属员们又来到都江堰。暴雨过后的都江堰,满目疮痍,完全失去了引水灌溉的功能。宝瓶口已经被砂石壅塞,内江的水全部从金刚堤的缺口淌到外江去了。岷江水滔滔不绝,就是无法让江水进人宝瓶口和灌溉干渠。
烈日当头,暑热难当。碧绿的稻禾下面田块已经开始裂口。
农民们三三两两在田头漫步,无不忧心忡忡、面情沉重。
丁宝桢:“被那帮子人搅了两天就耽误了两天,是该做我们的正事了。我说过,在岷江丰水季节修筑堤堰,不但前无古人,也会是后无来者,难度之大,风险之大,洪水随时都可能来将我们修建的临时堤坝冲毁而前功尽弃,既挽不回损失,又还要多花去三万多两银子。所以我们是冒着天大的风险,弄不好我丁宝桢还会丢官掉脑袋,你们也都不会有好结果。但是,如果不冒险修这个临时堤坝引水的话,我们虽然可以勉强过关,老百姓却断无生路了。生死安危在此一役,办法就只有一个字:快!”
成绵龙茂道丁世彬:“自前日决定修建临时堤坝后,卑职等已经抓紧作好了安排,就等制台大人一声令下,千军万马上阵,几天就可以完成了。”
丁宝桢:“那就没有什么犹豫的了,开始吧。”
一场以特殊方式修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开始了。
成都府水利同知庄裕均带领着一批技术人员在沙滩上为新修的临时堤坝放线。
男女老幼的人们在线内石滩上检起石块往一个个的竹笼里扔;
人们使用抬、背、拖的办法,将装满了石块的竹笼搬运到划定了的线外;
众多工匠牵线规范和砌筑着人们搬运来的笼石;
在宝瓶口,大批民工用传递的方式将淤塞了河道的石块搬走;
灌县知县陆葆德脱掉官服,摘下顶戴,接过一位老大爷的鸡公车推笼石;
入夜,人们烧起火堆,点起火把,继续施工。
数日后,临时堤坝修好了,丁宝桢和属员们巡视堤坝,但见那虽然是临时堤坝,却线条齐整,规模宏大。
丁宝桢感到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身边的成都府水利同知庄裕均说:“裕均,不愧是水利专家,临时的堤坝都修得这么齐整啊!”
庄裕均:“既然是临时的,就没有灰口衔缝,全靠着线条齐整让河水畅通无阻,也就减轻了河水对堤坝的冲击。如果砌得不扎实,一旦出现缺口,后果不堪设想。”
丁宝桢:“正是正是。那么,什么时候引水进来呀?”
庄裕均:“万事齐备,就等制台大人一声令下,就可放水进来了。”
丁宝桢:“走,看看去。”
内江的水还在通过金刚堤缺口流到外江去,新修的临时渠道自然比正在流淌着的江面低,却由一堵笼石墙隔断着。
庄裕均:“我们计算过了临时水渠的过水载量,因此水渠该有多宽,底部该有多高都是核定了的。保证过宝瓶口的水足量而不过量。现在我们就放水是不是,制台大人?”
丁宝桢:“放吧。一分一秒都不要耽搁了。”
庄裕均:“遵命!”随即对守侯在笼石墙边的十多个民工下令:“撤!”
却见那些民工一齐动手,早将堵住水的笼石搬动,江水便往临时渠道泻去,民工们借着水势把笼石一个个地搬倒冲落,那江水流泻得更大了,直到波涛翻滚流泻无阻。
看那十多个民工,全都被冲落在渠水里。好在都是水性极好,自然都游上了岸。
江水从临时渠道流淌,过了宝瓶口,继续沿主渠道流淌,再进分渠道、小渠道,静静地流进了稻田。
短短几天,灌县以下成都平原的十多万亩稻田都得到了足水的灌溉,稻秧绿满视野,蓝天上飞过鸣哨的群鸽。
丁宝桢站在二王庙前,远眺严重受损的都江堰和新修建的临时渠道,满意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这不是解决了一场大难了吗?裕均士彬葆德,这真是个好主意呀。”
丁世彬:“没有制台大人拿定主意,我们就一事无成。”
丁宝桢:“不知道现在是否都灌溉遍了?”
陆葆德:“刚才接到了各处报告,十多万亩稻田都满水满灌了”
恰在这时,惊雷乍响,乌云弥天,大雨如注,一场暴风雨来临了!
岷江又一次发了大水,洪峰巨浪冲刷河岸,卷走了树木、房屋和人畜;
洪水再一次冲击都江堰,将新砌筑的临时堤坝冲垮了,又将砂石冲堆到了宝瓶口前面,再一次切断了往灌区供水的渠道。洪水从金刚堤上漫过,使内江和外江再度连成了一气。——都江堰又失去了原有的水利作用。
丁宝桢长叹:“好悬呀!”
丁世彬:“真的太悬了。我们修通的临时水渠只灌溉了五天,刚刚给灌区的稻田灌够了水,这大水就来把临时水渠给毁了。如果不是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将士努力,不是夜以继日的干,临时水渠修成之时恐怕就是这场大水冲来之日。那我们就力又费丑又丢,就会罪加一等了。——幸亏制台大人严令督促,方才得此功果。”
丁宝桢:“想此盛夏之际,洪水再度必至,我们修临时堤坝本出于无奈,若不抓紧实施,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庄裕均:“虽然如此,卑职以为,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要利用我们修临时堤坝被冲毁再告我们。朝廷说不定又会给制台大人怎样地加大处分呢。”
丁宝桢:“吾为百姓计,岂惜一己哉!成都平原十几万人因我们这一办法免受了绝收饥苦,我们再受到什么处分也无所谓了。灌县!”
陆葆德:“卑职在。”
丁宝桢:“你派人多查一下,看有没有灌溉不到的地方。”
陆葆德:“遵命。卑职立马去作安排。”
丁宝桢长长地打了个哈欠:“大家都累了这段时间,都回去休息吧。”
再度被砂石壅塞了的宝瓶口;
干涸的灌渠;
抽穗杨花的稻禾下,清水盈盈;
秋高气爽,成都平原上满坂黄金,大灾之年丰收在望。
就这样,光绪三年,丁宝桢由于接受了部属的意见,为了使都江堰水利工程一劳永逸地稳定下来,用条石代替笼石重砌金刚堤。此举不符合立地条件的具体情况,反而使都江堰受到了重创。宝瓶口壅塞,成都平原上十多万亩稻田失去了灌溉,秋收无望,百姓嗷嗷待哺。第一次治理都江堰的失败将丁宝桢置于前所未有的难堪境地。然而为了百姓疾苦,丁宝桢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继续采用了部属的意见,在大洪水将至之前组织修建了临时水渠,将岷江水引入了灌区,挽回了损失,使百姓在大灾之年也丰收在望。

图片提供,青年作家周舒婷


